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全国基层团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用“文化元素”激发支部活力

2014年09月26日13:4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用“文化元素”激发支部活力

【关键词】大学高职、江苏南京、引导青年、促进青年成才、班团主题文化建设、文化育人

自2006年以来,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一直着力于强化班团主题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以科学指导和人文关怀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班团主题文化建设活动已经被学院基层团组织自觉接受,“文化元素”深置于各团支部之中,并有效地激发了团支部的活力。

一、项目背景

高校基层团组织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础,是团的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它直接联系着广大青年学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育人基地。为积极发挥基层团组织的服务和育人功能,各高校都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期间,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活动繁多,但实效性一般

近年来,各类团建活动可谓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但有些活动却形式大于内容,仅为应付而做,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并不显著,活动实效性一般。

(二)学生参与,但主体性缺乏

团建活动,目的在于服务、教育学生,因而应迎合学生需求,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组织、参与。但有些活动却是组织者设计,学生被参与,学生主动性缺乏。

(三)活动丰富,但特色不鲜明

团建活动层出不穷,但不少活动大同小异,流于形式,不能切合基层团组织自身实际,没有鲜明特色。

二、项目发展

为积极探索基层团建有效方式,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从2006年开始尝试开展班团主题文化建设,以期用优秀文化提升团支部的活动内涵,打造基层团组织的文化育人平台。该项目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试点探索期(2006年—2008年)

班团主题文化建设的最初想法源于植物保护学院现任党委副书记黄绍华。2006年,他任植保64班班主任,面对来自近30个省份的班级同学,他引导学生在班内开展了“家乡文化展示”活动。因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学生参与度高,交流深入,反响良好。一方面学生通过展示各自家乡的特色文化,增加了学生的爱乡情、爱国情,另一方面学生通过交流互动,也拓展了视野,积累了知识,提升了文化素养。

鉴于班级活动成功的经验,作为学院团委副书记的黄绍华将活动思路推广到了大二年级试点,组织各团支部开展“溯源端午文化”主题活动,效果良好。在此基础上,学院将该活动模式逐渐在全院推广。起初,活动以传统文化为主题,通过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提高其文化修养。后来,又融入人生理想、时代热点等主题,旨在提升理科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兼具科学素质与人文精神。

(二)成型推广期(2009年—2012年)

经过几年的实践,班团主题文化建设活动已逐渐成型,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需求,将活动方向具体细化为:第一学期,熟悉大学环境,适应大学生活;第二学期,巩固和加强班级凝聚力和班级文化;第三学期,观察社会形势,认清专业和自我;第四学期,紧跟社会需求,做好人生规划。大三至大四阶段,根据班级既有的主题文化特色,引导学生自主规划和发展。每学年的主题涉及传统文化、人文素质、人生理想、时代热点、红色精神等等。各团支部或品读优秀传统,或践行时代潮流,或塑造支部特色,吸引全体团员青年参与其中,自觉融入支部文化建设,以达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青年学生从中受益良多。

(三)创新发展期(2013— )

经过多年的积累发展,班团主题文化建设已经为植物保护学院的学生所接收,该团建模式在整个学校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随着“90后”成为大学生的主体,新媒体强势兴起,基层团组织建设也面临着新的环境和挑战。为保持该项目的生命力,深化其教育影响力,学院正从加强组织引导、创新组织形式、完善激励方式等方面着手,探索老品牌发展的新活力。

三、项目概况

(一)目标

班团主题文化建设有短期和长期两个目标。

从短期来看,旨在通过该活动,在大学期间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其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文化环境和群体氛围,将学生培育成兼具科学素质与人文精神、具有较强社会竞争力的人才,并提高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从长期来看,旨在用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引导学生青年,提高其生命、生活质量,为其终身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更甚之,在于不断在青年大学生中强化文化教育,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使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功能在基层得以体现。

