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砥礪奮進的五年>>扶貧攻堅
分享

砥礪奮進的五年

自主創新彰顯中國力量——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實施綜述

記者 趙永新

2017年06月02日07:2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從2007年黨中央、國務院啟動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以下簡稱重大專項),科學家們砥礪前行,已奮戰了十個年頭。

我國提交的TD—LTE—Advanced被國際電聯確定為兩大主流4G國際標准之一,國產申威中央處理器成功運用於“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第四代高溫氣冷堆核電技術保持國際領先……作為迄今為止我國最重大的戰略性科技任務,十年來重大專項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緊緊圍繞國家戰略目標,凝聚科技界、產業界的優勢力量集中攻關,攻克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產出了一大批標志性成果,充分彰顯了自主創新的中國力量。

從核高基到集成電路,從高檔數控機床到天然氣、核電,重大專項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支撐引領產業跨越發展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的信息產業一直貼著“缺‘芯’少‘魂’”的標簽。依靠核高基重大專項的支撐,這種情況已悄然改變:1999年我國芯片設計業的產值僅為一兩億元,去年則達到1644億元,芯片自給率超過了25%。

“我們在核心電子器件關鍵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技術水平全面提升,與國外差距由專項啟動前的15年以上縮短到5年,一批重大產品使我國核心電子器件長期依賴進口的卡脖子問題得到緩解,讓國際同行刮目相看。”核高基專項技術總師魏少軍說。

在集成電路裝備專項實施前,國內集成電路制造最先進的量產工藝為130納米﹔專項實施后,我國的主流工藝水平提升了5代,其中55、40、28納米三代成套工藝已研發成功並實現量產,更先進的22、14納米先導技術也在研發上取得突破,形成了自主知識產權﹔封裝企業從低端進入高端,三維高密度集成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該專項技術總師葉甜春介紹,集成電路專項實施以來,共申請了2.3萬余項國內發明專利和2000多項國際發明專利,形成了自主知識產權體系,極大提升了我國集成電路技術自主創新能力,推動我國集成電路制造技術發展模式從“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轉變為“自主研發為主加國際合作”的新模式,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的實力和地位今非昔比。

如果把現代工業比作摩天大廈,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就是這座大廈的基石。依托“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專項,大型汽車覆蓋件自動沖壓線等10多類設備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完全可實現進口替代﹔高速龍門五軸加工中心等20多類產品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高檔數控系統、精密臥式加工中心等產品已完成階段性研發。

作為清潔、高效、豐富、廉價的能源,天然氣佔全球一次能源消費的1/3。油氣專項實施前,天然氣僅佔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的2%—3%。據中國科學院院士、油氣專項技術總師賈承造介紹,依托該專項,如今我國天然氣年產量和累計探明儲量均比專項實施前翻了一番,天然氣在能源消費結構中佔比由不足3%提升至6%。在油氣專項的技術支撐下,我國建成了全球除北美之外的第一個商業性開發頁岩氣田——重慶涪陵頁岩氣田。截至目前,涪陵頁岩氣田累計產氣突破100億立方米,預計今年年產能將增加到100億立方米,相當於建成一個千萬噸級的大型油氣田。

在能源領域,核電產業一直備受關注。借助於核電專項的支持,壓水堆重大專項示范工程CAP1400實現了自主化和國產化,其安全性和經濟性均實現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使我國核電產業鏈擺脫了受制於人的局面。據該專項技術總師、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院長鄭明光介紹,CAP1400突破了國產化標准設計、型號設計、試驗驗証、核電站安全評價、主設備消化吸收、關鍵設備超大鍛件研制、安全殼制造、核島建造安裝等10項關鍵核心技術﹔截至2016年底,已形成知識產權2894項,實現了我國三代核電技術研發、工程設計、設備制造、試驗驗証的自主化。

山東榮成石島灣核電廠的興建,則讓中國的高溫氣冷堆從“跟跑”走向“領跑”。據該專項技術總師、清華大學核研究院院長張作義介紹,從“863”時的跟蹤高技術,到現在走到“領跑”的位置,我國在示范工程上大概要領先其他國家5—10年。

