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青年社会组织、榆林市、引导青年、服务青年、把握青年需要、促进青年成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一、工作背景
青少年是社会中最活跃的一个群体,社会的进步与青少年的发展息息相关。青少年社会工作就是一种以青少年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近年来备受关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广大有志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青少年社工协会从榆林市青少年发展现状出发,探索新时期适应榆林市本地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的新模式。
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给当今青少年一个错综复杂、动荡不安、充满诱惑、需要不断做出抉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青少年一方面增长了见识、增加了才干、享有机遇;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无数挑战和诱惑、他们在矛盾和困惑中不断努力和选择,同时,青少年也暴露出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吸毒、自杀、网瘾、厌学、犯罪等各种心理问题,阻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青少年社会工作也就应运而生,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在专业的价值观指导下,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动机需求、兴趣爱好,社会工作者充分运用专业的理论、方法和技巧,以帮助青少年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恢复身体和素质全面发展的一种服务活动和服务过程。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推动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沿着更加良性的轨道,往持续、纵深的方向发展,是当前政府、共青团和民间社会工作者所必须进行相关研究和探索的。
二、榆林市青少年发展现状及应对思路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的有关精神,了解青少年发展现状,研究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在青少年社会服务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榆林市推进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阳光行动”青少年社会工作项目前,榆林市青少年社工协会开展了历时两个月的调查,主要采用社区观察、个人和小组访谈以及问卷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如下:
(一)身份认同差,生涯规划缺乏
根据社会心理发展理论,青少年在面对生理及心理、智力及情绪的转变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状况,尤其可能会出现身份认同危机,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增强自我效能感来寻求自我身份认同,明确自我概念。否则,青少年就会对未来缺乏规划,丧失目标建立和抉择的能力,继而影响日后的生活、学业或工作。
在访谈中了解到:很大一部分青少年因为文化课成绩较差,倍受老师和家长批评,不断地受到挫折和失败,自我效能感日渐降低。调研数据也表明,大部分青少年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尚未明确,48.2%的非在校青年、43.5%的在校青年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61.7%的非在校青年表示“如果开设就业指导与培训课程”,希望学习“如何认识自己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
从以上数据可看出,不管是非在校青年还是在校青少年,自我效能感低下、身份认同危机同样存在,而由于缺乏相应的生涯规划,使得青少年在发展动机、个人能力、身份认同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就业。
(二)情绪管理弱,舒缓方法缺失
情绪管理一般包括识别自己和别人情绪的能力;表达情绪的能力;处理负面情绪和应付逆境的能力。掌握情绪管理的能力对青少年正面积极的发展有所裨益。通过情绪管理,个人可以妥善处理人际关系,较易与别人建立正面关系,并有效地面对挑战以及实践个人目标,即是说,促进青少年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有助于青少年正面人生价值观和意义的建立。
然而,在调查中发现,青少年情绪管理的能力并不理想,他们的情绪容易起伏涨落,并出现许多情绪问题。在校青少年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学习,占90.1%,觉得压力很大的占46.2%,其中又有1/3的青少年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压力。而非在校青年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就业,觉得压力很大的占63.1%,其中又有1/2的青少年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压力。仅有34.6%认为自己的压力得到缓解。总的来说,青少年不管面对学业还是就业问题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压力,压力本身并不是坏事,但压力无舒缓之处则容易产生新的问题。
