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县区 江苏 服务青年 凝聚青年 缘聚共青
一、名称:仪征青年交友联谊会
二、发起单位:共青团仪征市委
三、背景:
随着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社交圈的减少,青年交友难、婚恋难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服务青年婚恋交友渐成基层团组织的工作重点之一。
2011年以来,仪征团市委精心谋划,长效建设,着力打造了品牌化的健康交友平台——“缘聚共青”。三年来,先后举办了“花为媒”、“浪漫盛夏”、“相约金秋”、“冬季恋歌”等各类大型交友活动10场,服务青年3000余人次,为单身青年架起一座心灵相通的桥梁,也为共青团凝聚青年建立了新的渠道。
四、工作思路、做法
2011年团市委推出了“缘聚共青”——共青团服务青年交友的活动品牌以来,共投入活动经费近2万元,平均每场活动花费不到2000元,以较低的投入实现了较高的“质”、“量”,打造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一是充分发挥社会资源。2011年以来,团市委通过与房地产公司、婚纱影楼、传媒公司等社会企业合作,采取企业冠名、企业承办,团市委仅负责前期宣传等事项的方式,在团市委人手、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充分发挥社会资源作用,整合社会力量,取得较好社会效果。
二是提高活动频率。2011以来,团市委联合妇联、广电台等单位,每个季度举办一次大型“缘聚共青”系列青年交友联谊会。同时,活动每季度更换现场场地,在达到地域平衡的情况下,不断辐射、影响全市各个地域,不断扩大地区影响力,形成仪征共青团青年交友活动品牌。
三是扩大参与范围。活动从最初以市各直属团组织机关青年为主要参与对象,扩大到市各大型国有企业、非公企业、社会团体、创业青年等。期间,累计共有40个组织参与过“缘聚共青”活动,涵盖了金融、教育、医疗卫生、公安、科技等各行各业的青年。近期,团市委、市广播电视台等单位,正联合举办仪征市“万人相亲会”,范围覆盖全市所有单身青年。
四是活动形式多样。为增加联谊活动的趣味性,提高青年参与度,活动不再限于做游戏等传统的互动方式,而是将文化、生活和娱乐结合为一体,如化妆舞会、户外拓展、青年赛歌会、诗歌朗诵、户外登山等。同时,联谊会突出活动引导青年,在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婚恋观。
五是注重现代传媒运用。当前,青年之间联系以QQ、微博、微信等现代新型方式为主,团市委紧跟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多渠道进行宣传,使越来越多的青年了解和参与到“缘聚共青”之中。建立“缘聚共青”QQ群,为了实现青年线上和线下的交流互动,弥补现场活动无法让青年进行深入了解的不足,方便青年在活动结束后进一步沟通交流,也为性格内向的青年提供了机会;开通“缘聚共青”微博,每次活动的预告及开展情况,均通过微博进行即时的宣传,一方面方便参加者提前了解活动主题和进程,另一方面将活动中的逸闻趣事记录下来,让参加者可以在活动结束后畅所欲言。开通“缘聚共青”微信,及时发布活动信息,不断参与面和影响力。
五、效果启示
团市委将“缘聚共青”作为基层团组织共建的主要平台、服务青年的主要抓手和联系社会青年组织的主要渠道,不断促进“缘聚共青”活动外延的扩展,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力求将“缘聚共青”青年联谊活动作为我市青年交友的重要平台、途径,取得了一些成效,主要表现在:
1、单身青年的社会价值观念不断提升。因工作、家庭、社会等方面原因和压力,单身青年缺乏正确的交友观念,崇尚以物资、金钱等为标准的择偶理念,甚至部分单身青年唯利是图。在团市委“缘聚共青”青年联谊系列活动中,着重对单身青年的社会价值观引导,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念,树立文明新风。
2、单身青年交往范围不断拓展。通过“缘聚共青”青年联谊系列活动的举办,进一步拓展我市单身青年择偶范围,特别是我市部分乡镇企业外来青年,平时人际交往圈较窄,缺乏相应的交友平台,通过活动,能够进一步拓展自身生活圈。同时团市委也组织发动市义工联“公益红娘”开展走进企业活动,期间先后走进企业5次,成功为企业内11对青年男女牵线搭桥。
3、单身青年持续热情显现。现代社会,青年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层次较高,受现代观念影响下热衷于新颖活动,对陈旧活动内容缺乏兴趣。“缘聚共青”青年联谊系列活动在活动设置中,定期变换组织相关趣味游戏,增强对单身青年的吸引与教育。同时承办单位也会准备LED液晶电视、冰箱、电饭煲等优厚奖品现场抽奖,通过物质奖励进一步提升活动的影响力。
五、存在问题
1、受客观条件限制,活动的连续运转在短期内无法实现。一场青年联谊会的成功筹办,既要有人员信息等软性资源做基础,又要有活动场地、活动经费等硬性物质条件做保障。而且,鉴于交友活动的特殊性,一次短暂的接触往往达不到活动的目的。只有持续的、不定期的搭建平台,多提供青年交流的机会,才能使活动有成效。因此,在引导活动向成熟、纵深方向发展方面,团市委仍将总结经验,创新思路,在活动的形式等方面下功夫。
2、我市青年的择偶观存在偏差。调研和开展活动的情况显示,受地域条件、经济发展、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市大多数青年的择偶观仍趋于保守。许多有择偶意愿的年轻人,因为诸多顾虑,不愿意通过交友联谊会这种的方式寻找伴侣。其次,在择偶方向狭隘。行政事业单位的未婚青年不愿意将视线投向大中型企业高素质人才,有固定工作单位的人员不愿意与自主创业或自由职业者结缘。不少人对交友对象有无稳定收入、有无固定房产、父母双方有无经济能力等外在因素仍然比较看重,甚至将这些条件作为择偶的决定因素。这种观念的存在使青年联谊会的举办也面临一定的障碍。
相关专题 |
· 中国共青团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