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爾肯江•吐拉洪:積極推進少數民族雙語教育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2013年09月06日16:46   來源:新疆日報

原標題:積極推進少數民族雙語教育 功在當代 利在千秋

13.社會上有些人擔憂少數民族教師會因無法從事雙語教育而失去工作,請問,在推進雙語教育工作中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嗎?

答:肯定不會。

建國以來,少數民族教師肩負歷史使命,刻苦學習、積極探索、勇挑重擔、無私奉獻,為自治區的普九和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贊揚。自治區黨委、政府對他們的工作是充分肯定的。在新時期民族教育的改革工作當中,許多少數民族教師積極適應雙語教育工作的需要,努力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專業基礎知識,實現了由“單語型”向“雙語型”教師的轉變,成為了幼兒園和中小學雙語教學的骨干教師和中堅力量。在目前推進的雙語教育工作中,少數民族教師仍然發揮著主力軍作用。近五年來,自治區把幼兒園和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放在了少數民族雙語教師的培養、培訓和招聘工作上。截至2012年9月,幼兒園、中小學雙語教育崗位教師達到7.63萬人。其中,少數民族教師6.66萬人,佔雙語教師教師總數的87.29%。

但是,也有一些少數民族教師,由於年齡較大,漢語基礎偏低等原因,很難勝任雙語教學工作。自治區在對這部分教師過去工作充分肯定的同時,對他們也是非常關心的。張春賢書記多次要求:“注意使用好少數民族教師,使他們工資不減,崗位不退,歷史地看待他們的突出貢獻,要讓他們有事業,有崗位,有課時。”我們按照春賢書記的要求,從維護各少數民族教師的利益,發揮好他們的作用的角度出發,一是要求各地根據群眾意願適當保留以母語授課為主的普通班,讓不能勝任雙語教學的少數民族教師繼續任教﹔二是科學規劃雙語教育模式1和模式2的發展規模,讓漢語難以達標的少數民族教師在雙語班母語授課課程中擔任教師﹔三是鼓勵漢語難以達標的少數民族教師轉型從事德育、思想品德、健康教育等學科教學任務,或從事學生思想政治輔導員工作﹔四是因年齡和個人原因不能從事教學任務的少數民族教師繼續留在學校,從事自己力所能及的教學及教輔工作,做到崗位不退,身份不變,工資不減,待遇不降。

14.如何以現代文化為引領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答:雙語教育是推動現代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方式,有利於多種語言文字和文化傳統的繼承與發展。張春賢書記多次強調,民族眾多、文化多元是新疆的區情,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新疆的優勢。他特別強調指出,各民族之間都要互相欣賞,真正地把彼此當作兄弟姐妹。新疆文化多元的特點是值得我們很高興的事情,也是值得我們很驕傲的事情。我們要深刻領會張春賢書記的講話精神,堅持以現代文化為引領,把對新疆精神的追求落實在有效推進雙語教育的具體實踐上,加強對學生的現代制度、現代知識、現代生活方式、現代理念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崇尚科學、反對迷信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強化學生的 “四個認同”意識,促進各民族學生樹立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相互欣賞的現代理念,推動一體多元、融合開放、具有新疆特色的現代文化的形成,建設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

校園文化是現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立德樹人的重要形式。持續不斷地開展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教育和少數民族特色文化教育,對於培育雙語班學生正確的國家觀念和民族觀、歷史觀具有重要意義。要充分發揮音樂、美術、體育國家課程的主渠道作用,大力開展一體多元、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教育。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學校地方課程建設,把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內容融入課程建設之中。要積極創新校園文化,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少數民族特色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音樂、舞蹈、戲劇、體操、繪畫、書法、文化長廊、體育等形式,努力把各民族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