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全國基層團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陝西師范大學旅游與環境學院:“關愛大秦嶺”環保行動

2014年09月26日11:1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獲“美麗中國”第二屆全國國家版圖知識競賽陝西賽區團體賽“優秀組織獎”

獲“美麗中國”第二屆全國國家版圖知識競賽陝西賽區團體賽“優秀組織獎”

【關鍵詞】大學高職、陝西西安、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創新活動形式、打造組織品牌、關愛大秦嶺、環保志願行動

一、背景與起因

保護大秦嶺是建設美麗陝西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們每個大學生應盡的責任。“關愛大秦嶺”環保志願行動項目就在這樣的的重要背景下誕生的,陝西師范大學旅游與環境學院一直深入推進實踐育人和志願服務育人工作,以“向實踐學習、向人民群眾學習”為宗旨,引導青年學生深入基層、服務社會,不斷提高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在實踐的熔爐中增長見識、砥礪品質、強化本領,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負重任的棟梁之材。

學院緊密圍繞“關愛大秦嶺 保護母親河”的活動主題,緊密結合學院、專業特色,發揮學院地理學社、環保DIY俱樂部等環保社團的專業優勢,依托學校大學生創新實踐項目和青少年科學營項目,重點開展環保宣傳教育、環境清潔公益行動、秦嶺水土資源狀況調查、生態移民實施情況考察及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秦嶺清潔行動及環保教育活動等四大方面的環保志願專項活動,用獨特的目光和專業的視角去觀察、去體驗、去思考,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成長鍛煉。

二、做法

6.1暑期社會實踐

暑期社會實踐是該項目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參與群體范圍最廣的實踐形式。多年來,暑期實踐始終圍繞民生話題開展,調研內容包括秦嶺生態移民問題、生態保護、水土流失等,突出了“關愛大秦嶺”的主題。暑期社會實踐是學院全體學生的必修環節,學院結合學校文件精神,出台《學院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認定辦法》,並規定每個學生畢業必須在社會實踐和志願服務方面獲得2個學分,根據實踐過程中的表現和實踐成果進行成績評定。暑期社會實踐具有完整的培訓、實踐及考核評估體系,具體培訓內容包括社會科學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團隊建設、財務制度、論文寫作等。學院專業課教師擔任實踐團隊的指導老師,為支隊提供學術研究指導,對實踐方向和內容進行把關。

項目組從2009年開始分別赴寶雞鳳縣、安康紫陽、漢中勉縣等進行秦嶺生態保護、生態移民調查以及農村能源狀況等考察實踐等,制定調研問卷,通過實地調查、深入農戶家中座談、發放宣傳單及調研問卷等方式,收集相關資料,認真撰寫論文及調研報告,已經在重要以上期刊發表相關學術論文20余篇,匯編成果集5本﹔此外,組織學校第五屆大學生環保創意大賽等活動,吸引大學生對秦嶺保護的關注。暑期實踐的成果形式多元,內容豐富,包括論文調查、新聞作品、調查報告、實踐成果匯報及成果展覽、實踐總結表彰等,每年都會在校外媒體刊發多篇報道,並獲得諸多校級以上獎項。

附:2009-2013年暑期社會實踐獲獎名單

1.2009年陝西省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團隊

2.2010全國“百納杯”環保知識競賽優秀組織獎

3.2011年陝西省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標兵團隊

4.2012年陝西省首屆“保護母親河”個人獎

5.2013年陝西省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個人

6.2013年陝西省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論文

7.2013 年陝西省秦嶺環保志願行動優秀環保社團

8.2009-2013年陝西師范大學社會實踐優秀項目獎

9.2010-2013年陝西師范大學社會實踐優秀組織獎

6.2寒假實踐與雙休日實踐

除了暑期實踐,學院每年都會有50-60名同學在院團委的組織和動員下赴秦嶺部分地區參加寒假實踐,一方面是進行初步的社會實踐體驗,另一方面也是為暑期實踐做更充分的准備——不少寒假實踐的選題都會在暑期實踐中繼續深入展開。在學期中,學院組織社團或班級團支部在雙休日內赴秦嶺七十二峪口,如南五台、太平峪等開展秦嶺清潔環境清潔工作,對附近的群眾開展環保理念宣傳等一系列形式靈活、內容豐富的實踐活動。

