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您是自治區黨委主管教育工作的領導,也是雙語教育事業發展的見証人,您是如何看待雙語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績的?
答:你好!首先感謝媒體記者對雙語教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新疆少數民族教育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受到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廣泛認可。然而,由於歷史的原因,少數民族教育工作與新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和人民群眾的期待相比仍然有相當大的差距,特別是教育教學質量不高和國家通用語言水平偏低的問題成為影響少數民族學生學習、升學、就業、走向全國的重要因素。20世紀九十年代,為了提高少數民族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和國家通用語言水平,自治區開展了雙語教學實驗工作,並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過,那個時候規模很小,2000年雙語班學生人數還隻有4000人左右,況且教學模式和制度建設還處在探索階段。2004年自治區黨委作出大力推進雙語教學工作的決定之后,特別是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以后,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各族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下,新疆雙語教育工作取得顯著成績,截至2012年9月,雙語幼兒園、中小學雙語班和民考漢學生已達到167.86萬人,佔少數民族在校生數的66.61%,比2008年增長了110.40%。其中,中小學接受雙語教育和民考漢在校學生達到122.36萬人,佔少數民族學生總數的59.33%,比2008年增長了213.7%。近幾年,我一直關注著雙語班的教育質量,特別是在基層學校調研的時候,在同教師和學生交談中,我感到,較之以往,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水平和雙語教學質量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2012年全區雙語教育質量監測結果也表明,監測樣本中雙語班學生漢語水平得到一定幅度的提高,漢語和數學平均成績都好於普通班。與此同時,由於重視和加強母語教學,母語文教學得到了鞏固和發展。由於工作的關系,每年高考過后我都要向閱卷教師了解母語文水平情況,讓人高興的是,母語與漢語一樣,水平逐年提高。
2.您是否可以談談,在少數民族教育得到很好發展的大背景下,自治區為什麼要積極推進少數民族雙語教育工作?
答: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的國家,多數民族在它發展的過程中都創造、豐富、發展了自己的語言文字,而且每一種語言文字都承載著本民族深厚的歷史文化和民族品質,是該民族千百年來豐富的傳統文化、傳統經驗最直接最集中的體現。母語對民族個體和群體的成長、發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國家除了採取積極保護措施之外,還必須通過教育來有效傳承和發展。然而,一個民族語言和文化的發展從來不可能是封閉發展的,尤其是在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多元文化發展格局下,各個民族要想不斷發展進步、更好地融入現代文明社會,每個民族群體就必須在傳承本民族語言和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要學習好國家通用語言和主流民族文化,以及世界其他發達國家的語言和文化。因此,國家積極倡導在少數民族地區實施雙語教育。我想在這裡,我們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新疆少數民族雙語教育?學術界對雙語教育概念的界定有很多種,每一種界定都有它自身的道理。但綜合各種雙語教育概念的界定,結合新疆的實際情況,通俗的講,新疆少數民族雙語教育是指在少數民族教育教學過程中,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本民族語言文字開展相關課程教學的一種教學形式。
那麼,緊接著你會問一個問題,自治區為什麼要推進少數民族雙語教育工作呢?這是因為多年的理論研究和實驗實踐証明:一是推進雙語教育有利於提高少數民族教育質量,培養民漢兼通的人才。學習雙語、掌握雙語、運用雙語,可以使我們擴大族際間交流,優化語言環境,更多更好的學習、借鑒各兄弟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和傳統,開闊視野、廣納信息、增長知識。二是推進雙語教育有利於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實現新疆的跨越式發展。新疆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成千上萬高素質民漢兼通的人才和勞動者。而少數民族要很好地參與新疆的經濟和社會建設,在日益進步的高科技、高智能、自動化、工業化的環境中,前提必須熟練掌握國家通用語言。實施雙語教育,培養大批民漢兼通的各民族優秀人才和勞動者,無疑是實現新疆經濟社會跨躍式發展的重要途徑和各民族群眾同心協力共建美好家園的基礎條件。三是推進雙語教育有利於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實現新疆的長治久安。社會穩定的基礎是民族團結,民族團結的基礎是民族間的相互理解和信任,而相互理解和信任的一個重要橋梁就是族際間的交流和溝通。實施雙語教育,使得少數民族青少年從小就學習、掌握國家通用語言和母語,了解包括本民族傳統文化在內的中華民族多元文化,有利於形成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團結互助、和諧共處的社會環境,同時,實施雙語教育,有利於加強各民族間的交流交往,增強國家認同感和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所以,推進雙語教育工作在新疆這樣一個多民族地區更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