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砥礪奮進的五年】中衛,沙漠邊緣的世界座次

2017年06月03日16:50    來源:寧夏日報

原標題:中衛,沙漠邊緣的世界座次

想,建設西部雲計算基地心想事成,一步登“雲天”。

聽,“四主一化”產業強力推進,奏響激昂奮進樂章。

看,新興產業進駐沙漠腹地,一項項國際殊榮引人矚目,她正以“轉型追趕,換道超車”的氣魄強勢崛起,追逐一個又一個世界排名。

“中衛市的變化太大了,城大了、樓高了、路寬了、景美了,老百姓的日子更紅火了……”談及中衛市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年80歲的原中衛縣政協副主席陸永海感慨萬千。

數據或許更能說明巨變:2016年,中衛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39.01億元,是2012年的1.4倍,年均增長7.3%,人均生產總值達29538元,淨增6759元﹔固定資產投資362.24億元,2012年以來累計達1364億元,年均增長10.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6.8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3.2億元,分別是2012年的1.5倍和1.6倍……

新型工業 力促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中寧縣新材料循環經濟示范區,寧夏天元錳業集團電解錳產能達到80萬噸,佔國內50%、世界30%,雄踞世界榜首。鉻鐵產能達到30萬噸、硫酸產能達到20萬噸,形成了以冶金、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國際貿易等一體的產業鏈,已成為了一家跨國際、多領域、多元化的大型企業。2016年,企業實現利潤26.04億元,上繳稅金11.69億元。

2013年,中衛市放下一枚“小棋子”,改變了我國飼料級蛋氨酸長期依賴進口的尷尬局面。當年6月,寧夏紫光天化蛋氨酸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后,分兩期實施了2×5萬噸/年蛋氨酸項目,已形成10萬噸生產規模,系統運行綜合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品不僅受到國內市場歡迎,還出口日本、歐美等60個國家和地區,打破了國外跨國公司對我國飼料級蛋氨酸的壟斷。2016年,該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6億元,利潤總額3.4億元,實現稅收4000萬元。目前,該公司三期10萬噸/年蛋氨酸項目正在規劃設計。

去年4月,寧夏今飛輪轂有限公司總投資5.7億元的一期項目開工,半年后,便利用錦寧鋁鎂生產的鋁水,以每天約3500個(件)的速度,試生產出覆蓋8至26寸的汽車鋁合金輪轂。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可年產500萬件汽車鋁合金輪轂,預計可新增銷售收入12億元,實現利稅1.2億元。

……

近5年來,中衛市圍繞建設國家級新材料循環經濟示范區和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以錦寧鋁鎂、錦寧巨科、華夏特鋼等骨干企業為依托,重點發展高端鋁材、汽車輪轂、特種合金等新材料產業。目前,已形成天元錳業80萬噸金屬錳、錦寧鋁鎂40萬噸鋁鎂合金、錦寧巨科40萬噸高端鋁板帶箔、今飛有限公司200萬件汽車鋁輪轂、興爾泰12萬噸碳化硅的新材料產業規模,培育形成了陽極炭塊、電解鋁-鋁板帶箔-鋁鎂合金-汽車輪轂,和石膏制酸-金屬錳-水泥,以及碳化硅-尾氣發電-硝基復合肥3條循環經濟產業鏈。同時,已有40余家新能源發電企業落戶中衛,新能源裝機容量達360萬KW,佔全區新能源裝機的27%,佔全市電力總裝機的67.5%。

現代農業 特色產業拉動經濟騰飛

農民楊飛組建的寧夏香岩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採取“公司+協會+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在沙坡頭區香山鄉帶動農戶建設有機標准化硒砂瓜生產基地,拓展發展葡萄種植、奶肉牛養殖等產業,投資5.5億元建設萬頭奶牛標准化養殖場,現存欄奶牛8250頭。2016年開始建設萬頭高檔肉牛養殖場,現存欄肉牛2500頭。同時,帶動7000多農戶在迎水橋鎮、東園鎮、宣和鎮、常樂鎮建成3萬畝飼草料生產基地。

目前,該公司已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成為中衛市特色農業產業化領軍企業。據統計,中衛市現有千隻肉羊標准化養殖場33個、千頭肉牛養殖場8個、千頭奶牛養殖場3個,創建畜禽節本增效示范點114個。

近年來,隨著鼓勵扶持家庭農場發展、土地流轉等政策的相繼實施,現代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做細做深,特色產業做精做優,中衛市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科技化、市場化、品牌化建設取得新突破。2016年,全市新認証農業“三品一標”農產品5個﹔土地流轉經營面積達51.6萬畝﹔培育農產品電商銷售企業25家,銷售農產品5000噸,實現銷售額2.3億元。引導早康枸杞、萬齊農業在“新三板”挂牌,指導天瑞集團等龍頭企業配套完善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餐飲等全產業鏈,有效帶動了農戶增產增收。

2009年,廣東人陳錦球投資1000多萬元,建起中衛市第一家1000多畝供港蔬菜標准化生產基地后,沙坡頭區引進香港隆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5家龍頭企業,中寧縣引進寧夏農藝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2家龍頭企業建設供港外銷蔬菜基地。目前,全市7個供港外銷蔬菜基地種植面積達4.04萬畝,畝產值去年達1.5萬元至1.8萬元。

