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全國基層團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雲南省文山州廣南縣壩美鎮:底先土黃兩村跨省區聯合

2014年09月23日14:1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關鍵詞】鄉鎮村、雲南文山、服務青年、把握青年需要、跨省區聯合、形式創新

壩美鎮位於滇桂黔結合部,有200余公裡的滇桂兩省區邊界線。8個村委會35個自然村46個村小組與廣西村寨接壤,邊界一線村組有3226戶、15050人、耕地14597畝,分別佔全鎮總戶數、人口和耕地的25.4%、25%、26.8%。針對省際邊界村組黨建工作、經濟社會建設和維穩任務繁重的問題,在縣委的領導下,我鎮創新工作思路,積極開展滇桂跨省區“支部聯建、產業共興”工作,組建底先土黃聯合黨總支,以黨建帶團建,以團總支聯建為其中一個重要載體,豐富創先爭優內涵,構建跨省區聯合團總支經濟協調發展新格局,推進省際邊界和諧村組建設。

一、基本情況

位於雲南廣南縣壩美鎮的底先村與廣西西林縣八達鎮的土黃村山水相連,兩村群眾同飲一江水、聚居同一民族、共趕一條集,交往密切,感情厚重,關系融洽。底先村轄5 個自然村共554 戶2599 人,現有團員28名﹔廣西西林土黃村轄7 個自然屯共371 戶1810 人,現有團員15名。兩村村民基本都是壯族,雖江水共飲,習俗相近,但由於行政隸屬的省份不同,加之山水相隔,給群眾交往及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阻礙。尤其表現在:適齡兒童不能就近就學、群眾不能就近就醫、山林地界糾紛矛盾難以調處等等。能以一個有效的平台來整合兩村資源,解決民生問題,消除行政體制上的障礙,促進兩村共同和諧發展,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成為兩村群眾共同的願望。

經兩縣黨團組織溝通協調,雙方達成共識,以黨建帶團建,組織和引導雙方青年團員,相互學習,增進了解,增進感情,從而帶動經貿、文化、教育、醫療等事業合作與發展,努力呈現整合力量、互通有無、資源共享、安定和諧、蓬勃發展的新局面。因此,在兩縣黨委、團委的努力下,底先、土黃兩村村委會干部積極工作,團縣委做好工作全程指導,雙方在深入調研和協商的基礎上, 2011年11 月30 日,我縣首個跨省聯建團組織——滇桂兩省(區)底先土黃聯合團總支部正式挂牌成立,並分別在西林縣八達鎮土黃村、廣南縣壩美鎮底先村舉行了揭牌儀式。聯合團支部設書記1 名、副書記1 名,委員5 名,下設產業發展協調委員會、人民協調委員會,緊扣經濟科學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兩大主題開展工作,努力解決了教育、醫療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促進了民生問題的進一步改善,受到當地群眾的一致好評。今后,合作模式將在探索中前進,不斷總結經驗,以黨建帶團建為核心,拓展交流合作領域和范圍,爭取開辟一條跨省區、跨地州、跨縣市的鎮鄉合作、村村合作新途徑。

二、主要做法

聯合團總支主要服務對象是青年和學生,通過聯建,整合各方資源,可以相互就近就地上學、就醫、創業,並享受同等待遇,鎮黨委和團縣委對其開展創業培訓,組織開展活動交流,傾斜扶持創業政策,以青年創業帶動群眾創業,以青年致富帶動群眾致富。

(一)深入調研,切實加強底先村團總支領導能力建設。

壩美鎮黨委組織工作組深入底先進行調研,與底先村“兩委”討論底先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問題,探討與土黃村成立聯合團總支部對底先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和可行性。經“兩委”討論形成初步方案,廣泛征求群眾意見修訂完善,報上級黨組織審查后,舉行村民會議表決通過。指導團員干部帶頭圍繞決議開展活動,協調各方利益,整合資源,突出實干先鋒帶頭作用,集中力量干實事。