(二)工作思路

本着“团委定调,支部搭台,团员唱戏”的思路,每学期由学院团委选定活动主题,指导各团支部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主题活动,确保团员青年全面参与、全员收益。活动开展期间,以“慎策划,促活动,勤总结”为工作方针,积极做好前期策划、中期开展及后期总结工作,将学生意愿最大限度地反映到活动中去,将班团主题文化建设打造成有延续性和连贯性的团建活动。

(三)主要做法

(1)立足文化,学院团建主题鲜明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高校学子理应自觉在文化的传承创新中当担重任。

作为理科学院,为提升本院学生的人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学院坚持每年组织20余次传统文化讲座,其中不乏文化名人和专家学者应邀来为学生解读政治、历史、文化等多样主题。如:朱成山、吕乃基、韩德强等。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开展以传统文化为特色的班团主题文化活动,如“传承中华美德”、“追寻民族文化”、“感悟传统人生”、“体验汉服”等。

同时,学院设立团员学习室,引导青年团员加强学习,还大力支持传统文化类学生社团开展各项文化素质活动,不仅每年专为学生订阅《文史天地》、《书与画》、《中国书法》等近二十种杂志,还积极为学生活动提供场地、设备和经费支持,每年直接用于学生文化建设活动的经费近万元。学院书法协会近年来一直坚持定期开展活动,赢得了院内外数十名志趣相投的同学参与。致力于传统文化研习的国学研修社坚持每天晨读传统经典,每周定期开展主题讨论,每月进行读书交流,将四书五经、经史子集等传统文化重新引入当代大学生的视野,效果不凡。

(2)强化队伍,学院团建活力十足

学院严格按照校团委统一部署设置岗位,配备领导班子,学院团委现有专兼职团干部99人。团委定期召开全委会议及各团支部书记会议,商讨学院共青团工作。每学期举办团干部培训,重点提高团干部的思想力和执行力。同时选聘高年级优秀团干部担任新生班级团支部团务助理,指导各团支部工作和活动的顺利开展。针对学院研究生团员越来越多的实际,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对研究生实现分班管理,将支部设置和实验室、学科点结合起来,促进研究生和本科生团建一体化。逐渐探索在研究生团支部中开展主题文化建设。

此外,积极发挥院团委青年志愿者部、素质拓展部在本项目中的引导、监督作用,采取责任到人的方式,安排部门干事下班进行一对一的有效指导,并及时反馈各支部活动开展信息,作为活动方案改进的重要参考。

(3)细化制度,学院团建秩序井然

为保证班团文化建设的顺利有序开展,学院先后研究制定了《植物保护学院学生干部管理条例》、《植物保护学院班级团支部考核细则》、《植物保护学院团员考核细则》、《植物保护学院促进学风建设方案》等工作条例。一方面通过明确工作内容、细化工作流程,促进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另一方面,也通过强化责任意识、量化工作考核,以评促建,调动团员青年积极性、激发团员干部创造性、激活团支部建设生命力。在全院的努力下,学院团委连续数年获评学校“五四红旗团委”,还涌现出了许多诸如生态91班团支部的校“五四红旗团支部”、“十佳班级”、江苏省“先进班级”。

(4)借力社团,学院团建又辟新径

除常规的支部活动外,学院又借力社团,开辟班团文化建设的新平台,逐渐形成了以国学研修社和书画社为领航、班级团支部为主体,大力发展各类兴趣小组,共促班团主题文化建设的工作格局。

学院鼓励青年学生以共同兴趣为基础组建社团和兴趣活动小组,并进行分类引导,力争使每名学生都有一个第二课堂的组织归属,引导其合理支配闲暇时间,在丰富大学课余生活的同时,让青年学生都能拥有自主交流的空间,从而培育自身的兴趣爱好,在营造文化氛围的基础上鼓励个性发展。目前,结合学院学生特点和需求,已建立国学、书画、吉他、英语、摄影、礼仪、篮球、心理等20余个社团和兴趣小组。社团和兴趣小组基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完全尊重学生内心的选择,由学生自主策划、自行组织、自觉行动,从而实行自我发展。社团的蓬勃发展,推动了班团主题文化建设的繁荣。

(5)评优推先,学院团建生意盎然

在开展班团主题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学院注重发掘典型,树立榜样,引导全院学生“见贤思齐”,争当先进。

