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花茂村民的新職業

記者 李玉紅

2017年06月05日09:04    來源:貴州日報

原標題:花茂村民的新職業

 

花茂村裡的現代果蔬園

6月1日,作為貴州省“雙百三同”駐村採訪記者,記者從貴陽驅車來到播州區楓香鎮花茂村,採訪該村的精准脫貧情況。

要看農民是否脫貧,看看他所從事的職業應該是一個比較好的觀察角度。如果他是自給自足、自產自銷的傳統農民,經濟收入一般不會高。而如果他有了一份按時領工資的新職業,那收入就很好估算了。

花茂村村委會副主任王野同意我的觀點,並於6月2日開動他的私家摩托,帶我去看花茂村民的新職業。

為村委會打工的大媽

首先來到村邊不遠的一個緩山坡上,隻見坡下一大片起壟覆膜土地裡,一些農民正在挖坑下種。記者就近詢問了兩位60來歲的大媽,她們是該村劉家灣組的趙張玉和王文芬,是被村委會雇來種植向日葵的。

“你們一天的工錢是多少?”

“每天是80元。”

“你們自己的農活不做嗎?”

“我們的土地都放(租)給村裡了,每畝田放700元,土放400元,現在沒土地了,就在村裡打工。”

王野告訴記者,這片土地有100多畝,是村委會從農戶手裡租過來的。按照上級的統一規劃,這些坡土都要種上美麗的向日葵,扮靚美麗鄉村,吸引更多游客。而按照規定,這些土地上的勞務,都要優先雇佣本村村民。

現代企業穿制服的產業工人

接著,我們又來到楓香蔬菜現代高效農業園區。

這是由播州區統一規劃引進的、由山東壽光九豐公司建設的農業園區。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曾專門來到這個園區參觀考察,並鼓勵園區領導帶領農民致富。

目前,這個擁有智能展示溫室1.3萬平方米、聯動生產溫室15萬平方米,以及智能化育苗中心、產品深加工車間、生態餐廳等的現代農業項目,正成為花茂村的最大亮點。

記者來到九豐公司智能展示溫室看到:寬敞高大的大棚裡,架子上挂滿了紅、黃、綠、青各色瓜果,爭奇斗艷。

兩位身著綠色制服的青年女工正在清理殘葉,一問才知,她們都是花茂村的村民,一位是九支組的熊明艷,一位是橋上組的牟德蓉,她們說,已經在這裡工作3年多了,每天上班9小時,每月工資2000元左右。”

王野告訴記者:“目前全村90%的土地都租收到村委會了,村委會再轉租給一些現代農業企業和種植大戶,比如九豐公司、鴨楓公司、供電公司、自採草莓園、提子園等等,這些企業又為農戶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九豐公司就解決了100多人就業。”

美麗鄉村建設讓村民吃上“旅游飯”

6月3日是星期六,站在花茂村十字街——陶藝文化創意一條街上,隨處可見三五成群的城裡人前來休閑度假。

作為楓香鎮“土壩—花茂—苟壩旅游片區”的重要環節,花茂村在美麗鄉村升級改造中,突出地方陶瓷、農耕等鄉土特色文化,成了一個環境優美、本土文化色彩濃郁的鄉村旅游點,旅游產業漸成氣候,成為村民就業的重要載體。

村民羅忠平以前在浙江等地打工,2014年聽說家鄉開展新農村建設,就回到花茂村十字街口建了一棟三層樓房,專營餐飲和鄉村旅館,生意不錯。

花茂村主任助理徐存麗是一個“80后”。她說,村裡這個年齡段的年輕人,有三分之二都在本地就業,有開旅游觀光車的,有當餐廳服務員的,有當保安的等等,月工資在2000元左右。

徐存麗還介紹,村裡除了33戶有殘疾和沒有勞動力的低保戶外,凡是有勞動力的,基本上都可以找到工作崗位打工掙錢。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砥礪奮進的五年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