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全國基層團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廣東佛山南海東軟學院:召青年學子回到“體制”之中

2014年07月14日11:0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廣東佛山南海東軟學院:召青年學子回到“體制”之中

【關鍵詞】大學高職、廣東佛山、引導青年、促進青年成才、五元能力、引導青年科學正確發展

實施背景和意義】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當今伴隨著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推進與深化,青年學生的學習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就業方式等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的高校共青團因定位尷尬、工作模式落后、工作缺乏抓手和缺少內涵等原因,已導致共青團工作逐漸脫離了青年的需求。如此同時,當今的大學校園中,有忙於創業的“老板族”、樂於社團及公益事務的“奔跑族”、流連宿舍沉迷網絡的“游戲族”、享受二人世界的“拍拖族”…… 面對各種各樣的青年群體,高校共青團能對青年成長成才進行主動的前瞻性的規劃和指導的更是幾乎沒有。

從服務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角度出發,共青團如何在高校整體的育人環境中,如何發揮團的吸引力、凝聚力,創新團建工作?怎樣把各方面青年團結在共青團的旗幟下?怎樣使團的項目變成青年充滿興趣、主動參與、獲得能力提升的熱門選擇?從而有針對性地構建青年學生的能力建設體系,解決“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這一重大課題,正是各類高校創新團工作,以期更好地服務學校育人中心大局的方向。

面對以上困局,南海東軟學院團委創立的大學生五元能力發展體系,就是一個吸引青年、凝聚青年、服務青年成長成才的創新做法。

 【實施思路和目標】 

南海東軟學院團委根據對本校大學生成長的內容、特點和職業表現的科學研究,結合對本校50間合作企業關於所需人才特質的調查訪問結果,構建出以學生知識與專業能力、再學習能力、融入社會能力、自主創業能力、抗挫折能力共五大核心能力的人才培養體系。體系致力於在學生正常學習的基礎上,將現有分散不系統、目標不明確、缺乏設計和指引的各類活動進行梳理和再造,旨在實施以大學生知識技能為核心,以人文素養和職業素質為重點的綜合教育體系。

大學生“五元能力發展體系”的目標是,幫助學生促進其獨立思考與自主學習、團隊合作與人際溝通、情緒和心理健康、社會責任感和興趣發展等方面的全面發展,使其成為一個合格的准“職業人”和追求有意義生活、努力貢獻社會的“健康人”。其作用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目標,自主參與、自我教育、自我發展,以達到解決共青團工作中活動與育人、青年工作與教學中心工作的相互協調和統一的問題,以更好服務於廣大青年學生的成長和成才。

【實施定位和過程】

2012年,經過南海東軟學院共青團前期的調研和探索,學院黨政領導充分認識到五元能力作為南海東軟學院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下發院【2012】30號文件《大學生“五元能力”發展實施辦法》,設立“五元能力發展中心”,將五元能力立體式培養方案作為全院學生推行的“一把手工程”、建立了黨政統一領導、各系部緊密配合、五元能力發展中心具體實施的管理體制,並把五元能力發展的相關要求列入教學計劃和畢業標准,制訂了一系列制度和文件,為體系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院團委與“五元能力發展中心”合署辦公,由團委書記兼任中心主任,負責全院學生五元能力發展的統籌、協調和實施推進。中心下設7個子中心(專業技能發展中心、再學習能力訓練中心、文化公益及社會實踐中心、職業能力訓練中心、拓展體驗中心、抗挫折能力訓練中心、創業能力開發中心),7個子中心根據各個能力提升的標准和要求,對全院學生在每個模塊能力的發展情況作出定期的認証、統計、測量和提出專業的改進意見。體系在全院對應並開設專業教學、課余興趣、職業訓練、創業教育、情緒管理等課程和平台,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規劃學習的方向和內容。

大學生“五元能力發展體系”要求學生入學后給予五元能力初始積分300分,通過在校三年的學習和實踐,累計積分必須達到400分以上(含400分)方可畢業。為了保証五元能力發展項目能夠幫助到每一位同學的發展,使得同學們能夠真正樹立發展的自覺意識,學院還下發了《五元能力發展手冊》,對每位學生在大學期間五大能力的發展要求,以及必須參加的課外講座、社團組織、社會實踐、義工服務、拓展訓練等內容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和指引。學生五元能力發展的情況和積分是參與獎學金評選、個人評優、入黨推薦、社會實踐、就業推薦等方面的重要依據之一。

