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全國基層團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書香礦業、‘悅’讀人生”人文教育

2014年09月26日10:2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書香礦業、‘悅’讀人生”人文教育

【關鍵詞】大學高職、遼寧阜新、引導青年、服務青年、把握青年需要、促進青年成才、人文教育、自主互動式提升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是具有地礦特色的綜合性大學,學生以理工科偏多,人文素養相對較弱。為補充第一課堂對學生人文教育的不足,學校團委將人文素質教育作為學生素質提高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系統規劃,並提出了實施建議。

礦業學院作為學校的主干學院,按照學校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根據社會對畢業生的需求情況,由礦業學院團委系統規劃,開展了“書香礦業、‘悅’讀人生”人文主題教育活動。學院旨在通過系統的人文教育,引導青年學生提高人文素養、服務青年學生成長成才。

一、背景與起因

一是學生成長要求:當前大學生普遍存在人生規劃不清晰,對社會發展和個人成長理解不透徹的問題。通過人文素質教育可以加強學生人文基本功底,幫助學生樹立個人與環境共贏的理念,科學地規劃人生。

二是專業特點要求:由於地礦專業單位大多處於偏遠地區,具有繁重的生產任務,存在工作強度大、環境復雜、寂寞感和挫折性強的特點,要求畢業生具有能吃苦、勇拼搏、顧大局、重團隊、講奉獻的“老採精神”。這種精神對學生能否勝任未來煤礦企業高層管理和技術骨干崗位至關重要。人文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並以正確的思維方式去理解和解決現實中遇到的困境。

三是行業發展要求:學院培養的畢業生主要從事國家能源相關行業,國家明確提出要建設具有能源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友好型社會,這決定了大學生不僅要專業知識過硬,還應具備可持續發展的眼光和宏觀發展的視野。學院採礦工程專業於2009年通過了國家專業認証,國家專業認証對學生提出了“具有了解並解決環境、經濟和社會相關的問題”、“具有有效溝通能力”、“具有能夠終生學習並促進職業發展能力”、“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准則”等明確的要求。2012年,學院採礦工程和資源勘查工程專業被教育部納入《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通用標准》對本科畢業生提出了“具有較好的人文科學素養、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職業道德﹔具有良好的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和服務意識”的要求。

四是共青團職能要求:高校共青團工作立足於學生成長需要,服務於學校人才培養目標。以人文精神激發和弘揚正能量,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力,科學、合理的引導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團員的政治意識、組織意識和模范意識,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實施過程

(一)前期調研

2012年,學院團委通過問卷調查和結構式訪談的方式對300名學生的人文素質狀況和對人文教育活動參與情況進行了調研。

調研結果顯示有閱讀習慣的學生為16.3%﹔有45%的學生答對了一半的人文常識題﹔學生獲取課外知識有83.5%來源於網絡和手機﹔有72.8%學生比較喜歡自主型的課外活動﹔有35%的學生把實踐活動列到人文教育的首選。

(二)預判潛在問題與應對方案

一是興趣點問題,以學生輪講點評為主要形式的班級書友會,逐漸會暴露出學生熟悉的知識講授殆盡,新內容不夠精彩,會導致學生參加書友會興趣度降低。

對策:一方面挖掘各班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進行班級互講串講。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採取辯論賽、角色表演等形式進行活動。

二是時間保障問題,召開書友會等活動可能與學生做其他事情相沖突。

對策:一方面要求各班提前將活動時間進行發布,讓學生提前做好准備,並將舉辦時間地點報送團委備查。另一方面結合校團委提供的機會,積極聯系移動公司,開通高校手機信息平台,通過手機短信對每名學生進行隨時隨地的人文教育。

三是學生文化需求問題,學生的閱讀量不同,對人文知識的理解和切入點不同,對於活動的認知和需求也不同。

對策:以普及型和精英型兩類活動相結合,以理論認知與實踐相結合的形式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訴求。