(二)積極請示匯報,主動爭取上級的關心和支持。

在開展底先土黃聯合團總支各項建設的過程中,壩美鎮黨委、政府事前摸實情,事中多匯報,主動爭取縣委、政府及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底先土黃聯合團總支成立前后,縣委、政府、團縣委領導及有關部門多次到底先進行調研指導工作,對經濟社會發展項目進行調查落實,幫助篩選項目和制定規劃。從而找准存在問題,突出工作重點,及時採取有效措施,抓好各項工作落實,扎實推進團建在底先村經濟社會發展作用。

(三)理清發展思路,制定當前和中長期發展規劃。

1、搞好近期規劃,積極爭取實施扶貧開發和整村推進新農村建設項目。從2010年年底開始,按照扶貧開發和整村推進新農村建設要求,及時制定《底先村整村推進新農村建設項目規劃》上報上級有關部門,爭取國家項目扶持。2011年5月,底先村被列為整村推進項目村,國家投資150萬元,全村9個小組全部實施新農村建設。壩美鎮組建了工作隊,切實負責整個項目的領導工作。工作隊進入全村9小組召開會議35次,走訪群眾250人次,聽取青年團員的意見建議,實行“問計於民、求解於村”。通過調查了解掌握民情民意,把大多數群眾迫切需要的事情作為項目建設重點。

2、制定 “十二五”規劃,進一步理清底先村經濟社會發展思路。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底先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1)明確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目標任務:以新農村建設為基礎,以調整產業結構為抓手,以科技興村為發展動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夯實基礎設施,增強農民科技致富能力,生態環境有較大改觀,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設有較大進步,實現底先村經濟社會的和諧、穩定和繁榮。(2)明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建設和工作任務:一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組織實施鄉村公路、農田水利、人畜飲水電力(農網改造)、廣播電視、通訊、農村清潔能源等項目建設。二是調整產業結構,繼續大力發展甘蔗、油茶、茶葉、水果等農業特色優勢產業。

(四)強化聯動管理,推動團建工作發展。

一是規范各項團總支的工作和活動制度。二是搞好經驗交流,不斷構筑兩地各方交流、溝通與協作的橋梁。利用“五四”、“六一”等節慶開展“共飲一江水,同筑中國夢”心手相連慶節日、友誼籃球賽、青春分享會、游園、關愛留守兒童等聯誼活動,為進一步實現桂滇兩省(區)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目標奠定基礎。三是加強團員青年的共同管理。四是開展青年結對幫扶活動。

(五)找准發展共性,助推產業不斷壯大。

走“公司+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的發展路子,整合多項優惠政策,扶持10名青年團員創業,在實施砂糖桔基地的基礎上,利用兩村毗鄰而居的有利條件,充分依靠桂冠糖廠,大力發展甘蔗種植。

(六)加強溝通協作,促進資源共同享用。

一是立足整體甘蔗種植,在榨季統一規劃、合理安排甘蔗收割進廠,避免造成蔗農經濟損失。二是整合教育資源,平等吸收中小學生到各自學校就讀。三是建立醫療衛生合作協調機制,確保轄區群眾生病能及時就醫,憑住院票據即可回所在鄉鎮的新農合辦報銷。四是加強計生人口信息資源交流,加強溝通協調,抓好逃避計生群眾的思想工作,聯合團總支成立以來,沒有出現跨省區躲避違法超生搶生問題。

(七)搞好聯合防范,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組織村委、公安、司法干部深入到兩個村,向廣大群眾宣傳法律法規,不斷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組建綜治維穩調解委員會、治安聯防巡防隊、產業發展協調委員會和跨省區域聯合人口和計劃生育協作機構等,搞好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化解群眾矛盾糾紛。在這些工作中,團員青年起到中堅力量作用。

(八)注重持續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組成聯合宣傳組,深入村屯、群眾,加強保護生態環境的宣傳教育。在護林防火方面,做到“三統一”(即統一宣傳口徑、統一聯防聯治、統一建章立制)確保轄區內在防火戒嚴期少起火、起小火、早發現、早滅火。

(九)加強團員青年文化交流,共建美好精神家園。

充分發揮團員青年的活力,先后組建底先 “竜婭歪”1個隊、土黃組建“沙戲”1個隊、壯族山歌2隊和籃球隊4個隊,利用春節、三月三、等傳統和重大節日,組織群眾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藝表演和體育交流比賽活動,增進了兩省邊界群眾的友誼。