【實施亮點和突破】

提升團工作定位 使團工作從“圍繞中心”向“成為中心”轉變

大學生“五元能力發展體系”,是為全院學生推行的“一把手工程”,是學院黨政領導高度重視、各系部緊密配合、五元能力發展中心具體實施的發展體系。體系內容涵蓋學生專業和非專業技能發展、課堂內外等各類教學活動,南海東軟學院團委通過行使“五元能力發展中心”這個部門的職能,與學院主要教學部門架設了共同的目標和工作橋梁,提升了團工作的定位,解決了團工作游離於學院中心工作之外,容易被邊緣化的問題,更加改變了過去教學部門認為團工作是“唱唱跳跳、搞活動,讓學生不專心學習”的印象,使團工作與學院育人工作的目標空前一致,達到探索和解決教學、實踐與育人之間的相互協調與統一的問題,更好服務於廣大青年學生的成長和成才。

創新團工作模式 使團工作聯系青年的抓手得到延伸 

大學生“五元能力發展體系”通過五元能力發展中心及下設7個子中心(專業技能發展中心、再學習能力訓練中心、文化公益及社會實踐中心、職業能力訓練中心、拓展體驗中心、抗挫折能力訓練中心、創業能力開發中心),對學生五大能力的提升進行作出定期的認証、統計、測量和提出專業的改進意見。中心的工作人員,由輔導員、專業教師等兼任,從而改變了過往團工作由團干實施的既定模式,使學院的教職員工成為團工作的堅強隊伍,延伸了團工作的范圍。

每個學年,團委均根據學院的人才培養方案,邀請相關專家、學生組成評審團,制定全年的學生五元能力提升計劃,對符合體系要求的學生活動作出分析和質量評估,並把活動任務分解到院系輔導員。輔導員在了解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把握發展方向,幫助學生制定個性化的發展目標,組織、協調、參與和推進學生培養方案的制定,並設計、開發、組織、實施相應的課程和活動。輔導員的工作真正回歸到對學生發展的“輔”和“導”上,促進學生更好、更快地自主發展。學生作為五元能力發展的對象,在老師的幫助下自主選擇發展方向,自主設定發展目標,並按照指引自由選擇課程和講座,獨立組織社團和活動,培養自己的興趣和發展自己的個性,從而實現了“教”與“學”的協調統一、實現了“管理”向“服務”的轉變。

創新團工作形式 使團工作全程課程化、網絡化

大學生“五元能力發展體系”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時間上從新生報到開始、入學教育、新生軍訓、第一堂課、活動競賽、參加講座、直到畢業典禮等全過程的覆蓋。形式上除了課堂、講座、教室等教學形式,更包括了各種校外活動、志願服務、社會實踐等離開了校園的無形空間的教學,從而使團工作以全程課程化呈現給青年學生。課程化的實施,一直堅持以下原則:

1、體驗式教育。五元能力項目裡無論是參加社團、還是組織活動,都將理論學習,親身體驗,反思升華和實踐應用等這幾個環節貫穿於其中,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實踐性、感悟性和有效性。突出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發掘學生的潛能和特長,所以五元能力發展不僅僅是一個的教育的體系,更是一種教育的方式,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體驗中接受教育。 

2、團隊式學習。在五元能力發展項目的設計和開發中,引入團隊學習的理念,讓每個參與項目的學生都可以通過學習發現自身的比較優勢,可以展示他自己的理解和獨特設想,這樣項目本身就具有了吸引力。很多的項目是需要團隊一起合作才能完成,從制定計劃、組織調研、到搭建團隊、開展實施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可以接受別人的啟發和靈感,分享別人的經驗技巧和有效方法,來達到團隊內部的互助和互補。這種互相交流、相互啟發、共同進步的過程正是提升學生能力的學習過程。

3、系統化培養。五元能力發展強調教育的系統性和一致性。從課程來講,一種課程可以同時培養多種能力﹔從單一能力的培養來看,需要有多種課程的共同支持。每個學生根據個人的能力和需求,選擇在每個年級完成不同的課程。共青團為了配合五元能力發展的實施,搭建了很學生發展的平台,比如:戶外拓展訓練基地、青年志願服務基地和大學生創業中心等。扶植了很多社團,比如:東軟網絡電視台、微妙微電影社和心理健康協會等。融合了很多理念,比如:學習打破了專業和非專業之間、課堂內和課堂外、校園和社會等的界限。所有這些都是構成五元能力發展體系的一個部分。

