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保護民族工商業。報告指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是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是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而不是一般地消滅資本主義,不是消滅上層小資產階級和中等資產階級”。相反,“對於這些階級,必須堅決地毫不猶豫地給以保護,”在革命勝利后,在一個長時期內,還允許民族資產階級存在。毛澤東告誡全黨,我們黨過去在對待工商業者所犯過的“左”的錯誤,是絕對不許重復的。
3.關於統一戰線的領導權問題。毛澤東在報告中回顧第一次大革命以來,我們黨在建立統一戰線方面的經驗教訓,強調指出:正反兩方面的經驗都充分証明了無產階級政黨掌握統一戰線的領導權至關緊要,“統一戰線還必須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之下。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的領導,任何革命統一戰線也是不能勝利的。”
(二)《關於目前黨的政策中的幾個重要問題》中關於統一戰線的論述
黨的十二月會議,一致通過了毛澤東關於《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的報告,還詳細討論了當時黨內的傾向問題及土地改革和群眾運動中的幾個具體政策問題。討論的結果,由毛澤東於1948年1月18日寫入《關於目前黨的政策中的幾個重要問題》的黨內指示中。這個黨內指示詳細闡述了黨的路線和政策,特別強調、重申了黨的統一戰線的有關方針、政策。
1.針對當時土地改革和群眾運動中存在著的“左”的傾向,批評了“貧雇農打江山坐江山”的錯誤觀點。毛澤東指出,貧雇農的帶頭作用,“是團結中農和自己一道行動,而不是拋棄中農由貧雇農包辦一切”。“在鄉村,是雇農、貧農、中農和其他勞動人民聯合一道,在共產黨領導之下打江山坐江山”﹔“在全國,是工人,農民(包括新富農),獨立工商業者,被反動勢力所壓迫和損害的中小資本家,學生、教員、教授、一般知識分子,自由職業者,開明紳士,一般公務人員,被壓迫的少數民族和海外華僑,聯合一道,在工人階級(經過共產黨)的領導之下,打江山坐江山,而不是少數人打江山坐江山。”
2.強調要團結、教育和任用知識分子。毛澤東指出:“中國學生運動和革命斗爭的經驗証明,學生、教員、教授、科學工作者、藝術工作者和一般知識分子的絕大多數,是可以參加革命或者保持中立的,堅決的反革命分子隻佔極少數。”對他們,“必須採取慎重態度。必須分別情況,加以團結、教育和任用”。
3.論述了在革命統一戰線中領導者和被領導者的關系問題。毛澤東指出:“領導的階級和政黨,要實現自己對於被領導的階級、階層、政黨和人民團體的領導,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甲)率領被領導者(同盟者)向著共同敵人作堅決的斗爭,並取得勝利﹔(乙)對被領導者給以物質福利,至少不損害其利益,同時對被領導者給以政治教育。沒有這兩個條件或兩個條件缺一,就不能實現領導。”十二月會議和毛澤東關於《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的報告及《關於目前黨的政策中的幾個重要問題》的黨內指示,正確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明確規定了黨在這一時期的方針政策,及時糾正和防止了工作中出現的“左”的偏向,保証了黨的目標的順利實現,對於鞏固、擴大統一戰線,爭取一切可以爭取的力量,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任務,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反蔣第二條戰線的形成和發展
(一)第二條戰線形成的社會原因
第二次國共合作徹底破裂后,中國境內出現了兩條戰線:第一條戰線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反對國民黨軍隊的軍事斗爭戰線﹔第二條戰線是1946年到1947年5月間,在國民黨統治區形成了學生運動、工農運動和各階層人民的斗爭匯合在一起的反內戰、反飢餓、反迫害的民主運動。
![]() | ![]() |
相關專題 |
· 統戰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