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东华大学、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创新活动形式、打造组织品牌、社会实践、志愿服务
一、项目背景
上海电视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简称“两节”,分别创办于1986年与1993年。2004年,东华大学外语学院与上海电视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首次合作,同时上海电视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也正式成为了东华大学外语学院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实践育人基地。今年(2014年)是东华大学外语学院“两节”社会实践育人基地成立的第十年。每年6月,外语学院派出140多名学生志愿者服务于“两节”外事接待陪同翻译、论坛、金爵奖评奖助理、开闭幕式等岗位。十年来,外语学院学生志愿服务的优异表现,受到海内外来宾和组委会的高度赞扬,并且多次获得“志愿者工作优秀组织奖”。此项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让学生增长见识,也能在实践过程中树立学生服务社会的高尚品德,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项目开展
上海电视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岗前选拔培训、线下实践活动、线上展示活动与表彰总结大会。
岗前选拔培训,“两节”志愿服务专项负责教师在易班上发布实践岗位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报名。学院组织面试、选拔、培训约140名左右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志愿者,并结合每位同学自身的意愿和专业特长,灵活调配志愿者的活动时间,分配合适的岗位,满足“两节”的工作需求。学生实践岗位主要有:陪评委审批、字幕翻译、会刊编辑、媒体宣传、“两节”来宾注册、外事接待等等。为保证此项社会实践活动有序高效的开展,“两节”组委会和学院联合组织了“两节”志愿者岗前培训大会,动员学生志愿者们积极参与。各位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主要就实践过程中的工作注意事项、着装礼仪、安全知识和外事接待等进行培训。
线下实践活动,是上海电视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每年,东华大学外语学院学生志愿者服务于陪评委审批、字幕翻译、会刊编辑、媒体宣传、“两节”来宾注册、外事接待等岗位。根据这些不同的岗位,学生志愿者们的工作内容也是不尽相同。比如,对于嘉宾注册的学生志愿者来说,他们需要在官方注册点(如上海影城)常驻,解答来宾们的各种问题;对于外宾陪同的学生志愿者来说,他们就是嘉宾在上海的中国助理,需要全程参与嘉宾在上海的日程,从官方开闭幕式的红毯、新闻发布会、论坛到其他的上海行程,这些志愿者们需要无时无刻陪伴在嘉宾身边,随时应对一切突发状况;而对于翻译字幕组的学生志愿者来说,他们需要在幕后完成每部海外影片、海外电视剧的翻译以及上海电视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会刊制作等。从前期几个月的准备时间到后期开幕的近十天,外语学院的学生志愿者们可能都经历过早晨上班半夜下班、三餐时间不定的考验,但是正是从这些考验与实践中,学生志愿者们逐渐树立起服务社会的高尚品德与超强的责任心。
线上展示活动,主要包括微信公众平台、易班、校内报纸、学校官网以及社会报纸的宣传与展示。微信公众平台——“两节”志愿者平台(账号:dhuflcv)是今年线上展示的新亮点。微信平台一创建,就得到了学生、家长、校友和老师的广泛关注,粉丝量每日剧增。微信平台每天推送常规板块有我在“两节”的日子、上海电视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相关新闻报道、每日“两节”Q&A、天气预报等等。除此以外,微信平台的负责团队也会根据每一天发生的热点进行随机调整,如推送重要的头版头条——外语学院及团委老师现场慰问志愿者等。今年是东华大学外语学院与“两节”组委会合作十周年,学院举办了十周年纪念专题系列社会实践活动“那些花儿,那年两节”。通过每日推出一个子活动与志愿者和关注者形成良好的互动:历届“两节”实践活动的志愿者分享感悟,与大家分享实践之路的酸甜苦辣;“两节”志愿者照片和寄语活动,袒露肩负重任的“两节”志愿者的心声;“教师在两节”专题报道,发挥教师志愿者在“两节”中的榜样作用;“两节”志愿者平台吉祥物征集大赛,憧憬“两节”合作的第二个十年;最美祝福语征集大赛,为“两节”的现在和未来送上最美的祝福。如此,不同岗位的学生志愿者都能够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了解到每日的“两节”热点;而关注的校友、家长等也能通过这个平台了解到学生志愿者们在“两节”这个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点点滴滴。而其他平台如易班,“两节”志愿服务专项负责教师每年都在易班上发布志愿者岗位信息,培训信息,我在“两节”的日子等,方便学生及时获取信息。
表彰总结大会,“两节”闭幕后,教师总结志愿者在“两节”实践活动期间的表现,表现优秀的志愿者会受到表彰和鼓励,他们也会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今后的志愿者们。同时,学院领导也会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提出希冀。另外,学院为保证上海电视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学院联合学校教务处、学生处、后勤集团等相关部门,将“两节”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到实习环节,调整课程安排,确保每年的5月开始,英语系的大三本科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两节”服务中去。
三、项目影响
