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全國基層團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陝西榆林:利用專業社會工作技術預防青少年犯罪和維護青少年權益

2014年09月26日15:2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關鍵詞】青年社會組織、榆林市、引導青年、服務青年、把握青年需要、促進青年成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一、工作背景

青少年是社會中最活躍的一個群體,社會的進步與青少年的發展息息相關。青少年社會工作就是一種以青少年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近年來備受關注。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廣大有志青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要動員社會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社會環境。青少年社工協會從榆林市青少年發展現狀出發,探索新時期適應榆林市本地青少年社會工作發展的新模式。

社會的發展,經濟的繁榮給當今青少年一個錯綜復雜、動蕩不安、充滿誘惑、需要不斷做出抉擇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青少年一方面增長了見識、增加了才干、享有機遇﹔另一方面,也面臨著無數挑戰和誘惑、他們在矛盾和困惑中不斷努力和選擇,同時,青少年也暴露出自身存在的種種問題——吸毒、自殺、網癮、厭學、犯罪等各種心理問題,阻礙了他們的健康成長。青少年社會工作也就應運而生,青少年社會工作是指在專業的價值觀指導下,根據青少年的身心特點、動機需求、興趣愛好,社會工作者充分運用專業的理論、方法和技巧,以幫助青少年解決問題、克服困難,恢復身體和素質全面發展的一種服務活動和服務過程。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面向未來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奮斗。全黨都要關注青年、關心青年、關愛青年,傾聽青年心聲,鼓勵青年成長,支持青年創業。”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推動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沿著更加良性的軌道,往持續、縱深的方向發展,是當前政府、共青團和民間社會工作者所必須進行相關研究和探索的。

二、榆林市青少年發展現狀及應對思路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的有關精神,了解青少年發展現狀,研究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在青少年社會服務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榆林市推進12355青少年綜合服務平台“陽光行動”青少年社會工作項目前,榆林市青少年社工協會開展了歷時兩個月的調查,主要採用社區觀察、個人和小組訪談以及問卷調查方法。調查情況如下:

(一)身份認同差,生涯規劃缺乏

根據社會心理發展理論,青少年在面對生理及心理、智力及情緒的轉變時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適應狀況,尤其可能會出現身份認同危機,需要通過各種途徑增強自我效能感來尋求自我身份認同,明確自我概念。否則,青少年就會對未來缺乏規劃,喪失目標建立和抉擇的能力,繼而影響日后的生活、學業或工作。

在訪談中了解到:很大一部分青少年因為文化課成績較差,倍受老師和家長批評,不斷地受到挫折和失敗,自我效能感日漸降低。調研數據也表明,大部分青少年對自己的角色定位尚未明確,48.2%的非在校青年、43.5%的在校青年對自己的未來沒有規劃﹔61.7%的非在校青年表示“如果開設就業指導與培訓課程”,希望學習“如何認識自己適合做什麼樣的工作”。

從以上數據可看出,不管是非在校青年還是在校青少年,自我效能感低下、身份認同危機同樣存在,而由於缺乏相應的生涯規劃,使得青少年在發展動機、個人能力、身份認同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進而影響他們的生活、學習和就業。

(二)情緒管理弱,舒緩方法缺失

情緒管理一般包括識別自己和別人情緒的能力﹔表達情緒的能力﹔處理負面情緒和應付逆境的能力。掌握情緒管理的能力對青少年正面積極的發展有所裨益。通過情緒管理,個人可以妥善處理人際關系,較易與別人建立正面關系,並有效地面對挑戰以及實踐個人目標,即是說,促進青少年情緒管理能力的發展,有助於青少年正面人生價值觀和意義的建立。

然而,在調查中發現,青少年情緒管理的能力並不理想,他們的情緒容易起伏漲落,並出現許多情緒問題。在校青少年的壓力主要來源於學習,佔90.1%,覺得壓力很大的佔46.2%,其中又有1/3的青少年不知道應該如何應對這些壓力。而非在校青年的壓力主要來源於就業,覺得壓力很大的佔63.1%,其中又有1/2的青少年不知道應該如何應對這些壓力。僅有34.6%認為自己的壓力得到緩解。總的來說,青少年不管面對學業還是就業問題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壓力,壓力本身並不是壞事,但壓力無舒緩之處則容易產生新的問題。

(三)社會關注低,聯系歸屬缺乏

根據社會生態系統及社會支持網絡的觀點,青少年成長受到他們身處的幾個主要系統——包括家庭、學校和社區的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需要從這些系統中獲得足夠的支持。在調研中發現,目前青少年從這些系統獲得的支持是比較弱的,這不利於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他們從各系統獲得的支持現狀如下:

1.家庭系統:與父母的雙向互動缺乏

很多研究顯示,青少年若能與父母建立及維持穩定與良好的關系,會對他們的成長適應和健康發展有所裨益。根據依附理論,有深度而高素質的親子互動可使子女依附於父母,能有效阻止青少年從事犯罪活動。