 4、網絡開放課程、義工服務網絡系統。五元能力發展根據時下青年的學習模式和吸收信息的習慣,開發了網絡開放課程,這不僅包括了利用各種國際開放課件(Open CourseWare,OCW)和慕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等提供的豐富的教學資源,這些課程來自例如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耶魯大學、新澤西理工學院等國際一流研究型名校,也來自密西西比河谷州立大學、斯運伯恩科技大學、賓夕法尼亞州社區學院、密歇根州學校系統等其它多元化的高等教育院校和實體。這些課程的建立使學生的知識面更加國際化,專業技能的發展得以與世界同步。與此同時,團委還依靠團廣東省佛山南海區委義工聯的“電子義工証”和志願服務電子系統,實現義工服務網上發起、網上考勤、網上統計等功能,推進了學生公益實踐、社會服務的常態化和科學化。

【實施成效】

通過五元能力發展項目的實施,極大提高了團工作在圍繞學院中心、服務大局的定位和高度,推動了團建管理的科學化、專業化的進程。體系每年主辦的能力建設課程和活動,超過170項,覆蓋4000名在校生,有力地提升了學生的知識與專業能力、融入社會能力和抵抗挫折能力、自主創業能力等。體系實施的過程中,學生在以下幾方面有明顯的變化:

一是學生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項目實施前學生參加講座、義工服務和社團活動等都是隨意的,有時還需要做“動員”。對個體的學習和發展停留在被動的狀態,沒有自我發展的意識。五元能力發展中心設置了大量的自主項目,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參與,而對於自主選擇和主動參與的活動,學生往往能想方設法去做好它,能主動承擔各種責任,所以參加完五元能力發展項目后,學生改變了這種“自發”的狀態,自主學習的需求和積極主動進行自我發展的意識越來越明顯。2013年8月,在深圳大學舉行的全國大學生管理決策模擬大賽全國總決賽裡,在與來自全國83所高校的88支代表隊激烈角逐中,東軟學院代表隊以積極的心態和優異的表現榮獲“全國大學生管理決策模擬大賽”的特等獎。這恰恰東軟學子在大學生五元能力發展體系培養下全面成長的一個縮影。

二是學生學習內容得到了豐富和延伸。由於傳統的素質類課程多數屬於選修課,以教師的講授為主,體驗式學習不足,隨意性較大,課堂內外的互補性不足,所以中心在設計、開發五元能力發展課程的時候,充分考慮了課堂學習的不足,對課堂學習的內容進行了補充和延伸,有效地銜接了課堂內外的學習。一方面,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如競賽、社會調查等集體活動﹔組織學生到兒童福利院或養老院開展對孤兒及老人的關愛活動﹔組織學生參加一些“創文”公共服務,等等,這樣的實踐活動比單純的課堂說理更有說服力,能有效地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養成。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參加志願者活動、“三下鄉”、勤工助學等社會實踐,在社會實踐中學會合作,學會做人,鍛煉毅力,增強社會責任感,矯正自己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偏差,尋求自身與社會需求的差距,找到前進的動力和方向。

三是學生核心競爭力得到提升。高校人才的培養特別需要強調的就是“知行合一”,東軟學院強調“知識的運用比知識的擁有更重要”。把學生是否得到發展以五種能力的表現來衡量,就是要讓學生所學知識在真正的運用中得到檢驗,因為知識本身不會有力量,隻有轉化成行動實踐后才能產生力量。近年來,東軟學院畢業生就業呈現“五多”可喜局面,包括名企就業多(如IBM、HP、 HSBC、東軟、埃森哲等)、批量就業多、典型就業多、連續就業多、校友介紹就業多。廣東省教育廳委托“麥可思”研究院出具的“2012年廣東高職院校畢業生培養質量年度報告”顯示,在全省60所有具有3屆以上畢業生的高職院校中(包括公辦院校),南海東軟學院畢業生在“畢業時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指標位列第一名,在“畢業時掌握的核心知識”指標位列第二名,在“畢業生母校滿意度”指標位列第五名。學院更於2013年被中國青年報評選為“2013年全國職業院校就業競爭力示范校”。