1. 通过上海电视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外语学院凭借丰富的语言专业优势,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实践与服务积极性,尤其是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上海国际电影节”和“上海电视节”为服务平台,以学生党支部为抓手,选派优秀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两节”,促进大学生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从而发挥专业优势,开创服务先进,营造良好的校园实践氛围。在影视荟萃的国际盛典中,学生通过亲身感受中国影视产业的发展培养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在各自岗位上的点滴奉献培养敬业精神,通过真诚待人严守承诺培养诚信品格,通过尊重异族文化与人为善,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2. 上海电视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充分提高了外语学院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由于外语专业的教学模式仍以老师授课、学生听课为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得不到真正的锻炼。而上海电视节上海国际电影节正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契机与实践平台,因为上海国际电影节和上海电视节有较多外籍人士参与,包括美、英、澳、日、韩等等。外语学院选拔语言能力好、服务能力强的学生参与到上海电视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实践活动中去,包括注册中心、外事接待、两节论坛、开闭幕式等岗位。通过整个服务过程,外语学院的志愿者们将“知”与“行”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可以说,上海电视节上海国际电影节这个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方便他们在志愿者服务中锻炼自己的语言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满足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我的愿望,增强学习活力。国际友人是语言学习的“活教材”,志愿者活动是检验学习成果的“试金石”。通过感想反馈,学生志愿者们也普遍反映“两节”志愿者经历提升了自己的语言能力,并加强学生进一步学精语言的信心和决心。
3. 通过上海电视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志愿者拓展国际视野。
“上海电视节“和”上海国际电影节“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影视界盛会,每年吸引近万名中外影人造访上海,展现其多元包容的特色。无论是参与国际电影论坛,还是接待中外记者,陪同四方来宾,都有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理解、沟通和竞争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拓展国际视野,树立世界眼光。在与国际友人的交流中,加深不同文化之间的认知和了解,进而交融,提高合作效率,营造和谐氛围。
4. 通过上海电视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上海电视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志愿者活动对学生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部分岗位不仅考验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更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有高要求。部分前期岗位学生由于以前没有参加过实习,抱怨工作压力大,强度高,一时难以承受。经过老师的开导和鼓励,学生才逐渐调整心态,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所有岗位都需要参与的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配合带教老师的工作,积极沟通,提高人际交往素质。另外,上海电视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分别以电视、电影两种艺术形式为载体,因此这项社会实践活动也引导学生关注影视艺术发展,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通过上海电视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展示东华形象。
通过“两节”的实践活动,东华大学外语学院的学生在展示东华大学形象,推进学院品牌建设,扩大学校学院知名度等方面亦有较大发挥空间。外语学院学生凭借较好的服务态度、优秀的服务素质、出色的专业技能以及踏实肯干的精神,展现了东华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后期在与国际友人的交流和学习环节中,更可以在文化交流中,实现文化互学和文化交融,继而推广学院品牌,提升学院办学层次和目标。十年来,外语学院学生以优异的表现,赢得海内外来宾的一致好评,学院连续多年获得“两节”志愿者工作优秀组织奖,受到团市委领导的肯定。
6. 通过上海电视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就业。
“上海电视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的经历为即将面临毕业的高年级学生提供宝贵的就业契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选择心仪的岗位,这无疑为学生将来就业积累实习经验,增添就业筹码。有部分负责外事接待的学生通过在“两节”中参与嘉宾陪同口译、同声传译等获得了更好的企业实习机会和口译兼职机会。此外,有几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自己未来的老板,因其优秀的志愿者表现被直接录用。还有学生在志愿者活动中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踏上了电影之路。
相关专题 |
· 中国共青团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