數據顯示,目前青少年與家長溝通每日僅半小時,話題主要是身體、學習狀況,2/3 的家庭幾乎不會聊及子女的心事,一半左右的家庭關系不能稱為“好”。同樣,在家長群體中,近80%的家長在與子女溝通時“遇到了難題”,“教育子女問題”也成為家長最操心的問題(佔56.7%)。不難看出,兩代人之間的溝通在廣度、深度上都受到時間、內容、技巧的限制,青少年從家庭得到的支持尤其是情感支持的不足直接導致他們對家庭的歸屬感不強,經常見報的青少年離家出走,沉迷網絡,違法犯罪行為也就不難理解。

2.學校系統:學業以外的關注缺乏

學校是青少年社會化的重要場所,是青少年邁入社會前最重要的支持系統之一,對促進青少年正面成長具有重要作用。而教師的角色對青少年的道德觀念以及親社會抑或反社會行為有直接影響。

數據顯示,有27%的學生在體育運動方面,16.2%的學生在文藝方面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希望通過學校獲得發揮和發展的平台,但受整體教育制度的制約,教師在學業以外能夠給予的支持不多。據教師訪談內容顯示,教師對於學生學業以外的支持需要也有一定的了解,但限於教學任務、教學時間、教學角色的影響,無法全方位地為每個學生提供多元化服務,尤其是在學生的情緒行為處理上,僅有1/10的學生認為老師在情緒問題上能夠給予他們支持。這導致教師與學生間的溝通僅僅停留在學習上,學業以外的溝通僅佔雙方溝通的5.3%。

3.社區系統:滿足需求的服務缺乏

除了家庭和學校之外,社區是青少年成長又一個重要陣地。無論對於在校還是非在校的青少年,社區都是他們主要的活動場所。

目前,社區層面為青少年開展的服務最多為“傳統節日活動”、“志願活動”、“文娛表演”,但對於青少年來說,仍有超過1/2的青少年認為社區的服務不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尤其是針對非在校青年人。青少年希望社區能夠為他們提供豐富多彩、貼近實際,不同類型的服務。但在與街道和社區工作者訪談的過程中發現,由於要兼顧繁雜的行政工作、跟進許多補救性工作,社區工作人員無法抽出時間、精力、資源來開展能夠吸引青少年的活動,同時,專業知識的限制也無法使他們能夠長期有效地提供服務。對於待業或者即將就業的青年,街道和社區目前只是提供一些就業信息和技能培訓。對於青年所反映的非常需要現時的職業規劃以及心理調適等方面的輔導卻十分缺乏。

應對思路

青少年社會工作作為一個新的領域,在發展的過程中遇到困境是正常的現象。社會工作擁有一套成熟的專業的工作手法與理念,在開展青少年事務方面具有獨到的優勢,能夠有效地解決青少年社會工作的難點問題,能夠更好地滿足青少年的多元需求。針對目前榆林市青少年發展所存在的問題,以及現有開展的各種青少年服務的不足之處,可以從分析得出的以下幾點青少年社會工作發展的新趨勢出發,把握好工作重心,實行有效的策略。

(一)挖掘多層潛能,增強身份認同﹔深化發展動機,指導生涯規劃

如調查顯示,目前青少年的身份認同主要來自於學業的成績,往往在學業上不能冒尖的同學,自我效能會比較低,身份認同處於身份接收或身份迷失混淆狀態,容易導致其缺乏學習或就業動機,同時也缺乏生涯規劃。社會工作者可以挖掘其多層面的潛能,讓青少年在學業之外獲得更多的滿足感和能力感,並且更多地接納和欣賞自己,增強整體的自我效能感,進而增進自我認識,增強自我身份認同。同時,還可以協助青少年深化學習和就業動機,對未來做出明確的生涯規劃,為自己訂立可行的目標和達成目標的計劃,幫助他們在目標達成的過程中處理自我挫敗的非理性情緒,增強自我效能信念。

(二)培養抗逆能力,控制情緒管理﹔強化溝通能力,舒緩各方壓力

調查顯示,無論在校還是非在校青年的壓力狀況都令人擔憂,加之沒有適合的舒緩壓力的渠道,發生心理危機的機率大大增強。非常需要社會工作者的協助,具體如下: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工作站和小組活動提升青少年的抗逆能力,這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提升安全感,培育個人與重要他人(如家長、同學和老師等)的關系和強化自我個性,即接納和欣賞自己,提高自我評價,尋找肯定自我的技巧﹔二是提升獨特感,通過對比自己的理想、真實的自我,確定一致的自我身份﹔三是提升方向感,探討社會的期望及影響因素,發展和強化他們的自我身份,這三方面可以提高青少年應付逆境的情緒管理能力。另外,還可以協助青少年換位識別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學習情緒的反映和溝通能力,並通過個案工作,協助其走出情緒困擾,舒緩各方壓力。

