人民網首頁
開欄的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忘初心、砥礪奮進,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奪取了新的偉大勝利。
  五年一個起點,中國道路越走越寬。五年間,過去和未來在此交接,“五位一體”標定發展坐標,“四個全面”規劃戰略布局,新發展理念匯注時代動力﹔“一帶一路”的倡議贏得世界回響,“命運共同體”的構想描繪人類願景……
  5月18日起,推出“砥礪奮進的五年”專欄,回顧這五年來的有益探索和發展成就,講述“中國故事”,解讀“中國奇跡”。

產業扶貧助力脫貧不返貧——甘肅定西一個貧困村的脫貧實踐

來源:新華社(2017-06-05 09:32)

  甘肅臨洮六禾生態農庄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志剛考察了不少建蕨麻豬(又稱藏香豬或山豬)生態養殖基地的地方,最后選擇了甘肅臨洮縣三益村,進行總金額6000萬元的生態農場項目。 “一是看上了這裡‘兩山一溝’,通風、光照條件理想的環境因素,二是受益於來自當地的大力支持,村委會主任龔志榮提供630畝的流轉土地和…[詳細]

脫貧攻堅的固原路徑

來源:寧夏日報(2017-06-05 09:28)

  固原市圍繞增收產業、致富項目,實施勞動力素質提升工程。2015年以來,累計培訓12.47萬人。(資料圖片) 固原市實施富民產業、基礎設施等精准扶貧工程包,逐村逐戶落實項目和扶持產業。 在六盤山下的隆德縣,鄉村旅游和“農家樂”迅速發展,帶動更多農民進入旅游市場。 …[詳細]

合作社+:為精准扶貧“加把火”

來源:西藏日報(2017-06-05 09:16)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米林鎮多嘎村塔爾杰農牧民合作社裡的藏、漢、門巴、珞巴四個民族的同胞,始終忘不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會見基層民族團結優秀代表時的電視畫面和情真意切、語重心長的話語, 他們一直為此努力著、奮斗著…… 當我們採訪組一行來到多…[詳細]

花茂村民的新職業

來源:貴州日報(2017-06-05 09:04)

  花茂村裡的現代果蔬園 6月1日,作為貴州省“雙百三同”駐村採訪記者,記者從貴陽驅車來到播州區楓香鎮花茂村,採訪該村的精准脫貧情況。 要看農民是否脫貧,看看他所從事的職業應該是一個比較好的觀察角度。如果他是自給自足、自產自銷的傳統農民,經濟收入一般不會高。而如果他有了一份按時領工資的新職業,那…[詳細]

破解旅游統計世界性難題

來源:湖南日報(2017-06-05 08:50)

  25090人、38620人、49932人……6月3日,張家界市人民政府智慧旅游指揮調度中心的大屏幕上,實時數據不斷跳躍變化,精准記錄下了當天進入全市各大景區的游客數量。 “武陵源核心景區飽和度29.77%,天門山景區飽和度50.01%……”工作人員介紹,一旦飽和度超過80%,數據平台就會發出紅色…[詳細]

把庄嚴承諾大寫在贛鄱大地——江西省全面推進脫貧攻堅再深入再落實

來源:江西日報(2017-06-05 08:45)

  5月23日,安遠縣鶴子鎮油蔡村70余畝大棚西甜瓜已成熟,貧困戶忙著採摘裝箱。該村瞄准市場需求,以“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大力發展西甜瓜產業,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種植的西甜瓜走俏四方。通訊員 汪衛軍攝 “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脫貧攻堅戰進入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省委、省政府…[詳細]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重大工程建設述評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17-06-05 08:22)

  這是隻爭朝夕的5年。“天眼”探空、“蛟龍”探海、神舟飛天、高鐵奔馳、北斗組網、大飛機首飛……一批分布在高端裝備、戰略性新興產業、信息化等方面的重大工程驚艷全球。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到系統能力的提升,創新畫卷壯闊鋪展,重大工程成為現代化建設的可靠支撐。 這是敢為人先的5年。在全面建…[詳細]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重大工程建設述評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17-06-05 07:22)

  這是隻爭朝夕的5年。“天眼”探空、“蛟龍”探海、神舟飛天、高鐵奔馳、北斗組網、大飛機首飛……一批分布在高端裝備、戰略性新興產業、信息化等方面的重大工程驚艷全球。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到系統能力的提升,創新畫卷壯闊鋪展,重大工程成為現代化建設的可靠支撐。 這是敢為人先的5年。在全面建…[詳細]