(三)社会关注低,联系归属缺乏
根据社会生态系统及社会支持网络的观点,青少年成长受到他们身处的几个主要系统——包括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需要从这些系统中获得足够的支持。在调研中发现,目前青少年从这些系统获得的支持是比较弱的,这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他们从各系统获得的支持现状如下:
1.家庭系统:与父母的双向互动缺乏
很多研究显示,青少年若能与父母建立及维持稳定与良好的关系,会对他们的成长适应和健康发展有所裨益。根据依附理论,有深度而高素质的亲子互动可使子女依附于父母,能有效阻止青少年从事犯罪活动。
数据显示,目前青少年与家长沟通每日仅半小时,话题主要是身体、学习状况,2/3 的家庭几乎不会聊及子女的心事,一半左右的家庭关系不能称为“好”。同样,在家长群体中,近80%的家长在与子女沟通时“遇到了难题”,“教育子女问题”也成为家长最操心的问题(占56.7%)。不难看出,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在广度、深度上都受到时间、内容、技巧的限制,青少年从家庭得到的支持尤其是情感支持的不足直接导致他们对家庭的归属感不强,经常见报的青少年离家出走,沉迷网络,违法犯罪行为也就不难理解。
2.学校系统:学业以外的关注缺乏
学校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是青少年迈入社会前最重要的支持系统之一,对促进青少年正面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而教师的角色对青少年的道德观念以及亲社会抑或反社会行为有直接影响。
数据显示,有27%的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16.2%的学生在文艺方面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希望通过学校获得发挥和发展的平台,但受整体教育制度的制约,教师在学业以外能够给予的支持不多。据教师访谈内容显示,教师对于学生学业以外的支持需要也有一定的了解,但限于教学任务、教学时间、教学角色的影响,无法全方位地为每个学生提供多元化服务,尤其是在学生的情绪行为处理上,仅有1/10的学生认为老师在情绪问题上能够给予他们支持。这导致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仅仅停留在学习上,学业以外的沟通仅占双方沟通的5.3%。
3.社区系统:满足需求的服务缺乏
除了家庭和学校之外,社区是青少年成长又一个重要阵地。无论对于在校还是非在校的青少年,社区都是他们主要的活动场所。
目前,社区层面为青少年开展的服务最多为“传统节日活动”、“志愿活动”、“文娱表演”,但对于青少年来说,仍有超过1/2的青少年认为社区的服务不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尤其是针对非在校青年人。青少年希望社区能够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贴近实际,不同类型的服务。但在与街道和社区工作者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要兼顾繁杂的行政工作、跟进许多补救性工作,社区工作人员无法抽出时间、精力、资源来开展能够吸引青少年的活动,同时,专业知识的限制也无法使他们能够长期有效地提供服务。对于待业或者即将就业的青年,街道和社区目前只是提供一些就业信息和技能培训。对于青年所反映的非常需要现时的职业规划以及心理调适等方面的辅导却十分缺乏。
应对思路
青少年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困境是正常的现象。社会工作拥有一套成熟的专业的工作手法与理念,在开展青少年事务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能够有效地解决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难点问题,能够更好地满足青少年的多元需求。针对目前榆林市青少年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现有开展的各种青少年服务的不足之处,可以从分析得出的以下几点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的新趋势出发,把握好工作重心,实行有效的策略。
(一)挖掘多层潜能,增强身份认同;深化发展动机,指导生涯规划
如调查显示,目前青少年的身份认同主要来自于学业的成绩,往往在学业上不能冒尖的同学,自我效能会比较低,身份认同处于身份接收或身份迷失混淆状态,容易导致其缺乏学习或就业动机,同时也缺乏生涯规划。社会工作者可以挖掘其多层面的潜能,让青少年在学业之外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能力感,并且更多地接纳和欣赏自己,增强整体的自我效能感,进而增进自我认识,增强自我身份认同。同时,还可以协助青少年深化学习和就业动机,对未来做出明确的生涯规划,为自己订立可行的目标和达成目标的计划,帮助他们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处理自我挫败的非理性情绪,增强自我效能信念。
(二)培养抗逆能力,控制情绪管理;强化沟通能力,舒缓各方压力
调查显示,无论在校还是非在校青年的压力状况都令人担忧,加之没有适合的舒缓压力的渠道,发生心理危机的机率大大增强。非常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协助,具体如下: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工作站和小组活动提升青少年的抗逆能力,这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提升安全感,培育个人与重要他人(如家长、同学和老师等)的关系和强化自我个性,即接纳和欣赏自己,提高自我评价,寻找肯定自我的技巧;二是提升独特感,通过对比自己的理想、真实的自我,确定一致的自我身份;三是提升方向感,探讨社会的期望及影响因素,发展和强化他们的自我身份,这三方面可以提高青少年应付逆境的情绪管理能力。另外,还可以协助青少年换位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学习情绪的反映和沟通能力,并通过个案工作,协助其走出情绪困扰,舒缓各方压力。
