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鄉鎮村、江蘇如皋、組織青年、團組織建設、加強組織管理、如皋港工商分局新經濟組織團建工作站、非公團建
一、背景與起因
長江鎮(如皋港區)位於如皋市最南端,緊臨長江岸線,為全省首批強鎮擴權試點鎮之一,全鎮以工業生產為主要的經濟支撐。下轄船舶制造與配套、化工新材料、通訊電器、機電冶金、生態度假等5個產業園區。全鎮共有35周歲以下戶籍青年4.2萬人,外來務工青年2.4萬人,團員1.3萬人。共有規模以上非公企業120余家,個體工商戶7856戶,私營企業2545戶,外商企業75戶,從業青年達3.5萬人。開展非公企業團建工作成為該鎮團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想在非公企業中建立團組織、活躍團組織,首要條件就是要摸清轄區內企業的青年布局和活動開展的基本情況,依托工商系統的工商年檢和工商注冊兩個職能建立團建工作站,借助工商部門的職能、網絡和人員優勢,第一時間掌握企業人員的基本情況,從而推進企業建立團組織,規范團組織運行,正好能從源頭上解決非公企業建團難的問題。如皋港工商分局新經濟組織團建工作站應運而生。
二、做法與成效
針對長江鎮非公企業團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現實困難,長江鎮團委在工作中首先想到要借助工商部門職能,從源頭上介入和開展非公企業團建工作,並將這一想法向如皋團市委做了專題匯報。在南通團市委、如皋團市委的大力支持下,與如皋港區工商分局團建指導員共同研究和開展了這項創新工作。
創新面向的是非公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團員青年,通過新經濟組織團建工作站的引導建立非公企業團組織,把團員青年緊密團結在團組織周圍,適時開展團建活動。並通過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手段,及時發布相關資訊和青年微刊,進一步引導青年、服務青年和凝聚青年。
首先將該鎮的新興商業街長江東路作為試點,選取青年分布最為密集的商戶為切入點,建立團支部,在此基礎上層層深入,將相近行業的個體工商戶進行整合,建立團支部。形成長江東路團委,並下設25個團支部。
按照統一管理、分片管轄的方式,明確了一名工作站團建工作負責人和六名團建工作指導員,每個區域由一名團干部和一名工商分局的團建指導員配合開展工作,形成了完善的“1+1”的工作模式。扎實推進“一庫兩表雙報”制度,由新經濟組織團建工作站從源頭把好“登記注冊”和“企業年檢”兩個環節,引導新經濟組織在登記注冊和年檢時填表上報團建情況,再由工作站將企業團建信息反饋給長江鎮團委,以此摸清企業團建狀況,建立團建工作數據庫,再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順勢開展團建工作。
工作站按照“五個一”的標准打造,即一塊牌子、一套制度、一本電子台賬、一塊信息公示欄和一張團建服務卡,實施“三管齊下”的工作流程:
步驟1:新經濟組織申請注冊登記時,窗口工作人員引導申請人填寫《新經濟組織團建工作情況登記表》並進行團建知識宣傳,團建指導員每月15日前對團建信息進行分類匯總,填寫《新經濟組織團建工作情況匯總表》並將信息反饋給結對的團干部,便於團組織掌握第一手的企業人員結構信息。
步驟2:新經濟組織年檢時,窗口人員引導新經濟組織負責人填寫《新經濟組織團建信息採集表》,並於每年3-6月份將信息採集表與新經濟組織年檢資料一並上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團建指導員進行分類匯總后,每年7月15日前將信息反饋給基層團組織,便於團干部掌握新經濟組織團建工作的開展情況,及時排查團建中的問題和薄弱環節。
步驟3:團建指導員配合團干部,深入企業開展團建宣傳、和指導工作,助推團建工作的順利開展。
通過這三個有力抓手,將工商行政管理職能和基層團建工作有機融合,充分發揮出新經濟組織團建工作站覆蓋面廣、功能完備、資源整合能力強的綜合優勢,進一步提升新經濟組織對經濟社會發展和園區建設的貢獻額。
自2013年3月新經濟組織團建工作站成立以來,共指導轄區389家新注冊私營企業和523家個體工商戶進行了團建信息的登記申報,對355家已年檢私營企業進行了團建信息採集,對395家新經濟組織進行了上門走訪服務,為各鎮具有一定規模的非公有制企業選派了團建工作指導員,共新建團組織165個。各團支部結合實際情況,在工作站的指導下,長期開展豐富多彩的團日活動,每次參加活動人數在20—100人次不等。
如皋新經濟組織團建工作站的成功創建為切實加強新經濟組織團建工作探索出了一條有效途徑。不僅讓團干部在開展團建工作時更加得心應手,也讓青年切實感受到團組織的關懷。這項工作的開展得到了黨組織、上級團組織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被黨組織評價為能找准工作切入點,充分利用職能部門的工作資源,有效、巧妙地推進團建工作﹔並得到上級團委大膽創新、敢於嘗試、收效明顯的高度肯定。該項創新工作於2013年9月22日在《中國青年報》頭版進行了專題報道。
三、創新體現
在活動內容上,把團建工作巧妙滲透到工商職能部門的日常工作中,找准了問題的關鍵,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活動形式上,得到團建指導員的引導和支持,能夠更有效地獲取第一手團建信息,團建工作效率顯著提升。在工作流程上,以年度為單位,制定出了各項規范流程,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可行性。在工作理念上首次擺脫“單打一”的工作模式,充分依托職能部門,有效解決了過去團建工作切入難、非公企業不重視等傳統缺陷。在工作方式上有效借助工商網絡,全面了解全鎮非公企業青年的分布情況。並能運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技術,進一步團結和服務新經濟組織領域的團員青年。
更多關於 鄉鎮村 經濟團建 創新活動形式 的新聞 |
· 董雲虎看望慰問參加自治區“兩會”宣傳報道記者時指出:為西藏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 江蘇南京河海大學企業管理學院:“微團匯”——引領思想,共話成長 |
相關專題 |
· 中國共青團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