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对“人民会议”事件的处理。帝国主义和西藏少数亲帝分离主义分子不甘心他们的失败,他们在拉萨制造了伪“人民会议”事件。1952年3、4月间,流亡国外和在西藏的亲帝分离主义分子暗中策动和组织部分藏军、喇嘛、流氓等,成立了伪“人民会议”的反革命组织。他们在拉萨进行请愿和武装骚乱,包围中央代表驻地和噶伦阿沛·阿旺晋美的住宅,反对《十七条协议》,企图把人民解放军赶出西藏。经过中央代表和驻藏部队领导机关“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达赖喇嘛出布告宣布伪“人民会议”为非法组织,予以取缔。并撤销了暗中策动、支持伪“人民会议”的鲁康娃和洛桑扎希两个司曹的职务。
从争取西藏地方当局派代表和平谈判、签订“十七条协议”到执行《十七条协议》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严格遵照了毛泽东主席关于“在西藏考虑任何问题,首先要想到民族和宗教问题两件事,一切工作必须慎重稳进”的指示,立足于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逐步推动社会改革,促进西藏社会发展进步。
为实现《共同纲领》,恢复国民经济而努力
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
新中国建立后,当时经济的基本状况是:现代工业占17%,农业和手工业占83%。而资本主义工业占全部工业(不包括手工业)总产值的63.3%。私营商业,占全国商业总户数的98%,商业机构批发额的76%,零售额的84%。因此,从当时的生产力状况出发,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向前发展。但是,由于私人资本主义唯利是图的本性,民族资本的存在和发展,又不能不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发生矛盾,决不能让其自由发展,对它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方面,必须加以限制。
基于这个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由于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一面,又有拥护《共同纲领》和国家宪法的一面,因此,对民族资产阶级必须实行又团结又斗争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内国际的原因,许多私营工商业在经营中感到不少困难。他们虽然对推翻“三座大山”感到扬眉吐气,但许多人对共产党的政策心存疑虑,担心被“共产”、被“清除”。“挂红旗,五星(心)不定,扭秧歌,进退两难”,就是他们当时心境的生动描写与真实吐露。因此,一度出现私营企业开工严重不足,一些大资本家出走香港、国外。针对这种情况,在积极开展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又在发放工商贷款、提供原料、收购成品、委托加工等方面大力扶持民族资本,并且积极安排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参加各级人民代表会议、政协会议及其他领导职务,以调动他们各方面的积极性。
在大力扶持民族资本的同时,党和政府坚决地打击了投机资本。国内的投机资本利用当时的财政经济形势困难的局面,套购重要物资,囤积居奇,扰乱金融,扰乱市场,造成工农业生产滑坡和人民生活困难。为此,党和政府进行了打击投机资本、统一财经的两项重大工作。人民政府封闭了在上海的金银、外币投机的大本营——“证券大楼”,取缔银店、黄金、美钞的投机活动,公布了金银外币管理办法。同时,在全国调集了粮食等重要物资.经过周密部署和充分准备,各大城市统一行动,给哄抬物价的投机资本以毁灭性打击。之后,党和政府又实行了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统一全国物资调度,统一全国现金管理的办法,使国家财政收入迅速增加,支出相对减少。l950年4月,全国财政状况基本好转,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秩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方针和合理调整工商业
全国财经统一后,投机资本受到重创,虚假的购买力消失了,继而出现许多私营企业产品卖不出去,资金周转不灵,生产减缩,关店歇业增多,1950年5月,全国失业工人达110万人。此时,民族资产阶级中的一些人惶惶不可终日,与共产党关系又趋于紧张。
![]() | ![]() |
相关专题 |
· 统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