(三)整合系統資源,提高社會關注﹔豐富互動形式,促進聯系歸屬

青少年需要適應迅速而全面的生理和心理的轉變以及由此誘發的各種成長危機的發展階段特征表明,青少年非常需要家庭、學校和社區等系統的支持。通過調查發現這三個系統在主觀上非常希望給予青少年更多的支持,但因為一些客觀限制導致了實際支持與青少年需求之間的落差。這就需要社會工作者協助這三個系統更好地突破客觀因素的限制,切實提供對青少年的幫助。措施如下:

1.在家庭方面,為家長提供關於青少年成長特點以及與其溝通相處的知識、技巧的工作站或教育性課程,增強其對青少年的情感支持和引導。

2.在學校方面,社會工作者可以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利用專業知識,開展生活體驗教育,幫助學生發展除了傳統的語言文字及數學邏輯之外的其他特質﹔同時,可以給予學生更多發展性的支持,如開展一些成長性的小組,協助學生解決學業、情緒及社交上遇到的困難﹔此外,還可以對一些有行為偏差的學生進行個案輔導,增強這些學生的自我認識,激發他們的能力。

3.在社區方面,社會工作者利用社區現有的場地和資源,為青少年舉辦有吸引力的活動以滿足青少年的不同需求。另外,對於待業或者即將就業的青年,社工可以搭建學校、工作、企業和社區的溝通平台,充分給予青少年必要的就業准備,包括幫助青少年更好地認識自己,做好職業規劃,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以及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降低畢業即失業、就業即失業的風險帶來的心理負擔。

三、工作目的及具體目標:

(一)工作目的

社會工作的倫理價值認為,社會應該為個人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而每個人生來平等,都有發揮自己潛能的需求和可能。所以,本工作的終極目的是結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運用心理學、社會學、社會工作的價值觀和理論體系,結合本市青少年目前面臨的主要需求,通過團體活動、成長小組、工作坊、個案輔導等方法,幫助青少年豐富和完善知識、人格、人際交往和角色認同,以探尋幫助青少年達到在心理、生理、感情、就業和社會諸方面的全滿和協調。

(二)具體目標

(1)接納自己的身體與容貌,表現符合社會所規范之性別角色期望。 

(2)個體與同伴發展適當的人際關系。 

(3)追求個體的情緒獨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 

(4)自謀其立,尋求經濟獨立。 

(5)對未來的生涯作准備。 

(6)發展符合社會期望的認知技能和概念。 

(7)努力表現負責任的行為與追求理想和抱負。 

(8)對未來的婚姻和家庭作准備。 

(9)建立個體的價值體系,符合現實世界的需求。

四、工作介入方式

我們的介入方式旨在建立一個“家庭—社區—學校—網絡”共同參與的立體多維的干預模式。

1、 提供服務:利用專業優勢提供法律援助、心理咨詢、困難幫扶等服務。利用社會工作手法,組織各類有益於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課外活動,充實豐富青少年校外生活,吸引社區青少年參與各類活動。

2、 社區教育和學校教育:點面結合,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

(1)舉辦關於家庭教育的講座。

(2)與社區學校聯系,舉辦各種豐富多彩的團體活動。

(3)通過熱線和駐校、駐站社工甄別在成長階段遇到困惑的適齡青少年(8-10人),並有意改變現狀的青少年參加成長小組輔導。

(4)通過熱線、司法系統、社區、學校選擇三失(失足、失學、失業)重點青少年進行個案幫扶。

3、 社會倡導和媒介宣傳:

(1)編纂發行相關書刊。

(2)推廣普及未成年人法律和心理知識。

(3)利用各種媒體和網絡做好青少年權益維護宣傳倡導。

五、工作進度

工作從8月份開始試點實施,在桃園小區和金陽小區開展社區社工站試點,在佳縣一中和佳縣程家溝小學試點留守兒童結對幫扶,榆林中學和榆林市職業技術學院試點開展校外支援工作,各項試點工作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受到了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的一致好評。

六、一些值得推廣的做法和經驗

1、創新社會管理:動員民間社團組織參與社會服務,民間社團目前積極性高,專業化程度高,工作熱情充足。如榆林市青少年社工協會等民間組織的成員大多是國家級心理咨詢師和社會工作師組成,借鑒了廣州、北京、香港等地的先進經驗,並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有很好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機制。

2、積極探索政府購買服務:探索一個出資方(政府)、一個監管方(主管單位)、一個實施方(社團)的工作機制。讓政府購買服務規范化和科學化。

3、社工加義工的工作模式:用專業社工策劃、設計工作項目,帶動義工參與服務,既提高了工作專業化質量,又節約了經費,減少了開資。

4、動員各方社會資源參與:政府、學校、社區、企業、社會組織、慈善基金會、媒體等各方力量凝聚一起,直接將青少年社會問題社會化,動員社會各界一起集中力量解決。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