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機關、共青團辰溪縣委、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提高團干部素質、工作思路引導
一、基本創意
“1+1”模式是團辰溪縣委根據該委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團員、團組織、團干部規模數量較大,基層團干部流動速度較快,基層團干部絕大多數是兼職,基層兼職團干工作主動性不強,工作難以統籌落實等問題,結合實際,提出的一項工作管理模式。即通過整合縣委績效考核的內容,將“1+1”模式納入縣委對各級黨政部門的考核內容,並通過“1+1”工作表格推動基層共青團工作。
二、主要內容和運作模式
“1+1模式”,即團縣委機關“一周一安排,一周一落實”﹔基層鄉鎮團組織、少先隊“一月一安排,一月一落實”工作管理模式。團縣委機關按照一年52周,給所有工作人員每年發放52張工作安排表和52張工作落實表,並規定每人於每周一上午上交安排表,於星周五下午上交落實表。基層鄉鎮團組織、少先隊按照一年12個月,給每名團委書記每人每年發放12張工作安排表和12張工作落實表,並要求每月第一周上交本月安排表和上月落實表。團縣委每月底和年底將每位團干部的表格匯總統計,以此檢驗團干部和基層團組織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績。
為了讓“1+1”模式更好的推動,團縣委還將“1+1”模式整合到縣委績效考核之中,將共青團工作中的2/5的分值用於“1+1”模式的考核(共青團工作佔辰溪縣績效考核總分共5分)。
“1+1模式”很好的解決了如下問題:第一,基層團干部知道了要干什麼。在“1+1模式”下,基層團干部對這一年該干些什麼,這一個月該干些什麼,這一周該干些什麼,有了直觀的了解,增強了基層團干部工作的目的性﹔第二,基層團干部知道了該怎麼干。由於基層兼職團干部流動性較快,有部分基層團干部對工作不熟悉,導致相關工作缺乏連貫性,通過“1+1模式”,基層團干部不但可以了解前任的工作,還可以有的放矢地尋求團縣委的指導和幫助,提升團干部的工作能力,變“要我干”為“我要干”﹔第三,基層團干部的工作業績有據可查。基層團干部工作干得好不好,口說無憑,“1+1”工作表格記載了他們的全部工作成績,這些都可以作為團縣委評定工作以及向黨政領導推薦匯報的依據。第四,基層團干部的創新能力得到提升。“1+1模式”將團的各項日常事務工作進行了量化,不僅能幫助團員干部有序地開展工作,更能激發新團干部的創造思維,承前啟后,做出更有特色的工作業績。
三、開展成效
自2012年7月實行“1+1模式”以來,團辰溪縣委機關和鄉鎮團委工作效率和工作落實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形成了團干部人人抓工作、個個爭先進的良好氛圍。“1+1模式”激活了辰溪基層共青團工作,有力地促進了辰溪經濟社會和諧發展,鞏固了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團省委副書記廖良輝同志在2013年4月27日來辰溪調研時指出,“1+1”模式讓我“眼前為之一亮,精神為之一振”,並親自在《湖南青年》雜志中撰文,在全省共青團組織推廣。
【案例簡評】:
“1+1”模式產生於團辰溪縣委的工作實際,面對基層團組織存在的種種問題,它有效的解決了基層團干部要干什麼、怎麼干、如何干好等問題,並通過整合縣委績效考核的有限資源,實現了“1+1”模式的具體性、長效性和制度性,使“1+1”模式成為推動基層共青團工作的“良藥”。
相關專題 |
· 中國共青團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