香菇香 日子美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17-06-05 07:22)

  記者剛來河南省舞陽縣文峰鄉李斌庄村時,就發現這個村子不一般。村口路邊,沒有一塊閑地,都搭著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香菇種植棚。種植棚裡傳出機器的轟鳴聲,村民們正在棚裡忙著給香菇菌袋打孔換氣。道路的遠處,還有一片正在搭建的種植棚。 “種香菇,不一定管用。”村民張國聚就曾種過香菇,結果種一半壞一半,虧光…[詳細]

從貧困戶“老吳”到微店“吳總”

來源:海南日報(2017-06-04 10:54)

  貧困戶吳?五在微店為自家蓮霧代言。 通訊員 鄭峻敬 攝 過去,推著三輪車路邊擺攤、烈日下汗流浹背,1000斤蓮霧半個月也賣不完﹔如今,待在家裡、吹著風扇、動動手指,3000斤蓮霧兩天內就銷售一空。是什麼魔力,讓海口市秀英區永興鎮龍安村的貧困戶吳?五變得這麼瀟洒? 是電商!…[詳細]

廣西首本“49証合一”營業執照在崇左頒出

來源:廣西日報(2017-06-04 10:51)

  6月2日,在崇左市政務服務中心,廣西好青春貿易有限公司經理顏先生從該市工商局工作人員手中接過“49証合一、一照一碼”營業執照,標志著該市企業登記“多証合一”改革正式啟動。據悉,這是我區頒出的第一本“49証合一、一照一碼”營業執照。 作為全區試點,崇左市大力推行商事制度改革,嚴格按照《國務院辦公廳…[詳細]

花椒種出“麻辣”生活

來源:山西日報(2017-06-04 09:38)

  平陸不平溝三千,曹川就有一千三!5月24日中午,平陸縣曹川鎮下坪村的靳家溝裡,正處於盛果期的花椒樹遍布溝溝坎坎。高處,一位身穿短袖的壯漢正雙手叉腰站在土梁上,端詳著自己的花椒“王國”。 “每天站在山頭望一望,我就干勁十足。這1000多畝花椒樹上長的不只是花椒,還是帶領大家致富的產業和希望…[詳細]

日子眼瞅著好起來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17-06-04 08:42)

  49歲的孫波浪,在江西省尋烏縣白面石村裡是個名人——窮出了名,39歲才娶上媳婦,添了一兒一女,媳婦又得了重病,家裡負擔就更重了。 可要是問“村裡貧困戶誰最有志氣”,村干部都說:“當然是孫波浪!”“波浪最勤快了,什麼活都肯干。” 可不,端午節前見到孫波浪,記者吃了一驚,他右肩膀包著…[詳細]

【砥礪奮進的五年】結對認親攜手脫貧

來源:新疆日報(2017-06-03 17:04)

  “我們今天早早就在結對親戚帶領下來到活動現場,看到有這麼多的工作機會,特別高興,特別興奮。”5月8日,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體育館舉行的“民族團結一家親——送親人進企業增收致富促團結”活動現場簽約儀式上,來自阿圖什市上阿圖什鎮堯勒其村的村民迪熱拉·許庫爾在親戚的幫助下,順利與一家工廠簽約。 去…[詳細]

【砥礪奮進的五年】中衛,沙漠邊緣的世界座次

來源:寧夏日報(2017-06-03 16:50)

  想,建設西部雲計算基地心想事成,一步登“雲天”。 聽,“四主一化”產業強力推進,奏響激昂奮進樂章。 看,新興產業進駐沙漠腹地,一項項國際殊榮引人矚目,她正以“轉型追趕,換道超車”的氣魄強勢崛起,追逐一個又一個世界排名。 “中衛市的變化太大了,城大了、樓高了、路寬了、景美了,老百姓的日子更…[詳細]

【砥礪奮進的五年】瑤山幼兒園,“真是想不到”

來源:貴州日報(2017-06-03 16:32)

