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統一戰線(1945.8至1949.9) 【2】

2013年12月20日10:38   來源:山西統一戰線

10月10日下午,這個《會議紀要》(即“雙十協定”),終於在曾家岩桂園客廳簽訂。10月12日,國共雙方同時公布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文件。關於《會議紀要》的意義,毛澤東在l0月11日回到延安當天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指出:“這個東西,第一個好處是採取平等的方式,雙方正式簽訂協定,這是歷史上未有過的。第二,有成議的六條,都是有益於人民的。”

毛澤東、周恩來等同志在渝期間,充分利用合法斗爭時機,抽出時間,廣泛地與國民黨上層人士、愛國民主人士及工商界、新聞界、婦女界和國際友好人士接觸,宣傳中共的主張,加強了各界人士對中共的了解,擴大了中共的政治影響,爭取了許多朋友,大大地加強了人民民主力量。成為中共統戰史上絢麗的一頁。

1946年召開的政治協商會議

(一)會前國共的兩場激烈斗爭

《雙十協定》的簽訂,使人們看到了和平、民主、團結的希望。國民黨統治區內愛國民主運動日益高漲,力量日益擴大,他們要求實現民主,主張停止內戰。

美國總統杜魯門按照美國政府“援助國民黨盡可能廣大地在中國擴大其權力”的既定方針,於1945年12月15日發表關於對華政策的聲明,聲稱贊成中國“召開全國主要政黨代表會議,以謀早日解決目前的內爭,以促成中國之統一。”並任命馬歇爾接替赫爾利為美國駐華特使,來斡旋各方政治力量。美國政府認為,如果能避免內戰,通過談判,誘使中共交出武裝,這對國民黨是有利的,而且也有利於美國在中國的權益。12月25日,在莫斯科召開了英、美、蘇三國外長會議,發表了關於中國問題的協議,要求中國"必須停止內爭"。與此同時,蔣介石一手挑起的內戰,在我人民軍隊自衛反擊下,連連失利,感到發動全面內戰的准備尚需時日。因此,他也不得不同意按照《雙十協定》的規定,召開政治協商會議。

12月16日,以周恩來為首的出席政協會議的中共代表團飛抵重慶,代表團成員有:董必武、王若飛、吳玉章、葉劍英(后由秦邦憲接替)、陸定一、鄧穎超。

在政協會議召開前,中共代表團與國民黨政府代表團進行了兩場沒有硝煙的激烈斗爭:

1.關於停止內戰的問題。為了給政治協商創造有利條件,中共代表團下機伊始就提出:“希望雙方先停戰”。12月27日,中共代表團向國民黨代表“提出無條件停止內戰的辦法三項,以副國內外人士殷切之望,以利政治協商會議之進行”。經中共代表團的多次奔走呼吁,經國共雙方的幾度磋商,於1946年1月5日,國民黨政府代表與中共代表團就停止軍事沖突和恢復交通問題取得一致意見。1月10日,雙方下達停戰令,規定至遲在13日午夜,雙方軍隊要在各自位置上停止一切軍事行動。整個商談過程中,蔣介石等多次作梗,終因迫於國內外的壓力,而無法得逞。

2.代表名額分配問題。國民黨為了控制多數代表,使政治協商會議通過有利於他們的提案,使出種種手段拉攏民主黨派,妄圖孤立共產黨。為了分化民盟代表團,他們以高官厚祿拉攏民盟領導人羅隆基,遭到羅隆基的嚴辭拒絕。張群、吳鐵城對民盟中央常委、國家社會黨領導人張君勱、張東蓀做了許多拉攏工作﹔甚至蔣介石親自出面,以國民黨總裁和國民政府主席身份,特別設宴款待張君勵、張東蓀,也末達到目的。唆使青年黨領袖曾琦分裂民主同盟,答應青年黨作為一個獨立單位參加政治協商會議,並私下許願給青年黨5個代表名額。由於國民黨的離間和收買,青年黨突然提出要在民盟9名代表名額中佔5個名額。在遭到拒絕后。青年黨表示堅決退出民盟,以獨立單位參加政協會議。國民黨公開表示支持青年黨的要求,妄想以此來削弱民盟在政協會議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共代表團為了挫敗國民黨的陰謀,加強與民盟的團結與合作,堅決支持民盟。周恩來多次向民盟領導表示,民盟原定的9名代表名額不能減少。他還提議,民盟仍保持9名代表,青年黨以獨立單位參加,佔5席,解決增加名額的辦法是:共產黨讓出兩個名額,變為7席﹔國民黨讓出一個名額,變為8席﹔另外,總額增加2名﹔代表總額由原定的36人增至38人。共產黨為了顧全大局,主動讓出名額的做法,不但感動了民盟,也迫使國民黨不得不接受這個代表名額分配方案。這場代表名額分配上的激烈斗爭不但得以解決,也使國民黨的不良居心未能得逞。雖然國民黨拉走了青年黨,但未能把民盟拆散﹔相反,使民盟內部更加團結,對國民黨的認識更清楚了﹔他們對中共顧全大局、作出讓步的舉措,深受感動,決心同中共全面合作,結成親密同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黨員學習微平台”
分享到:
(責編:閆妍)
相關專題
· 統戰百科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