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統一戰線(1945.8至1949.9) 【4】

2013年12月20日10:38   來源:山西統一戰線

改組后的政府應是從結束國民黨的“訓政”到實施憲政的過渡時期的政府,它負有召集國民大會以制訂憲法的任務。政協會議通過的憲法草案規定,立法院為相當於議會之國家最高立法機關,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行政院為最高行政機關,並對立法院負責。立法院對行政院全體不信任時,行政院或辭職,或提請總統解散立法院。這種制度,接近於英、法等國實行的議會制和內閣制。實行這種政體,雖仍不能改變國民黨政權的階級本質,但對於蔣介石獨裁政體是一種否定,這是向政治民主化方向的一種進步。同時,憲法草案又規定了中央與地方分權的原則,規定省為地方自治的最高單位,省長民選,省要制定省憲,等等。這類規定,對於解放區民主政權的存在和發展可以起到一種保障作用。

歷時22天的政協會議,由於中國共產黨的努力和各民主黨派的合作與斗爭,終於迫使蔣介石簽訂了《關於政府組織問題的協議》、《和平建國綱領》、《關於國民大會的協議》、《關於憲章問題的協議》、《關於軍事問題的協議》等五項協議。這些協議雖然還不是中國共產黨所主張的新民主主義綱領,但它否定了國民黨的一黨專政、個人獨裁的政治制度,否定了國民黨的反人民的內戰政策,迫使國民黨承認黨派存在的合法性和各黨派的平等地位,確定了民主改革的總方向。所有這些,是符合全國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願望,代表了當時人民的利益的,是人民民主勢力的勝利。政治協商會議的成功,是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及各界人士在會議內外密切合作的結果,是黨的統一戰線的勝利。

中共和各民主黨派為維護政治協商會議成果而斗爭

政協會議后,中國共產黨決心堅定地維護和遵守停戰協定和政協會議通過的各項協議。朱德在1946年2月3日延安各界舉行的慶祝政協會議成功的大會上說:我們的任務是要“和國內外一切擁護和平民主的人們,親密團結,長期合作,來實行停戰協定和政協會議的決議,保護和平,促進民主,不讓任何人加以破壞”。黨中央發出指示,要求全黨要“准備堅決實現這些決議而奮斗”。而在國民黨統治集團內部是另一番景象。政治協商會議閉幕前后,在國民黨的中央常務委員會會議上,一些國民黨頑固分子開始發難,放肆詆毀政協協議,認為政協會議“系國民黨的失敗”,攻擊憲草原則“背叛孫中山的遺教”,甚至有人提議要監察院彈劾國民黨出席政協會議的代表。蔣介石本人也說:“我對憲草也不滿意,但事已至此,無法推翻原案,隻有姑且通過,將來再說。”

這樣,一場維護遵守政協協議與破壞撕毀政協協議的激烈斗爭就接踵而起了。

(一)關於較場口事件

2月10日,重慶各界人士在較場口舉行慶祝政協會議成功大會。國民黨特務及暴徒數百人,在國民黨黨棍劉野樵等人的直接指揮下,將大會主席團成員李公朴、章乃器、施復亮包圍,對他們邊打邊拖下主席台,李公朴被打得頭破血流,郭沫若、馬寅初等60余人也被打傷,一些人失蹤。當晚,周恩來就較場口事件發表嚴正聲明,抗議國民黨特務暴行,要求嚴懲凶手,同時,率領董必武、鄧穎超等人到醫院慰問受傷者。國民黨官方喉舌中央社發表消息,隱瞞真相,顛倒黑白,更加激起了各界人士和全國人民的公憤,紛紛起來控訴國民黨的法西斯暴行。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黨員學習微平台”
分享到:
(責編:閆妍)
相關專題
· 統戰百科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