  六月,歌兒甜,花兒香,孩子歡。 6月2日上午,位於荔波縣瑤山古寨拉片新村的瑤山幼兒園熱鬧非凡,一場“歡度童年,擁抱快樂”文藝演出正在進行,100多名幼兒先后登台,用話語、用歌聲、用舞姿演繹童真童趣,一張張燦爛笑臉感染著台下每一位家長和觀眾,引來一陣陣熱烈掌聲。 “以前我們兩口子在浙江打工,女…[詳細]

【砥礪奮進的五年】給胚胎“看病”,有效阻斷200多種遺傳病

來源:湖南日報(2017-06-03 16:13)

  卵子和精子結合后的3至5天,形成的胚胎有多大?大約150至250微米(1毫米是1000微米)。 這是一個肉眼幾乎看不到的大小。但在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的實驗室裡,科研人員每天在顯微鏡下為這樣的胚胎做診斷,決定它能否植入母親的子宮以及分析出生后的健康狀況。 試管嬰兒輔助生殖技術誕生之初,…[詳細]

【砥礪奮進的五年】都安貧困戶發“牛財”

來源:廣西日報(2017-06-03 16:11)

  “哞,哞,哞……”瞪著兩隻銅鈴大的眼睛,一頭黃牛犢四下打量著自己的“新屋”,貧困戶韋志群在一旁忙著切橡草“招待”這位家裡的“新成員”。5月10日,都安瑤族自治縣扶貧產業“貸牛還牛”項目牛犢首發儀式在百旺鎮妙田村舉行,首批500頭牛犢走進了500戶貧困戶的家園,成為扶貧攻堅的“主角”。 “政府扶持…[詳細]

【砥礪奮進的五年】升級農網“電”亮農民新生活

來源:河南日報(2017-06-03 15:42)

  5月31日,鄧州市白牛鎮干渠村,個體養雞戶梅瑞虎正往粉碎機裡填放玉蜀黍,“電壓老得勁,機器轉得歡,飼料可著勁喂呢”。 走進雞舍,幾乎聞不到異味,地面干淨整潔,碩大的風機呼呼地轉著。“這裡的撿蛋、喂食、清糞,都採用智能化操作。”梅瑞虎告訴記者,今年不僅養雞規模從3000隻擴大到1.2萬隻,還新上了…[詳細]

【砥礪奮進的五年】綠化面積從“一雙鞋”到“一間房”

來源:解放日報(2017-06-03 14:59)

  “一雙鞋”、“一頁報”、“一張床”,這是過去對上海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的形象比喻。如今,這個比喻用語中又多了“一間房”——截至2016年底,上海人均擁有公園綠地7.82平方米。 點滴綠意匯聚成一座生態之城,上海2016年底的綠化覆蓋面積達到143028.7公頃,和2011年底比,增加的面積相當於53…[詳細]

軍民深度融合: 京津冀協同發展新推手

來源:解放軍報(2017-06-03 10:27)

  1 從“環首都貧困帶”到產業帶 產業溢出注入融合活力 如今,生活在這方熱土上的人們更願意用“環京津軍民融合產業帶”來稱呼自己的家鄉。京津冀協同發展,再加軍民融合,貧困正悄然退場。 過去,環京津的“C型”半環狀區域,常被人們戲稱為“環首都貧困帶”。“大樹底下不長草”,原因之一是這一區…[詳細]

把高原凍土變成踐行使命的沃土

來源:解放軍報(2017-06-03 10:24)

  【事跡回放】 錢有武,現任阿裡軍分區副司令員,入伍以來扎根阿裡32載,8次榮立三等功,3次被表彰為“昆侖衛士”,當選2013年度全軍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新聞人物,以軍人的忠誠和血性踐行著衛國戍邊的神聖使命。 一張被紫外線染成“高原紅”的臉龐,一雙布滿老繭的大手……4月21日,記者見到來南疆…[詳細]

【砥礪奮進的五年·蹲點貧困村調研採訪】告別貧困,要下繡花功夫

來源:光明日報(2017-06-03 10:07)

  張吉典貸了5萬元,建起大棚種植香菇,村裡很多人不贊同:“快70歲的人了,還背貸款?” 年輕時,張吉典算是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馬鞍鎮險岩村能力強的人,會石匠手藝,家裡有3個老人、3個孩子要養,“沒生病的時候我這個人沒有干不了的事。”后來,他還出去打工跑了不少地方。 年老后,由於腰落下了毛病,兒子…[詳細]

