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团委创办的“国旅风华”团学骨干论坛始于2010年,四年来经整合提升,已由原来的院级团干培训班扩展成全院团学骨干青年理论学习、技能培训、志愿服务、交流研讨的重要平台,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学子,如全国“自强之星”提名奖获得者、安徽省十佳大学生、安徽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王娟,全国第十四、十五、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黄翠婷、王美、李颖、刘冠琪、王琪琪,“益暖中华”—谷歌杯中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奖学金获得者张梓桐等;同时,2010年,时任团委书记施华转老师荣获芜湖市首届“十大慈善人物”奖;2012年,院团委下属爱心者协会被芜湖市民政局、慈善总会授予“芜湖慈善奖”爱心单位荣誉称号,并颁发“芜湖慈善奖”杯;2012年被芜湖市妇联评定为芜湖市“巾帼志愿服务示范基地”;在芜湖市2013年度志愿服务表彰大会中,又荣获“卓越贡献奖”。
一、项目组织开展与成效
一个中心:该论坛服务于全校人才培养方案,立足于专业特色及素质拓展,以培养信仰坚定、作风扎实、能力卓越的青年大学生骨干为中心任务。
两个阶段:论坛每学年举办2期,第1期于10-11月开展,重在培养骨干工作技能及协同创新能力;第2期4-5月开展,重在培养骨干理论素养及自主研讨能力。
三个层面:论坛覆盖面实现了“3个3”,即涉及大一至大三3个年级,团委、学生会、社团3类组织,院级、班级、团小组3级维度,先后参与论坛活动的团学骨干人数高达550余人。
四种路径:为了确保骨干参与及提升的实效,论坛创新了开展形式,如摄影、写作、电脑等技能培训,专家领导讲座,校内外骨干交流研讨,社会实践及服务等。
已邀请开展的专家讲座有全国“师德标兵”、全省“优秀德育工作者”、硕士生导师路丙辉副教授的《我们的大学何以不是梦》,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学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台启权老师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路径》等;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我校优秀学子的杰出代表吴青山,芜湖市2011年度“十大慈善人物”暨“十大新闻人物”程志华先生,也应邀参加“国旅风华”团学骨干论坛,畅谈志愿服务与奉献人生。
同时,为了拓展团学骨干的组织实践及协同创新能力,论坛还邀请安徽工程大学体验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薛保红老师开展了户外体验式互动培训项目,以“抱团组队”、“跳跃对抗”、“穿越电网”等喜闻乐见的活动设计,着力培养团学骨干们的“领导力、创新力、协调力”。
每年,论坛还会依托学院社团骨干,组织开展迎新导游、礼仪服务、赛事服务、雷锋导游、防震减灾知识宣讲等众多志愿服务活动,并要求骨干们以座谈、演讲、征文、论文、笔谈、新闻稿、思想汇报等形式,以QQ群、飞信群、博客、微博、网站等平台为交流载体,引导他们学方法、找思路、树榜样,并实事求是地运用于工作实践之中。
五大成效:
1、培养了一批优秀大学生典型,如全国“自强之星”提名奖获得者、安徽省十佳大学生、安徽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王娟,全国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王美,“益暖中华”—谷歌杯中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奖学金获得者张梓桐等;
2、锻造出一支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团的任务岗位,胜任学校、学院团学工作,善于推动学生群体健康、文明发展的骨干队伍;院团委下属学生会及各社团,年年获评校级“十佳”及“优秀”称号;
3、作为团校的形式,既实现了对大学党校培养的补充酝酿,又直接与大学党校相衔接,为团员推优入党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培养路径及鉴定意见;
4、引领当代大学校园文化风尚,丰富了大学生校园生活,先后荣获芜湖市“慈善奖”及“爱心单位”等称号,芜湖市“巾帼志愿服务示范基地”等殊荣,以及获得安徽师范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下属社团及所开展的活动多次获评“感动师大?十佳事迹”等校级荣誉;
5、创立了“雷锋导游”、“防震减灾”、“绿色志愿者”、师大礼仪队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累计服务5万余人次,捐资捐物6万余元。
二、项目总结反思与展望
“国旅风华”团学骨干论坛自创办以来,在校院党政领导的关心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树立了一些典型,培养了一批骨干,丰富了大学校园文化,但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与缺点:第一、资金有限,未能深入创新活动形式;第二、活动偏多,部分挤占了团学骨干的休息娱乐时间,可能会影响到同学们对课堂教学的预习复习时间;第三,新媒体、自媒体运用不足,线上线下互动不够,辐射影响效应不大。
对此,拟开展的对策和方案有:第一、积极宣传论坛的品牌活动,争取政府、学校及企业的资金支持;第二、优化结构、整合项目、打造精品、坚持品牌,避免冲击课堂教学效果,确保骨干学业成绩;第三、争取创立“未来领袖”奖学金,奖励在论坛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团学骨干赴国内外深造交流;第四、创办有水平、有品位的论坛刊物,将论坛活动成果及时固化,烘托理论研讨及创新氛围;第五、提高论坛成员或学员在新媒体、自媒体的运用程度,设立专属网站、博客及微博,占据网络宣传阵地。
相关专题 |
· 中国共青团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