(三)保障措施

學院充分發揮和調動各方面資源以保証活動的順利開展,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是上級保障

學校把應用創新型人才作為培養目標,對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和規劃。

學校團委經過多年探索與努力,構建了全員累進式的課外育人模式,特別將人文教育作為“四輪驅動”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並且把人文教育納入學生素質拓展學分體系,提供資金支持。校團委將礦業學院作為人文教育試點單位進行重點指導和支持。學院黨委對活動提出了指導建議,並給予經費支持。

二是組織保障

活動的組織結構為學校團委指導,學院黨委督導,由學院團委設計組織督導推進,學院學生會、社團重點負責,各班團支部具體落實。

三是制度保障

學院制定了《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礦業學院“書香礦業、‘悅’讀人生”人文主題教育活動方案》、《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礦業學院書友會分享互動表》、《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礦業學院書友會記錄表》等資料,另外,學院將獲得優秀作品獎的學生納入綜合素質測評,直接與獎學金評定挂鉤。

四是信息化保障

活動主要運用的平台有騰訊微博、中國移動高校信息平台系統。

五是場地保障

主要活動場地為教室、大學生活動中心等。

(四)實施過程

2012年10月,學院啟動了書香礦業、閱讀人生”人文主題教育活動。

1.活動模式

根據背景和調研情況,學院團委明確了“四個結合”的活動模式。即以學生日常自主讀書與專家集中講授相結合,以舉辦傳統團會與運用新媒體系統相結合,以班級“普及級”書友會與學院“精英級”書友會相結合,以理論學習與實踐尋訪相結合。

2.具體途徑

主要從六方面提升全體學生的能力,概括為六個字:

第一個字是“找”,讓學生自主查找資料,既可以是報刊,也可以是書籍、期刊、雜志等等,通過查找過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尋找興趣點。

第二個字是“讀”,學生在找到自己感興趣,有意義的圖書或文章后,進行閱讀,提高了閱讀能力。

第三個字是“寫”,通過閱讀,總結出自己的感悟,寫下心得,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第四個字是“講”,通過班級書友會和實踐宣講,學生將自己的心得感受講出來,鍛煉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第五個字是“評”,班級同學對講授學生的內容進行評議,體味要點,總結知識,提高思辨與論証能力。

第六個字是“傳”,將在班級書友會中涌現出的好的讀書個人,進行集中培育,進行班級互講和開展學院書友會活動,培育精英的同時引領更廣大的學生進行讀書,同時將優秀的文章進行匯編成冊,並通過手機短信進行發布﹔開展實踐活動,領悟人文精神。

這六個字突出了活動的特點:覆蓋面廣、針對性強、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個性化突出。

3.活動載體

載體一: 學生書友會

面向全體,普遍培育:礦業學院全部大一、大二學生每兩周都會有共同的習慣,那就是將最近看過的書籍或文章進行總結與思考,將感受在班級書友會上與同學們進行交流,目前收到學生稿件1500余份,挑選入《周周書友會》選編輯254篇,出版《周周書友會》選編輯5冊。2014年礦業學院出版了《老採人》電子期刊,將學生的稿件以電子期刊的形式進行展示,並發布到學院團委微博上,供全院學生分享。

選拔精英,拓展輻射:通過班級書友會,涌現出了一批熱愛讀書、善於思考、樂於表達的學生。學生社團國學社,以興趣愛好的方式,對這些學生進行集中培訓,舉辦學院書友會,激發更廣大學生的讀書熱情。

主題答辯,檢驗成果:學期末,以班級為單位,每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和思想狀況答辯,由評委進行點評與指導。

載體二: 精品講座

學院主動與阜新市書畫院、阜新市博物館、阜新市圖書館、阜新市中心醫院、阜新市慈善總會等單位確立了人文教育共建單位。邀請校內外專家等圍繞研究專長,通過《至善講堂》對學生進行宣講。截止現在,《至善講堂》已經開展了16期。已有18人次為礦學院學生進行了講座。並組織學生參觀展覽5次。