供港蔬菜基地的發展,打破了當地傳統的種植蔬菜模式,帶來全新的生產方式、種植技術和生產觀念,有力帶動了蔬菜標准化生產。2016年,中衛市創建蔬菜標准化生產示范基地8個,建設永久性蔬菜基地1.5萬畝。

2016年,中衛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101.99億元,比上年增長4.2%﹔農產品加工產值達47億元,比上年增長9.3%﹔蔬菜、硒砂瓜、馬鈴薯種植面積分別達40.95萬畝、86.06萬畝、70.3萬畝,產量分別達81.18萬噸、117.23萬噸、7.1萬噸。

雲天中衛 追夢中國“鳳凰城”

地處沙漠邊緣的中衛,與美國鳳凰城有著相似的氣候環境條件和能源網絡資源。2013年前,中衛“無中生有”,邁出換道超車的關鍵一步:追夢中國“鳳凰城”,打造“雲天”中衛。

2013年12月,中衛以“前店后廠”模式,與北京市合作建設寧夏中關村科技產業園,引入亞馬遜AWS、奇虎360等雲計算龍頭企業,打造綠色節能、國際領先的西部雲計算基地,創新發展雲計算產業。

從“一無所有”,到“無中生有”,中衛實踐著“越是欠發達地區,越需要創新發展戰略”的理念和要求。短短3年,中衛到北京、太原、西安等城市的骨干網絡完成升級,國內率先採用全自然風冷技術的亞馬遜AWS、奇虎360兩個超大型新一代綠色雲計算數據中心已建成,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阿裡巴巴、京東、美團等一批雲制造、雲服務、雲應用項目相繼落戶中衛,雲計算產業呈現快速聚集發展的良好態勢。截至目前,亞馬遜AWS合作數據中心一期項目3棟機房已建成,完成10.5萬台服務器布局,2.5萬台服務器正在調測﹔美利雲數據中心一期項目2棟機房已經建成,2016年10月與奇虎360公司簽訂《IDC服務協議》,1棟機房已經交付給奇虎360公司,1.1萬台服務器已上線運營,二期4棟機房已開工建設,傳統造紙企業轉型為高科技企業,實現了華麗轉身﹔中國移動數據中心一期項目數據中心及配套機房主體封頂,今年7月具備安裝服務器條件﹔中國聯通數據中心項目土地使用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証已辦理,計劃新建6棟IDC機房9300個機架﹔炫我等數據中心正在加快前期工作。

2016年,中衛市雲計算產業完成投資12.8億元,新增企業140家。圍繞自治區“一網一庫一平台”和8朵雲頂層設計框架,目前正在加快政務、教育、醫療、旅游、環衛、環保、交通、媒體等行業雲應用項目建設﹔在雲計算為主的第三產業強力拉動下,全市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現高位增長。

生態文明 打造舒美城鄉環境

近日,記者在中衛市看到,東西直線距離11.5公裡的黃河城市過境段水生態治理與保護工程正在加緊施工。該項目投資6.8億元,主要對河漫灘地、荒地、林地、道路、水面等實施綠化、鋪裝、景觀給排水和綠化灌溉等工程。據中衛市林業生態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計劃2018年10月完工,重點對現有的生態綠地及景觀現狀進行生態治理和景觀適應性提升,改造,再現中衛十二景。

2013年,投資3.5億元的寧夏黃河東岸防沙治沙項目(中衛項目區)實施,在沙坡頭區迎水橋鎮長流水騰格裡沙漠地區治沙33萬畝,在南部山區退化壓砂地種植歐李和枸杞20000畝,預計今年完成治沙工程任務。

近5年來,中衛市大力實施騰格裡沙漠東南緣防沙治沙、黃河衛寧城市過境段綜合治理及生態保護、城區綠化提升等項目,著力構筑綠色生態屏障。同時,建管並重,市區建成區面積增加12平方公裡,“以克論淨”城市保潔機制在全國推廣,海原大縣城建設、中寧舊城改造成效明顯,建成美麗小城鎮15個、美麗村庄115個,全市城市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35.14%和37.04%,躋身“國家園林城市”行列。

作為寧夏唯一的地市級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中衛市率先啟動全域旅游創建工作,通過沙坡頭區做片、中寧縣做線、海原縣做點,用3年至5年時間,推動沙坡頭區由“景區時代”向“全域時代”轉變,中寧、海原由“無景區”向“景區時代”轉變,逐步呈現旅游產業全域覆蓋、旅游景區全域聯動、旅游產品全域優化、旅游線路全域統籌、旅游品牌全域整合、旅游市場全域營銷的局面。去年,全市共接待國內外游客55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42.3億元,均比2012年翻一番。

近5年來,中衛市大力加強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群眾生活質量顯著提升。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3330元,年均增長9.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270元,年均增長10.6%。

沙漠邊緣,中衛正在書寫換道超車的轉型奇跡。

雲天中衛,帶來的將不止數據和創新模式,還有在世界多個行業的座次。

沙漠邊緣的中衛,將為寧夏增添更多新期待。(記者 李 虹 楊宗惠 白景輝 陶 濤 白 茹)

(責編:沈王一、王金雪)
相關專題
· 砥礪奮進的五年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