【砥礪奮進的五年·駐村蹲點話脫貧】這個合作社不一般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17-06-03 08:04)

  才過正午,村民杜慶軒就匆匆忙忙趕路。“晚了就趕不上鄉村旅游合作社的分紅大會了。” 記者在重慶市開州區滿月鄉雙坪村呆了好些天,合作社見過不少,可鄉村旅游合作社,還是頭一回聽說,新鮮! 當天要分紅的,是馬扎營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滿月鄉的旅游資源豐富,夏季來避暑的游客特別多。”理事長李玖斌說。2…[詳細]

【金記者扶貧日記】荒坡變花海 邊麻溝村火了

來源:中國經濟網(2017-06-02 20:34)

  編者按:脫貧攻堅進入攻堅拔寨的關鍵之年。中宣部啟動精准扶貧駐村調研採訪活動,組織120名中央新聞單位記者,到全國109個貧困村採訪扶貧工作,在一個月的時間裡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推出“金記者扶貧日記”系列報道,為您帶來脫貧攻堅一線的真實見聞,敬請關注! 時間:2017…[詳細]

【金記者扶貧日記】打好手中牌 荒山變金山

來源:中國經濟網(2017-06-02 20:33)

  編者按:脫貧攻堅進入攻堅拔寨的關鍵之年。中宣部啟動精准扶貧駐村調研採訪活動,組織120名中央新聞單位記者,到全國109個貧困村採訪扶貧工作,在一個月的時間裡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推出“金記者扶貧日記”系列報道,為您帶來脫貧攻堅一線的真實見聞,敬請關注! 時間:2017年6月1…[詳細]

我的貧困戶幫扶走訪感悟:用心去傾聽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原創稿(2017-06-02 19:24)

  吃好早飯,我帶上《扶貧手冊》和《收入明細表》下村開始這個月的貧困戶幫扶走訪。我的幫扶對象有四名,住的都不遠,借了同事的電瓶車,將“工作人員去向牌”撥到下村欄,我就出發了。“吳鬆貴老人的兒子回來了嗎,鄭古義殘疾証是否辦下來了….”腦子裡不停回想著上次上戶的經歷,在不知不覺中就來到桃林陳村。 …[詳細]

黨灣村裡的大忙人

來源:經濟日報(2017-06-02 19:23)

  他是貴州鳳岡縣永和鎮黨灣村最忙碌的人,每天早上5點多起床,能忙活到晚上10點以后﹔他是黨灣村知名度最高的人,村裡人都認識他。他叫吳波,是后壩組的一位村民,種地的農民,也是后壩小學的校長,上數學課的老師,他還是一名共產黨員,后壩黨小組組長。他今年55歲,黨灣村后壩組100多戶人家都信任他,說跟著他脫貧…[詳細]

班子一條心 脫貧就有戲

來源:光明日報(2017-06-02 19:21)

  老支書陳良仁(右)和駐村第一書記劉國成(左)在討論村文化廣場的選址。張一謀攝/光明圖片 【砥礪奮進的五年·蹲點貧困村調研採訪】 來到河南新縣付沖村,遠遠就看見陳良仁和劉國成在村口比畫,走近一聽,原來在討論建文化廣場的事。 陳良仁今年60歲,是村裡的老支書,能力強,威望高。…[詳細]

深懷家鄉情 扶貧鳳還巢——那些回鄉的致富帶頭人

來源:新華社(2017-06-02 13:57)

  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有一群特殊的群體,他們是從農村飛出來的“金鳳凰”,經過多年打拼,事業有成。但為了改變家鄉的貧窮面貌,他們又選擇再次回到家鄉,帶領鄉親們開辟新的致富之路。 黑龍江蘭西縣:讓干部回本鄉本村幫扶 如何讓從農村走出來的人再回到本村幫扶?如何調動扶貧干部工作的積極性和能動性?黑龍江…[詳細]

西藏小山村吃上“生態飯”

來源:中國青年報(2017-06-02 10:07)

  在索鬆村生活了39年,珍嘎覺得這幾年趕上的好事越來越多了。 從2013年起,她每年都能領到一筆逐年遞增的旅游惠民資金﹔通過小額貸款和鎮裡資助,她開起了家庭旅館,去年各種營收加在一起,一家五口的年收入達到4萬元,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西藏自治區林芝市米林縣派鎮共有149個家庭旅館,其中索鬆村佔了…[詳細]