載體三: 新媒體課堂

學院團委積極使用學校團委提供的“高校信息平台”,通過手機短信隨時隨地的對每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學院每名學生每周至少能收到3條以上的欄目信息。“追夢老採人”、“礦業正能量”、“老蔣有話說”、“每周一品”、“講座通告”、“溫馨提示”等欄目深受學生喜愛。2014年起,學院發布了《老採人》電子期刊,期刊收錄了學生在活動中的投稿,期刊通過騰訊微博面向全體學生發布。

載體四: 文化尋訪團

學院組建了“阜新文化尋訪團”,對查海文化、籃球文化、剪紙文化、海州礦文化、三溝酒文化等阜新十大標志性文化進行了尋訪,對阜新文化進行了系統的了解和整理,該社會實踐團隊榮獲校優秀重點團隊。團隊負責人對實踐成果進行了宣講。

學院組建了“老採精神尋訪團”,利用暑假社會實踐,連續三年走進晉煤集團、阜新礦務局、鐵法礦物局、遼寧工大離退處等單位,對不同年代、不同崗位、不同地區的採礦人進行尋訪,探尋專業精神的真諦,累計尋訪了52名“老採人”。

載體五: 人文精神實踐團

學院的人文教育始終滲透著對生命的崇敬與熱愛,引導學生用無私的大愛奉獻社會,學院學生社團綠蔭服務隊常年組織學生走進敬老院、孤兒院等,進行志願服務,並組織小學生走進學校,參觀地質博物館、校史館等﹔學院國學社舉辦了“書寫中國夢”主題活動,活動吸引了大批學生、外國友人、教師參加﹔學院將人文情懷融入到專業奉獻當中,組建了《礦業技術助力新農村建設》社會實踐團隊,是學校唯一的國家級“科技支農”社會實踐重點團隊,礦業學院有八名專業教師進行全程指導,其中有3名博士后,5名博士。實踐團隊對清河門區蒲草泡村的污水進行了檢測與評估,幫助細河區太平溝村設計了宣傳片,受到了廣泛好評。實踐活動中涌現出了捐獻了造血干細胞的梁嘉偉同學,他榮獲了“阜新市優秀青年志願者”。

三、主要效果和創新點

(一)主要效果

活動目前覆蓋了全體11級、12級、13級1425名學生,舉辦班級書友會985場,舉辦精英書友會18場,出版了《周周書友會》作品選輯5期和《老採人》電子期刊3期,累計接收稿件2035件,培育了35名“說書能手”,其中涌現出了蘇香馨、徐寧寧、周曉博等人文素養較高的學生,獲得了多項國家級的獎勵。

學院開展的人文教育活動——“書香礦業、悅讀人生”榮獲遼寧省輔導員優秀工作項目,並被推薦到中央。

活動受到了學校團委的高度評價和關注,作為學校人文教育試點單位進行系統指導。

活動的開展得到了社會和學校媒體的關注,主動約稿,在阜新日報、學校網站、工作信息上進行了專題報道。

《礦業技術助力新農村建設》社會實踐團隊,是國家級“科技支農”社會實踐重點團隊,榮獲遼寧省社會實踐優秀團隊稱號。

(二)主要創新點

一是活動理念上堅持長期性

注重對學生人文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努力培養學生不斷提高、不斷領悟、學以致用的能力,為學生實現終身學習和擁有智慧人生打好基礎。

二是活動形式上結合專業特色

將專業文化融入到人文教育體系,緊密把握學生對就業環境的了解和成長技能的需求。

三是應用新的技術把握時代脈搏

應用新媒體技術,以高校信息平台、微博等學生喜歡接受、易於接受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

四是活動流程上調動學生自主力

建立學生自主提升平台,激發學生的參與動力。

五是傳遞方式上建立精英與普及共進模式

既有適合全體學生參加的活動,也有給富有專長的學生表現的平台,形成了普及類活動培育,精英類活動引領的良性互動模式。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