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纲领》还规定了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基本政策。正如刘少奇同志在会上所指出的那样:“这个共同纲领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端重要的文献。”它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成为我国各阶级、各民主党派和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基础和基本的行动准则。
建国初期的形势和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
(一)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形势
建国伊始,新中国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在军事上获得基本胜利,但还没有完全结束。国民党还有上百万的军队残留在西南、华南等人民解放军尚未到达的地区进行负隅顽抗;在新解放区,国民党在溃逃时遗留下来的大批残余力量,同当地反动势力相勾结,以土匪游击战争的方式对我进行捣乱破坏,他们寄希望于帝国主义对中国内战的干涉和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妄图卷土重来,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
在经济上,国民党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个全面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交通梗阻,民生困苦,失业众多。特别是国民党政府的长期滥发纸币,造成物价飞涨、投机猖獗、市场混乱。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有没有能力制止恶性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把生产迅速恢复起来,把经济形势稳定下来,从而在政治上站稳脚根,这在当时是比进军和剿匪更加困难的新的严峻考验。
在国际上,妄图称霸全球的美国,在其“扶蒋反共”政策失败之后,仍然不肯放弃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立场,拒绝承认新中国,还竭力阻挠其他国家与中国建交,妄图在政治上孤立中国,在经济上实行封锁,在军事上实行包围。
对中国共产党来说,也面临着新的考验。这不仅要求在新的任务面前学会新的本领,更重要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否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在"糖弹面前"不"打败仗"。这是党中央领导十分担心的,也是我们的党外朋友十分关切的。
面对这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繁重艰巨的任务,要求我们党进一步巩固与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克服面临的困难,为彻底完成民主革命,反对帝国主义和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而共同奋斗。
(二)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
面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巨大胜利,党内一部分人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和以功臣自居的思想,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存在一种“左”的关门主义、宗派主义倾向,看不起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对于安排民主党派代表人物担任人民政府领导职务不服气,发牢骚,讲怪话;对民族资产阶级则强调斗争和限制,要求提前消灭私人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瞧不起统战工作,说什么“统战路线,地主路线;民主观点,糊涂观点。”同时在少数同志中存在着敷衍主义和迁就主义的倾向。因此,提高全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认识,克服和纠正“左”的倾向,成为巩固和发展人民统一战线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统战部于1950年3月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会议的主题是研究建国初期统战工作的方针任务和各方面统战工作的基本政策。各中央局、分局、部分省、市委和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以及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内的中共党组的负责干部,共93人出席会议。
![]() | ![]() |
相关专题 |
· 统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