那一份穩穩的幸福

來源:解放軍報(2017-06-02 09:59)

  老槐偎新牆,花紅窗明淨。初夏,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東邱庄村退役軍人閆先敏的農家小院,不時傳出陣陣笑聲。記者來到小院時,閆先敏正和老伴商量著參與村裡養殖項目的事。 “這兩年,日子過得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從2013年起,定期參加德州優撫醫院體檢﹔2016年開始,補助每月漲50元,還有了定期療養……日…[詳細]

【砥礪奮進的五年 脫貧攻堅篇】三公裡脫貧路

來源:《工人日報》(2017-06-02 09:57)

  在海拔約3300米的白塔山頂,上金巴台村書記楊生安(左)與肖全良規劃旅游觀景台事宜。記者 吳迪 攝 肖全良的肌腱炎又發作了,在一次入戶走訪后。 “每次發作,腳部最疼。”他一瘸一拐地挪動著步子,“這條路已經走了無數次。” “這條路”,是青海省門源縣北山鄉連接上金巴台村的水泥路,單程約3公裡…[詳細]

黨灣村裡的大忙人

來源:經濟日報(2017-06-02 09:55)

  他是貴州鳳岡縣永和鎮黨灣村最忙碌的人,每天早上5點多起床,能忙活到晚上10點以后﹔他是黨灣村知名度最高的人,村裡人都認識他。他叫吳波,是后壩組的一位村民,種地的農民,也是后壩小學的校長,上數學課的老師,他還是一名共產黨員,后壩黨小組組長。他今年55歲,黨灣村后壩組100多戶人家都信任他,說跟著他脫貧…[詳細]

班子一條心脫貧就有戲

來源:光明日報(2017-06-02 09:47)

  老支書陳良仁(右)和駐村第一書記劉國成(左)在討論村文化廣場的選址。張一謀攝/光明圖片 來到河南新縣付沖村,遠遠就看見陳良仁和劉國成在村口比畫,走近一聽,原來在討論建文化廣場的事。 陳良仁今年60歲,是村裡的老支書,能力強,威望高。 劉國成40歲,是縣油茶辦的干部,2015年被派來駐村當…[詳細]

全國新聞媒體“精准扶貧駐村調研採訪活動”綜述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17-06-02 07:30)

  天黑后,溫度驟降至零攝氏度以下。點起火,帳篷內變得亮堂溫暖。 從西藏拉薩坐車一路攀升到海拔4500多米,相當於珠穆朗瑪峰一半高度時,法制日報社記者李豪來到當雄縣烏瑪塘鄉郝如村。他顧不上休息,伴著頭腦脹痛的高原反應,進貧困戶家採訪,傾聽群眾擺脫貧困的奮斗心聲,感受世界屋脊的時代脈動。 黨的十八…[詳細]

自主創新彰顯中國力量——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實施綜述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17-06-02 07:28)

  從2007年黨中央、國務院啟動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以下簡稱重大專項),科學家們砥礪前行,已奮戰了十個年頭。 我國提交的TD—LTE—Advanced被國際電聯確定為兩大主流4G國際標准之一,國產申威中央處理器成功運用於“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第四代高溫氣冷堆核電技術保持國際領先……作為迄…[詳細]

村裡的“養殖大戶”

來源:《工人日報》(2017-06-01 10:01)

  楊福寶在自家牛棚裡喂牛。記者 吳麗蓉 攝 牛棚裡養著的9頭牛,是楊福寶家脫貧的希望。他前不久剛賣了一頭牛,1.4萬元,這是他家今年第一筆較高的收入。接下來,他還打算再賣兩頭。 “幸好有政府的幫助,讓我順利地養上了牛。”楊福寶一邊喂牛一邊對記者說。他一天喂兩次牛,早上和下午各拌一次料,中午添一…[詳細]

工地上的“義務監督員”

來源:經濟日報(2017-06-01 09:59)

  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如今,每天往返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向化藏族鄉上灘村的挖掘機、攪拌車、壓路車等大型機械絡繹不絕。這邊,挖掘機在整理排水渠系,那邊,攪拌車在忙著運送澆筑路面的水泥,每天各種機器的轟鳴聲響徹整個上灘村。這一切,讓72歲的嚴福成聽在耳裡喜在心裡。 嚴福成告訴記者,他每天都會到施工…[詳細]

