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鄉鎮村、雲南文山州、團組織建設、引導青年、專業合作社
一、背景與起因
近年來,為解決農村基層團組織名存實亡的問題,馬關團緊緊圍繞縣委政府大力鼓勵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要求和精神,堅持黨建帶團建,將團建重心放到農村基層,積極探索和實踐在農民專業合作社中建立團組織,將團組織建設融入到農村經濟發展中去。在這樣的條件下,2013年11月14日,馬關縣仁和鎮大嘎吉永興養牛專業合作社團支部成立,現有團支部書記1 人,團干部3 人,支部書記由社長兼任。該團支部雖然起步晚,但是立足農村經濟生活實際,積極轉變思路,創新方式,對專業合作社的經營、發展、管理等起到了重要作用,也為團縣委在全縣推廣農民專業合作社團支部積累了經驗。
二、做法與成效
(一) 轉變思維模式,靈活建立團組織。
團組織是一個引導青年,服務青年,凝聚青年的組織。但是由於外出務工青年的日趨增多,〝團組織等同於年輕人〝這個思維定式制約了農村基層團組織的發展。為解決這一難題,永興養牛專業合作社團支部在籌備成立時積極與仁和團鎮委溝通探討,改變思維定式,以〝一放一擴〝的原則為合作社團支部的成立打下了基礎。
“放”即放寬團干部的年齡和條件。轉變以往團干部都是年輕人的觀點,以青年概括至40周歲以下為限制,同時放寬學歷要求,以養牛經驗者、致富帶頭者為先推選團干部。這一改變調動了大家的參選積極性,也提高了團組織在農村基層的認知度。目前,合作社團支部4名團干部平均年齡38歲,平均學歷高中,其中3人是養牛經驗者,1人是農村致富帶頭人。
“擴”即擴大團支部的服務對象和服務內容。改變團組織單一服務青年的觀念,立足農村外出務工青年多,留村多為中老年和兒童的這一實際,將合作社成員及其家庭成員不管年齡大小一律列為服務對象,並將農村致富的需求、合作社的發展等一並納入服務內容中開展工作,為團支部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使群眾對團支部充滿了信心。
(二)明確職能優勢,確定團支部發展方向。
自合作社團支部成立以來,認真分析和理順團支部專業合作社的關系,將團支部的發展與合作社的經營、管理、發展等聯系在一起,從合作社發展的趨勢、需求,在合作社運行模式中明確了團支部的職能、工作重點及運行機制。一是積極圍繞合作社的生產經營任務,把幫助農民增收致富作為團支部的職能和最終目標,將團支部的發展融入到合作社的生產發展及農村經濟發展中﹔二是充分發揮團組織宣傳教育和協調服務的優勢和作用,為科學養牛提供技術培訓,為成牛銷售牽線搭橋﹔三是依據合作社的管理模式,科學合理制定團支部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制度,規范管理。
(三)創新工作方式,為合作社的發展提供空間。
永興養牛專業合作社成立時間短,但團干部結合合作社的工作認真分析了團支部的工作重點,創新工作方式,改變以往農村基層團支部閉門造車和等工作安排的形式,大膽走出去,變被動為主動,通過各級團組織的平台,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提供發展空間。
讓學習走出去。團支部積極聯系其他地區有成功經驗的合作社團支部申請參觀交流的機會,將團支部的建設,養牛經驗的學習,合作社的經營借鑒等從書本、從網絡等帶到實際中去學習借鑒,今年團支部將組織團干部、養牛專業戶、致富能手等外鄉鎮養牛基地、先進農村基層團組織參觀學習,舉行交流活動,並計劃與優秀養牛基地建立互助聯系機制,定期或不定期的選送農戶去學習飼養經驗,不斷開闊合作社成員的眼界,提高專業知識和技術水平。
把服務帶進來。結合走出去學習的方式,團支部積極做好優質服務,為合作社的發展提供幫助。一是積極聯系外界養牛專業技術人員到合作社開班授課,或採取遠程宣教的模式把技術、知識“帶進門”,邀請上級團組織及養牛專業合作社相關人士到合作社來參觀指導﹔二是將邀請銷售企業團支部前來參觀合作社規模、管理模式,為合作社打開銷售渠道。
將青年留下來。合作社團支部致力於幫助合作社成員增收致富的,促進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改變落后保守的農村現狀,吸引外出務工青年返鄉創業。同時將積極按照團縣委的創業扶持政策,引導返鄉青年自主創業,並為他們提供創業就業培訓機會,提供技術咨詢,並通過各種有益的文體活動,不斷豐富他們的業余文化生活,逐步將外出務工青年勸回家、留下來,為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血液和活力。
大嘎吉永興專業合作社團支部建團半年,目前建立完善了相關制度,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計劃,積極探索農村基層團組織如何讓融入農村經濟發展方面得到了鎮黨委政府及團鎮委的肯定,努力服務農村發展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在今后的工作中將進一步從思想上放手,放開束縛,大膽創新,為合作社形成規模化、科學化、現代化服務,是團組織真正能夠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做貢獻。
相關專題 |
· 中國共青團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