6.3環保宣教志願活動

為了在小學生中積極普及環保知識,學院組織青年學子在師大附小、大雁塔小學等地分別以“秦嶺的秋天”、“ 節約用水”、“珍惜糧食”等主題的環保教育課程,增強小朋友環保意識﹔同時共同組織參與環保志願活動。

三、取得成效

學院團委一直以來高度注重學生實踐和志願服務活動,鼓勵學生走入基層、了解基層。每年暑期學院通過項目化運作的模式,組織全院青年學生結合“保護大秦嶺”的主題,結合學院專業地理科學、環境科學、地理信息系統、旅游管理、水土保持與防治等專業實際,開展實踐課題申報,經過項目評審及答辯,給與500-2000元的經費支持,每年大約有15-30項的項目獲得資助,約有100余名大二、大三、大四年級本科生及50余名研究生參與暑期實踐,寒假也有60余名本科生參與寒假實踐。其中,暑期實踐支隊通常都由學院的老師、研究生帶隊指導。其余的同學按照“就近方便,按需組隊,點面結合,小型多樣,突出重點,重在實效”的活動原則,走進社區、走進農村、走進企業,了解市情、了解社情、了解民情,提高團員意識、提高思想素質、提高實踐能力,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卓有成效的社會實踐活動。

同學們通過社會實踐認識了真實的社情民生,對諸多社會問題有了自己的思考,培養了“離基層越近,離真理越近”的群眾意識﹔在學術研究能力的培養上,參與實踐的同學逐步學會在課外實踐的過程中運用在第一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增強了將理論和實踐結合的能力。實踐作為一個融會課內外知識的大課堂,在提高同學們的綜合素質方面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同學們大學生涯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作為組織單位,學院團委連續多年被評為陝西師范大學社會實踐優秀組織單位、五四紅旗團委。

從基層團組織建設的角度來說,“保護大秦嶺”社會實踐極大地調動了班級團組織成員參與團的活動的積極性,使學院團委的工作獲得了有力的抓手,擴大了基層團委在廣大青年團員心中的影響力,甚至極個別不是團員的同學也在參與了社會實踐后對團組織產生了歸屬感。每年的春季學期,學院團委會組織一系列的實踐動員、培訓活動,並在每一場動員、培訓之后及時收集同學們的反饋信息,以完善之后的活動。通過這樣由點至面的方式,社會實踐在基層團員中覆蓋面廣、參與度高,不僅使同學們取得了收獲,也使團組織在不斷的自我完善中加強了自身建設、增強了團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此外,學院團委引導同學們取得了諸多優秀的實踐成果,產生了良好的校內外社會影響。

四、主要啟示

4.1理念上的創新

突出了學生實踐能力、科研意識、創新精神、團隊精神和服務社會能力的培養,要求項目申報過程突出科研項目的運作模式、實踐過程突出學生學術精神的培養、結項過程突出實踐成果的學術含量。

4.2模式上的創新

打破了傳統社會實踐過分強調“統一性”、“同質化”的傾向,注重結合學生專業實踐和社會需要,形成了以科研項目申報立項方式進行規劃指導社會實踐的“項目化運作”新模式,有效提升了社會實踐的針對性、科學性和實效性。

4.3內容上的創新

在實踐的主題和內容上,做到了“三個結合”: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與學生專業學習相結合、與地方發展需求相結合﹔在成果的產出和推廣中,實現了“三個銜接”:與學科競賽相銜接、與科技創新相銜接、與服務社會相銜接。

4.4機制上的創新

將社會實踐納入大學生素質拓展8學分考核評價體系﹔納入學生學術科研考核和綜合素質考核評價體系﹔建立了學科交叉融合、優勢互補的立項組隊機制﹔建立了教師對學生社會實踐全程指導的機制。

4.5 培養方式創新

學院團委將實踐工作與學生的學術志趣培養相結合,在提高學院本科生實踐積極性的基礎上,學院團委同時也注重培養其學術研究的能力,著實做到了由“實踐”向“學術”的轉化與結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