在支部建设方面,学院制定明确详细的评比细则,根据活动的策划情况,创新性、实践性,执行力等各个因素,活动最后由相关负责部门统一组织汇报评比,对于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支部,给予适当物质奖励,以示鼓励。并充分发挥优秀支部的带头模范作用,对优秀支部典型活动开展自我剖析和座谈交流,将活动中的经验进行完善推广,便于其他支部借鉴,从而达到引导、互促的作用。

在学生发展方面,学院注重挖掘可亲、可敬、可学的先进典型,在校级“感动南农”评选的基础上,开展院级的“榜样力量”评选活动。每月由各班级团支部推选一名先进典型,然后由学院层面进行遴选,评选出“每月一星”。通过院级杂志、海报、网络等进行宣传学习,扩大优秀典型在广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努力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育人氛围。近年来,学院涌现出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2名,江苏省好青年1人。

(6)紧跟潮流,学院团建深入人心

在注重班团主题文化建设实效性的基础上,学院积极开发团建新平台,扩大活动影响力。除常规的海报、宣传板、手抄报等常规宣传手段外,根据当前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采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正面信息,进行正向引导:注册人人网“植保乐园”、新浪微博“植保青年”、植保微博平台,开通百度贴吧,建立团组织QQ群、飞信团支部、支部主页等,构建网上团组织交流平台,畅通表达渠道。并且依托网络媒介,在学生中开展“美文接力”活动,将国学经典、精品美文、潮流前沿等在学生中传递,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利用飞信群,开展“分享一句话,思考一分钟,受益一辈子”点滴学习活动,坚持每天传递给学生一句富含正能量的话语,引发学生思考。结合时事热点,凭借微博发起“微言共话十八大”、“我的中国梦”等讨论话题,引导学生主动关心社会动态,培养其政治意识。

四、项目成效

(一)学生素养稳步提高,活动实效性凸显

近年来,学院各支部先后围绕“感受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追寻红色足迹,践行崇高志向”、“弘扬生态文明,亲近美丽中国”、“与青春对话,为梦想导航”等主题,每年开展文化活动40余次,其中本科生一、二、三年级参与率达到100%,同时利用研究生和本科生团建一体化及团务助理工作形式,充分发挥了研究生和高年级学生的特长和优势。

在班团主题文化建设的推进下,我院学生素质稳步提升,近两年,马拉松社团成员自发参与各地比赛,赢国家级奖励20余项;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紫金山虎凤蝶环保活动被评为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创业计划小组一举拿下第七届“仙林科学城-挑战杯”江苏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和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银奖、网络虚拟运营专项竞赛三等奖,实现了本校学生在该项赛事中的突破。

(二)团员积极性大幅提高,学生主体性提升

在学院团委的引导下,通过班团主题文化建设活动,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大学和人生都形成了相应的认识和规划,在建设积极、健康、向上的班团文化的同时,形成了符合各班级团支部特色和发展需求的班团文化风格。而班团文化建设活动的主题从起初的学院引导到目前的各支部申报,也逐步将活动的主导权归还于学生,促使其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集体建设之中,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从而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长。

(三)科学素养兼具人文精神,班团建设特色鲜明

在近年来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学院形成了基于班团主题文化建设、以传统文化教育为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模式,通过加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引导,努力提升理科院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兼具科学素质与人文精神的优秀人才。班团主题文化建设已成为植保院一张特色鲜明的名片。

五、项目启示

回顾几年来学院班团主题文化活动开展的历程,我们深感基层团建需立足实际方有生命力。一方面是要立足学生实际,将团建活动与学生的特点、需求紧密结合,变以往的教育、管理为服务、引导,才能真正发挥团建育人的实效性,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是要立足学院实际,只有把握本院特点,才能打造符合学院特色的品牌团建项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是一项长久的、积累性的工作,文化育人氛围和环境的营造不是一朝一夕能显现效果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摒弃浮躁、耐住性子,只要方向正确、脚踏实地,终会厚积薄发。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