大數據 發展梯次格局顯現

來源:經濟日報(2017-06-01 09:58)

  “貴陽南明至畢節威寧,1噸,車長不限﹔北京門頭溝至濟寧魚台,稻谷,30噸,13.5米﹔貴陽花溪至廣西貴港,煤炭,180噸,9.6米至13米……”點開“貨車幫”APP,貨源信息接連不斷地跳出來,大貨車司機蒲杰迅速選擇了離自己最近的一單貨源。跑車10余年,自打用上“貨車幫”,蒲杰就很少為貨源和空返發愁。…[詳細]

一份囑托的力量

來源:光明日報(2017-06-01 09:57)

  呂有金在新開的鋪面裡售賣青稞酒。記者 趙斌藝攝/光明圖片 “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青海省互助縣五十鎮班彥新村的一面牆上挂著醒目的標語。2016年8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考察易地扶貧搬遷情況。 “新村建設要同發展生產和促進就業結合起來,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結合起來,同保護民…[詳細]

黨的十八大以來立法工作新突破

來源:《求是》(2017-06-01 08:34)

  核心要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針對全面依法治國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圍繞法治建設和立法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鮮明地提出全面依法治國首先要有法可依,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引領和推動作用﹔鮮明地提出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鮮明地提出…[詳細]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成就和基本經驗

來源:《求是》(2017-06-01 08:33)

  核心要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開辟了全面依法治國理論和實踐的新境界,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新時代。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全面依法治國舉措最有力、最集中的五年,匯聚起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磅礡偉力,展現出建設社會主義…[詳細]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基層民主建設的顯著成就

來源:《求是》(2017-06-01 08:31)

  核心要點: ■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發展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把黨的領導貫穿於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建設全過程、各方面,確保基層民主建設始終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前進。 ■基層民主是中國特色…[詳細]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創新的主要進展與成就

來源:《求是》(2017-06-01 08:30)

  核心要點: ■我國科技創新的整體能力顯著提升,科技創新格局發生歷史性轉變:科技發展水平從以跟蹤為主步入跟蹤和並跑、領跑並存的歷史新階段,這是近代以來所未曾有過的重大改變,表明我國科技發展站上全新的歷史起點。 ■科技創新加速突破應用,推動新動能不斷成長,促進傳統動能改造提升,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詳細]

習近平外交理念彰顯東方智慧

來源:新華社(2017-06-01 08:19)

  東方風來滿眼春。四年多來,在國際關系舞台和全球治理領域,出現了一個令人矚目的現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一系列具有深遠意義的倡議和理念,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給受諸多挑戰困擾的世界帶來新啟迪、新活力和新希望。 這些理念和倡議秉承優秀東方文化底蘊,同時與時俱進地適應當今時代形勢,彰顯中國領導人寬…[詳細]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經驗彌足珍貴

來源:求是(2017-06-01 07:44)

  核心要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開展的集中教育活動和黨內學習教育,都把查找和解決突出問題擺在重要位置,圍繞解決問題提高思想認識,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提出整改措施並抓好落實。 ■在加強思想建黨的同時,黨中央把制度治黨擺上突出位置,並把兩者緊密結合起來,實現同頻共振,同向同時發力。從全面從嚴治黨的現…[詳細]

我國陸地衛星數據接收站網全面建成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17-06-01 07:28)

  人民網北京5月31日電 (記者吳月輝)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陸地觀測衛星數據全國接收站網建設項目31日在北京通過國家驗收,標志著我國陸地觀測衛星數據接收站網全面建成。該站網使我國直接接收衛星數據的范圍覆蓋了全部疆土和亞洲70%的區域,填補了我國西部和南海等重要戰略區域的空白,顯著增強了我國遙感應用的數據…[詳細]

種桃種李種幸福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17-06-01 07:28)

  “上秤嘍!”拎著兩袋剛摘的水蜜桃,游客張先生站在了秤前。 “來啦!”正在採摘園另一頭清理雜草的郭信明,跨上電動三輪車趕來,“一袋6斤,一袋7斤多,給您算13斤。” 郭信明今年68歲,是河北省懷安縣葉家辛窯村村民。“以前出去打零工,在外吃住開銷大,一年下來也就收入三四千元。”老郭說,“如今在村…[詳細]

首頁    第 1 2 3 4 5 頁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