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統一戰線(1945.8至1949.9) 【7】

2013年12月20日10:38   來源:山西統一戰線

1946年11月15日,由國民黨一手包辦的“國民大會”在南京召開。出席大會的代表中,除國民黨外,隻有早已投靠國民黨的青年黨、以張君勵為首的民主社會黨和若干所謂“社會賢達”。在國大召開的第二天,周恩來代表中國共產黨在南京舉行記者招待會,發表《對國民黨召開"國大"的嚴正聲明》。指出:“這一‘國大’,是違背政協決議與全國民意,而由一黨政府單獨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堅決反對。”“這一黨‘國大’還要通過一個所謂憲法,把獨裁‘合法’化,把內戰‘合法’化,把分裂‘合法’化,把出賣國家與人民利益‘合法’化。照這樣做下去,中國人民一定要陷入苦痛的深淵。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堅決不承認這個‘國大’。和談之門已為國民黨政府當局一手關閉了。一黨‘國大’中將要玩的一切把戲,乃至改組政府,我們絕無一顧之必要。”並表示:“中國共產黨願同中國人民及一切真正為和平民主而努力的黨派,為真和平真民主奮斗到底。”

國民黨蔣介石違背政協決議而召開的"國大"和通過的偽憲法,遭到了各民主黨派和愛國人士的反對。中國人民救國會負責人沈鈞儒、史良、沙千裡、鄧初民等在報紙上公開發表文章和講話,譴責國民黨召開偽國大和制訂偽憲法。民盟中央常委會決定,對以張君勱為首的背叛盟規參加偽國大的民社黨分子開除出盟,而對拒絕參加偽國大並宣布退出民社黨的張東蓀等人繼續保留其盟籍。蔣介石以召開國大實現獨裁、孤立中共的圖謀,不僅未能如願,而且弄巧成拙,適得其反,反而孤立了自己。正如周恩來所說:“蔣介石獨霸中國,奴役人民的企圖亦將引導自己到眾叛親離。”毛澤東深刻地指出:“中國人民堅決反對蔣介石一手包辦的分裂的‘國民大會’,此會開幕之日,即蔣介石集團開始自取滅亡之時。”

在以上各項斗爭中,中國共產黨成功地運用了統戰政策,團結教育了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使他們更加認清了國民黨的反動本質,不僅更加同情和支持共產黨的主張,而且積極投身到人民革命的斗爭中去。

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鞏固與擴大

全面內戰爆發,第二次國共合作破裂

(一)全面內戰爆發

蔣介石玩弄慣用的兩面手法,一方面與中共進行談判,同時又不斷地發動向解放區進攻。政治協商會議后,國民黨政府拒不承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東和東北的人民軍隊,完全否定堅持八年抗戰的東江抗日縱隊、瓊崖縱隊及堅持十四年之久的東北抗日聯軍。當日本進攻東北時,蔣介石採取不抵抗政策,放棄了整個東北,國民黨在這裡幾乎無一兵一卒。抗戰勝利后,蔣介石為了搶奪勝利果實,在1945年10月就空運兩個軍在秦皇島登陸,分兩路挺進東北。11月,被蔣介石任命為保安司令的杜聿明,率兩個軍由山海關打到錦州,挑起了關外的內戰。在1946年初的兩個月內,國民黨軍隊又向這裡增兵7個軍,向解放區分路進攻,先后攻佔撫順、鐵嶺、鞍山、營口等地。值此東北內戰愈演愈烈之際,周恩來在4月4日的中外記者招待會上發表了對時局的重要講話,指出:國民黨進入東北的軍隊已達28.5萬人,加上政府計劃增派的8個軍,總數將超過50萬,大多數部隊都是美械師,其目的“是增加沖突,擴大戰爭。”國民黨在完成了全面挑起內戰的准備之后,於6月26日以2l萬余兵力悍然進攻中原解放區。至此,國民黨發動的空前規模的內戰全面爆發。

(二)第二次國共合作破裂

1946年11月15日偽國大召開和偽憲法的制訂,將停戰協定和政協決議破壞殆盡。進入11月中旬,國民黨調集三路兵力,准備進攻陝甘寧邊區和延安。和平談判大門已被蔣介石關閉。11月19日,周恩來所率的中共代表團結束了與國民黨進行了一年多的和平談判,返回延安。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黨員學習微平台”
分享到:
(責編:閆妍)
相關專題
· 統戰百科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