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統一戰線(1945.8至1949.9) 【8】

2013年12月20日10:38   來源:山西統一戰線

1947年1月29日,美國政府決定終止對軍事調處執行總部的關系,放棄國共調處工作,退出三人會議,迅速撤退了美方派駐軍調部的人員。次日,國民黨政府宣布解散三人小組及北平軍調部。2月3日,美國駐延安聯絡團人員撤離。6日,北平軍調處執行部美軍人員撤退。此后,美國政府更加公開地肆無忌憚地幫助蔣介石打內戰。蔣介石隨即迫使在國民黨統治區的中共代表離去。2月21日,國民黨首先強迫中共駐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人員葉劍英等全部撤離。隨后又限定中共駐南京、上海、重慶三地代表董必武、吳玉章及有關工作人員於3月5日前全部撤離。同時,在重慶出版的《新華日報》也被封閉。

接著,國民黨於3月15至24日在南京召開六屆三中全會。蔣介石在全會開幕詞中,竭力攻擊中國共產黨,聲稱:“政治解決的途徑已經絕望”,政府“當然不能坐視變亂而不加制止”。“我敢斷定,決沒有任何力量能阻止我們建國工作的完成。”陳誠更狂妄地宣稱:“如果真正作戰,隻需三個月即可擊破共軍主力……政府用兵之目的在於平定叛亂,非至共軍全部解除武裝不止。”至此,國共兩黨的第二次合作徹底破裂了。

解放戰爭時期的統戰方針政策

(一)《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中關於統一戰線的論述

從1946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到1947年7月一年的時間,人民解放戰爭取得了很大的勝利,中國人民解放軍從內線作戰轉入戰略反攻。1947年10月10日,毛澤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起草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即“雙十宣言”),提出:“打倒內戰禍首蔣介石,組織民主聯合政府,借以達到解放人民和民族的總目標。”為了制定“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具體行動綱領,1947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陝北米脂縣楊家溝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即十二月會議。毛澤東在會上作了《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的報告。這個報告是打倒蔣介石反動統治集團、建立新民主主義中國的整個時期內,在政治、軍事、經濟各方面帶綱領性的文件。《報告》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的最基本的政治綱領是:“聯合工農兵學商各被壓迫階級、各人民團體、各民主黨派、各少數民族、各地華僑和其他愛國分子,組成民族統一戰線,打倒蔣介石獨裁政府,成立民主聯合政府”。而“沒收封建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為首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所有,保護民族工商業。這就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經濟綱領”。報告進一步闡述了黨的統一戰線思想和政策。毛澤東指出:“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革命要勝利,沒有一個包括全民族絕大多數人口的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是不可能的。”而擴大和鞏固統一戰線,“同我們的土地政策和城市政策相聯系”,統一戰線的政策與黨的任務和各項政策是不能分離的。

他在闡釋三大經濟綱領時,處處包含了統一戰線思想和政策:

1.堅決徹底地實行土地改革。報告指出:在消滅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的原則下,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這是最徹底消滅封建制度的一種方法,這是完全適合於中國廣大農民群眾的要求的”。實行土地改革的方針是:“依靠貧農,鞏固地聯合中農,消滅地主階級和舊式富農的封建的和半封建的剝削制度。”並提醒全黨:“必須注意兩條基本原則:第一,必須滿足貧農和雇農的要求,這是土地改革的最基本的任務﹔第二,必須堅決地團結中農,不要損害中農的利益。隻要我們掌握了這兩條基本原則,我們的土地改革任務就一定能夠勝利完成。”要防止重復過去實行過的所謂“地主不分田,富農分壞田”的過“左”政策。到1948年9月,約有一億農民得到了土地。解放區土地革命的勝利,為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鞏固打下了更加牢固的基礎,為打敗蔣介石創造了更為充分的條件。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黨員學習微平台”
分享到:
(責編:閆妍)
相關專題
· 統戰百科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