從移動通信到傳染病防控、新藥創制,從轉基因育種到水污染防治,重大專項極大提高了國民生活品質

恐怕鮮有哪個產業能像移動通信產業如此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在移動通信重大專項的支撐下,短短十年間我國移動通信產業實現了從“2G跟隨”“3G突破”到“4G同步”的跨越。截至2016年11月,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4G網絡,部署基站超過249.8萬個,我國用戶總數達7.34億,基於自主知識產權的第四代移動通信網絡形成了中國主導、全球參與的完整產業鏈。

“如果沒有這個重大專項的支撐,那些如散沙一般的創新無法凝聚成一個拳頭,無法構建起我國相關產業集群在全球的競爭力。”中國工程院院士、移動通信重大專項技術總師鄔賀銓說,如今我國不僅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4G網、實現了全球規模商用,還率先提出了5G概念和技術路線,啟動了5G相關技術研究、研發試驗和測試試驗。

水是萬物之源健康之本。2007年12月,以解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水污染重大瓶頸問題為目標的“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重大專項正式實施。水專項技術總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孟偉介紹說,在水專項支持下,我國突破城市污水深度脫氮除磷、農業面源污染控制等1000余項關鍵技術﹔推動太湖、巢湖示范湖區消除劣五類水體,洱海流域水質穩定保持在Ⅱ—Ⅲ類,淮河重要支流賈魯河流域水生態環境開始改善、干流水質明顯好轉﹔建設500余項科技示范工程,授權專利1400余項,形成標准、規范或技術指南300余項﹔得益於水專項研發的各種技術和設備,重點流域城市污水處理廠排放標准普遍從一級B升級到一級A,污水處理技術和能力已達國際一流水平。

“在轉基因重大專項的支持下,我國的轉基因育種整體研發進入國際先進水平。”據中國工程院院士、該專項技術總師萬建民介紹, 2008年以來,我國育成轉基因抗虫棉新品種168個,累計推廣4.2億畝,減少農藥用量60%,增收節支470多億元,已成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轉基因棉花研發強國﹔抗虫轉基因水稻研究國際領先,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獲得專利1269項,專利總數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制定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技術及檢測標准和規程157項,形成了更加高效、精准、高通量的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和檢測體系。

今年5月18日,在新藥創制重大專項的支持下,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我國科學家關於胰高血糖素受體和胰高血糖樣肽—1受體的兩項最新研究成果,為治療Ⅱ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新藥研發指明了方向。

據專項技術總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桑國衛介紹,新藥創制重大專項實施10年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研發經費143億元,有效帶動了社會和企業創新投入,實現直接經濟效益超過1600億元﹔主營收入超百億的醫藥企業由專項實施前的2家增加至2016年的16家,京津冀、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逐步形成相對集中、各具特色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可以說,我們在重大突發疫情方面實現了從被動應付到主動應對的轉變。”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原所長徐建國院士看來,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控能力的提升是傳染病專項最顯著的標志性成果。在該專項的支持下,我國建立了72小時內鑒定300種已知病原的檢測技術體系。借助於傳染病專項的技術支撐,我國有效應對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寨卡熱等傳染病疫情,在國際防控中彰顯了中國力量。

再接再厲、打好決勝戰,推動我國科技實現從跟跑向並跑、領跑的戰略轉變

巨大成就面前,技術總師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重大專項的進展與黨中央、國務院的殷切希望和肩負的歷史使命仍有一定差距﹔部分專項前期預判不足、高端人才缺乏﹔部分專項相對封閉,制約了關鍵核心技術的綜合集成……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形勢,重大專項被賦予以重點突破和局部躍升帶動科技水平整體提升的重要使命。技術總師們認為,在戰略決勝的關鍵時期,重大專項更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更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充分發揮制度優勢,積聚力量、協同攻關,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形成重大標志性成果,填補戰略空白,形成支撐高端引領的先發優勢,掌握戰略主動,實現從跟跑向並跑、領跑的戰略轉變。

《 人民日報 》( 2017年06月02日 01 版)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砥礪奮進的五年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