(三)整合系统资源,提高社会关注;丰富互动形式,促进联系归属
青少年需要适应迅速而全面的生理和心理的转变以及由此诱发的各种成长危机的发展阶段特征表明,青少年非常需要家庭、学校和社区等系统的支持。通过调查发现这三个系统在主观上非常希望给予青少年更多的支持,但因为一些客观限制导致了实际支持与青少年需求之间的落差。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协助这三个系统更好地突破客观因素的限制,切实提供对青少年的帮助。措施如下:
1.在家庭方面,为家长提供关于青少年成长特点以及与其沟通相处的知识、技巧的工作站或教育性课程,增强其对青少年的情感支持和引导。
2.在学校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利用专业知识,开展生活体验教育,帮助学生发展除了传统的语言文字及数学逻辑之外的其他特质;同时,可以给予学生更多发展性的支持,如开展一些成长性的小组,协助学生解决学业、情绪及社交上遇到的困难;此外,还可以对一些有行为偏差的学生进行个案辅导,增强这些学生的自我认识,激发他们的能力。
3.在社区方面,社会工作者利用社区现有的场地和资源,为青少年举办有吸引力的活动以满足青少年的不同需求。另外,对于待业或者即将就业的青年,社工可以搭建学校、工作、企业和社区的沟通平台,充分给予青少年必要的就业准备,包括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认识自己,做好职业规划,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以及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毕业即失业、就业即失业的风险带来的心理负担。
三、工作目的及具体目标:
(一)工作目的
社会工作的伦理价值认为,社会应该为个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而每个人生来平等,都有发挥自己潜能的需求和可能。所以,本工作的终极目的是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理论体系,结合本市青少年目前面临的主要需求,通过团体活动、成长小组、工作坊、个案辅导等方法,帮助青少年丰富和完善知识、人格、人际交往和角色认同,以探寻帮助青少年达到在心理、生理、感情、就业和社会诸方面的全满和协调。
(二)具体目标
(1)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表现符合社会所规范之性别角色期望。 ?
(2)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
(3)追求个体的情绪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 ?
(4)自谋其立,寻求经济独立。 ?
(5)对未来的生涯作准备。 ?
(6)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 ?
(7)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与追求理想和抱负。 ?
(8)对未来的婚姻和家庭作准备。 ?
(9)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四、工作介入方式
我们的介入方式旨在建立一个“家庭—社区—学校—网络”共同参与的立体多维的干预模式。
1、 提供服务:利用专业优势提供法律援助、心理咨询、困难帮扶等服务。利用社会工作手法,组织各类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充实丰富青少年校外生活,吸引社区青少年参与各类活动。
2、 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点面结合,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1)举办关于家庭教育的讲座。
(2)与社区学校联系,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团体活动。
(3)通过热线和驻校、驻站社工甄别在成长阶段遇到困惑的适龄青少年(8-10人),并有意改变现状的青少年参加成长小组辅导。
(4)通过热线、司法系统、社区、学校选择三失(失足、失学、失业)重点青少年进行个案帮扶。
3、 社会倡导和媒介宣传:
(1)编纂发行相关书刊。
(2)推广普及未成年人法律和心理知识。
(3)利用各种媒体和网络做好青少年权益维护宣传倡导。
五、工作进度
工作从8月份开始试点实施,在桃园小区和金阳小区开展社区社工站试点,在佳县一中和佳县程家沟小学试点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榆林中学和榆林市职业技术学院试点开展校外支援工作,各项试点工作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受到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六、一些值得推广的做法和经验
1、创新社会管理:动员民间社团组织参与社会服务,民间社团目前积极性高,专业化程度高,工作热情充足。如榆林市青少年社工协会等民间组织的成员大多是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师组成,借鉴了广州、北京、香港等地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有很好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
2、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探索一个出资方(政府)、一个监管方(主管单位)、一个实施方(社团)的工作机制。让政府购买服务规范化和科学化。
3、社工加义工的工作模式:用专业社工策划、设计工作项目,带动义工参与服务,既提高了工作专业化质量,又节约了经费,减少了开资。
4、动员各方社会资源参与:政府、学校、社区、企业、社会组织、慈善基金会、媒体等各方力量凝聚一起,直接将青少年社会问题社会化,动员社会各界一起集中力量解决。
相关专题 |
· 中国共青团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