在實施以上工作的過程中,得到了資金、創業培訓、活動場所建設等方面的支持。

三、取得的成效

廣南縣壩美鎮底先村與廣西西林縣八達鎮土黃村緊緊相連,為切實加強兩村黨員干部群眾的交流與合作,推動兩地經濟社會共同發展,兩縣以“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把探索跨省“聯合黨支部”、“聯合團總支”作為“創先爭優”活動的生動實踐,搭建起兩村資源共享、產業共興、互利共贏的發展平台。自開展共建以來,通過多種方式的活動交流,在保護和傳承當地的民族民俗文化,為群眾提供豐富的文化生活的同時,也使兩地在黨建工作結對聯抓、發展規劃結對聯謀、民生問題結對聯解、社會治安問題聯治等方面取得了實效

(一)農村基層團組織作用得到增強。

團總支的組織領導能力得到強化,開展活動交流增多,干部與群眾聯系更加緊密,各項工作的開展得到群眾的擁護,隊伍得到發展壯大。得到了上級的好評,在雲南日報、文山日報及省州縣電視台上有過報道,得到良好評價,縣委、團縣委、鎮黨委領導給予充分肯定,受到群眾一致好評,因為團總支的建立,使青年找到致富路,不務正業的現象大幅減少,邊線和諧得到鞏固。4年來,共開展活動交流4次,每次青年參加人數達50余人。

(二)注重合理規劃布局,未來發展目標性強。

規劃是發展的先導。根據兩地資源優勢,圍繞“強基礎、抓產業、調結構、促增收、保穩定”的工作思路,兩省共同協商、謀劃兩村經濟發展思路,明確底先村“以新農村建設為基礎、以調整產業結構為抓手、以科技興村為動力”的發展目標,形成“發展有思路”、“致富有點子”的良好格局。

(三)注重產業結構調整,特色產業迅速發展。

為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培育和壯大特色產業,兩省聯合團總支后,積極開展了村與村、戶與戶結對聯合產業發展,相互提供資金、技術和銷售等方面的扶持。採取土黃村聯系桔苗1萬株、底先村落實土地面積的方式,在底先村新建100畝砂糖桔示范基地。同時,底先村將長期種植甘蔗的經驗幫帶土黃村大力發展,土黃村今年新植甘蔗近2000畝,使兩村實現產業互補共同發展。

(四)注重基礎設施改善,為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及時向上級爭取國家項目扶持資金,通過群眾投工投勞、投工獻料的整合方式,在底先村委會9個村小組重點實施鄉村公路、農田水利、人畜飲水電力(農網改造)、廣播電視、通訊、農村清潔能源等項目建設,緩解了群眾實際困難。

(五)注重綜治維穩工作,聯合防范成效明顯。

組織村兩委、公安和司法共12名干部,深入兩村向廣大群眾宣傳法律法規,並組建跨省綜治維穩調解委員會、治安聯防巡防隊、產業發展協調委員會和區域聯合人口和計劃生育協作組等聯合機構,青年團員在這些協會中佔到三分之一的人員比例。聯合機構成立以來,化解各種矛盾糾紛2件,治安案件和跨省區躲避違法超生搶生問題均未發生。

(六)共享惠民惠農政策,切實解決民生問題。

聯合新農村建設啟動后,整合兩村的教育資源,平等吸收中小學生到異地就讀。廣南縣壩美鎮科樓和科作等村小組有40多名中小學生到西林縣讀書,並能享受“兩免一補”和當地學生的同等待遇﹔建立醫療衛生合作協調機制,兩村群眾可根據實際選擇到兩省就醫,費用憑住院票據回所在省、所在鄉鎮的新農合辦報銷,確保轄區群眾生病能及時就醫,更好地解決群眾看病難問題。

總之,聯合團總支的建立是在黨建帶團建的模式下進行的,以創業培訓、活動交流、產業共興、經驗共享等方式,注重發揮青年團員力量在農村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發揮他們思想先進,敢闖敢拼的創業精神,通過相互通婚、談感情、多交流等形式,組織和引導他們增進相互了解,增強了跨省(區)的交流與合作,營造了良好的發展氛圍,從而也增強了黨和群團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為實現兩地經濟、政治和文化的高度融合、共生共存、和諧統一奠定了堅實基礎。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