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在推進雙語教育工作中,我們是如何倡導和鼓勵各民族學生互學語言的?
答: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各民族人民在交往過程中互相學習語言,存在著較為廣泛的使用雙語現象。在南疆喀什、和田等地長大的漢族同志相當一部分都會說一口流利的維吾爾語。同樣,在北疆烏魯木齊等地長大的少數民族同志也會說一口流利的漢語。在阿勒泰、塔城長大的漢族同志能講一口流利的哈薩克語。很多蒙古族、錫伯族同胞能使用兩三種其它民族的語言溝通交流。實踐証明,新疆各民族群眾在長期開發建設新疆的過程中,學習和掌握兩種以上的語言不在少數。
自治區積極倡導各民族互學語言,少數民族學生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同時鼓勵漢族學生學習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一是積極探索在漢語授課學校開設少數民族語文課程選修試點工作。從2010年起,在部分地州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起始年級進行開設少數民族語文課程的試點,民考漢學生作為必修課程,母語為漢語的學生和其他年級民考漢學生自願選修,每周安排兩到三節課,通過增加周總課時數解決課時問題,並組織專家編寫了相應的課程標准和教材﹔二是在自治區免費師范生課程設置中,漢語言班級開設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課程並作為必修課,以適應基層學校推進雙語教學工作的需要﹔三是舉辦民族語言教師培訓班,選送在民語言授課學校或民漢合校擔任教學工作的母語為漢語的青年教師參加培訓,學習少數民族語言,提高溝通能力,提升教學質量。
12.我們知道,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推進雙語教育工作的關鍵,那麼,自治區在培養、培訓和招聘雙語教師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自治區高度重視高質量的教師隊伍建設。在教師培養方面,2007年率先啟動實施雙語特培生培養計劃,以“免費、特培、定向就業”方式,吸引有志於農村教育事業的優秀學子就讀師范,補充農村學校雙語教師。到2011年累計招收雙語特培生4619人。2012年實施定向免費師范生培養計劃,當年招生3155人。師范院校積極推進教學改革,提高師范生雙語教育能力,將少數民族語言基礎課程納入母語為漢語學生教學計劃,將少數民族師范生納入相應級別“中國少數民族漢語水平等級考試”。通過幾年來的努力,已初步建立起雙語教師培養的有效機制,為雙語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了人才儲備。
在教師培訓方面,自2003年以來,實施《國家支援新疆漢語教師工作方案》和《新疆中小學少數民族雙語教師培訓工程》,國家和自治區累計投入雙語師資培訓資金3.48億元,安排1.97萬名教師參加國家級、自治區級一年或兩年制培訓,其中1.62萬名教師已完成培訓任務,絕大多數已成為雙語教學的骨干力量。與此同時,加強新聘雙語教師的崗前培訓工作。2006年以來,已對5.05萬名新聘教師進行崗前培訓,大大增強了雙語教師的崗位適應能力。
在教師招聘方面,制定了公辦中小學統一招聘和突破編制按需補充雙語教師等政策,加大以農村雙語教師為主的教師補充力度。2006-2012年實施義務教育和雙語教育特崗教師招聘計劃,共補充中小學雙語教師3.7萬人。2010-2012年實施雙語幼兒園教師招聘計劃,補充雙語教師1.35萬人。同時,2003年以來,通過援疆省市支教、城鎮教師支教、大學生實習支教累計派出5萬余人次赴農村學校雙語教育崗位支教。2012年9月,學前和中小學(含職業高中)雙語教育崗位教師7.63萬人。其中,少數民族教師6.66萬人,佔學前和中小學少數民族教師數(15.93萬人)的41.81%,比2008年(2.483萬人)增長了16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