經過多年的培養,南海東軟學院五元能力發展體系已成為具有前瞻性和特色的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涌現出一批批五元能力發展優異的學生代表。該項目已獲團省委批准為2012—2013年度廣東高校共青團工作的研究課題並順利結題,入圍廣東省學生精品事務項目,並成為2014年團中央全國學校共青團工作創新試點項目,並且獲得了廣東省教育廳、廣佛都市網等多個媒體的報道。

優秀學生之聲摘錄

專業技能之星 盧振國 南海東軟學院2014屆信管系畢業生,在校擔任學院院演辯協會會長,在13年全國大學生管理決策模擬大賽中,獲得了全國總決賽特等獎。12年獲得廣東省市場營銷大賽二等獎,參加校內外辯論賽多項,組織策劃活動近30場。成功考取國家營銷師資格証。他在廣東省創業大賽中以新穎、低碳、環保的“天空農夫”創業項目榮登珠江時報、佛山日報、新華社等多家報刊媒體,是知識與專業能力較強的優秀學子代表。

盧振國說:五元能力真正的讓我認識到了從實踐中創造了一個學生價值,通過學習去了解與認知,通過賽事的參與去博弈去競爭、學習。這些經歷都是五元能力給我帶來的充實與成長,我的青春無悔!

自主創業之星 黎詩 南海東軟學院2009屆數字藝術系畢業生,在校期間擔任學校青年志願者服務隊隊長、大學生創業中心虛擬公司CEO。2007年從首屆南海創業大賽脫穎而出並創辦廣告公司、2010年開餐飲店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創業平台、24歲獲得南海區十大杰出青年提名獎,現任南海青年商會副秘書長、佛山市睿品天成廣告有限公司等多間公司的法人代表,是年僅25歲的本地知名的青年企業家代表。

黎詩說:全賴學院對我五元能力特別是自主創業能力、抵抗挫折能力的培養,使我從18歲大二開始就成立了實體公司,6年創業生涯盡管艱辛有低潮,但大學學習到的這股不怕挑戰不怕挫折的韌勁,鼓舞著我一直走到現在,並且將會走向更高的層次。

公益服務之星 佘欣耘 南海東軟學院2014屆商務英語系畢業生,在校期間擔任學校青年志願者服務隊副隊長,2013年獲選為南海區十杰義工,成為當仁不讓的本地“90后”公益新生代代表。佘欣耘同學在校期間就是社會融合能力極強的優秀學生代表。學院在此能力要求每位學生三年必須完成50個服務時長,但她一年的服務時長就達500多小時,即平均每周參與志願服務一到兩次。她打造“捐一本書,圓一個夢”品牌活動幫助外來工子女、利用周末時間參加義教、參加粵港澳自行車比賽志願工作,帶領學院的志願者參加首屆珠三角義工交流營﹔組織開展為期半年的“南海區公益青年創益活動”,推送50多名南海學子成為首批公益青年創益活動的精英種子,引導本地青年回到戶籍社區開展公益服務,她參與組織策劃的志願活動不下30多個,並且帶動全校學生參與志願服務。

佘欣耘說:是學院的五元能力發展體系,讓我接觸並且愛上志願服務工作。學院組織的能力培養課程,不極限在校內在課堂,而是通過各種社會實踐、公益活動、社區服務讓我接觸社會,服務社群。在此過程中,我的綜合能力、待人處事都得到鍛煉和提升,並且把這種正能量帶給更多的同學。這種向上的力量將伴隨我一生。

青年領袖之星 楊旭康 南海東軟學院2014屆計算機系畢業生,曾獲2013年“超卓東軟”十大杰出青年、佛山市優秀共青團員、廣東省優秀共青團員,在校期間擔任院團委實踐部部長、兼任廣東省佛山市學生聯合會執行副主席、佛山市學生聯合會及有為青年就業創業服務中心聯合黨支部副書記。2013年受邀參加共青團廣東省第十三次代表大會,同年暑假被學院選送廣東大學生骨干“青馬工程”培訓班,代表小組在中山大學作主題演講報告,2014年以全市僅有的大學生列席代表身份參加佛山兩會。

楊旭康說:學院的五元能力教育觀,讓我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在獨立思考與自主學習、團隊合作與人際溝通、品德修養和理想信念等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促使我成為一個合格的“准職業人”和努力貢獻社會的“健康人”。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