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全国基层团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共青团无锡市崇安区委员会——分类服务重构工作格局 区域团建助推项目升级

2014年09月26日08:3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共青团无锡市崇安区委员会——分类服务重构工作格局 区域团建助推项目升级

【关键词】县区、江苏无锡、服务青年、团组织建设、激发组织活力、扩充工作力量、区域化团建分众式服务工作体系、分类服务开放互动

崇安区是无锡市的中心城区,面积16.48平方公里,下辖6个街道办事处、39个社区,企事业单位近10000家,商务楼宇80多幢,大型主题规模市场12个。总体来看,具有“三多一大”的特点,即:驻区单位多、组织类型多、商业网点多、人口密度大。在这种社会结构形态下,单纯依靠传统的“单位团建”模式,无法实现团的组织和工作的有效全覆盖,基层团组织做青年群众工作的基础不够实、动力不够强、底气不够足。针对这些情况,团无锡市崇安区委以打造“服务型团组织”为目标,在扎实推进街道组织格局创新和乡镇(街道)“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团省委“五联五化”要求,认真落实团市委统一部署,实施“区域化团建”,打破区域、行业、层级、所有制界限,通过“分众化服务、开放式互动”的模式,力促团的工作力量、工作资源、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在街道区域内重新组织和有效对接,逐步实现从纵向结构、线性管理向纵横交叉、条块结合的模式转变。

一、探索与实践

第一步:分类工作对象,把握青年实际需求。团区委按照工作地点、需求特性等元素,将辖区青年归类为市场青年、都市商圈青年、新市民青年和重点青少年等四类重点群体,并通过“走基层、听心愿、转作风、办实事”活动掌握了青年群体在“职业发展”、“婚恋交友”、“社会融入”、“成长护航”、“教育培养”、“文体公益”等六个方面的普遍性需求。在此基础上按照街道实际情况,将其辖区内相对聚集的一类青年群体定为其主要工作对象,由于考虑到崇安区是中心城区,面积相对较小,各街道辖区也相距不远,所以不同于以往每个街道“各扫自家门前雪”的状况,团区委要求每个街道都能集中资源针对某一类群体开展服务,并辐射覆盖全区的同类群体,以此打破旧有的条块分割和区划限制,实现全区团青工作的互为补充和全局提升。

第二步: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区域团建合力。随着工作的深入推进,我们发现基层团组织现有的工作力量、资源、平台和项目已远远不能满足青年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条块合作、区域协同成为了基层团组织的迫切需求。团区委以实施“区域化团建”工作为契机,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索转型。一方面探索体系转型,实现从自我封闭向区域开放转变,在区级层面,由团区委牵头,针对辖区各类青年群体的需求,成立由公安、社保、日报、电信、邮政、火车站等6家市属驻区单位团组织,广电、卫生、文化、地税、民政等5家市属非驻区单位团组织,欢乐义工、普济公益、魔时网等3家青年自组织以及商院、电大2所高校团组织组成的崇安区区域大团建协调委员会,同时下设6个街道区域青年工作共建委员会,推动市区两级条线团组织与所在区域的街道结对共建,覆盖90家企事业单位以及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直属团组织,开展“创优品牌进基层,助力团建创新;资源下沉进基层,助力科学发展;团青骨干俯身进基层,助力配强基层团干部队伍”为内容的新一轮“三进三助力”活动,构建了以街道团组织为核心、社区团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团组织和共建单位团组织共同参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区域化团建格局。另一方面探索机制转型,实现从各自为政向共建互动转变,通过《区域青年工作共建委员会细则》的制定,明确了“联片抓团建、优势抓互补、资源抓共享、合力抓共建”的工作思路,并要求共建委员会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区域内团建课题研究,为区域化团建的深化和发展出谋划策,逐步建立健全了机关、街道、社区、驻区单位、共建单位等团组织之间的沟通协调、共建互动机制。

第三步:立足区域实际,推出特色品牌项目。在划分重点目标群体、整合各方资源的基础上,团区委要求各街道团工委围绕目标群体的普遍需求和突出特点,推出了一批指向明确,切合实际的特色工作项目:广益街道团工委针对辖区内专业市场众多,集聚大量市场青年的特点,打造 “市场团建大联盟项目”,联合共建委员会成员单位地税第一分局、工商崇安分局、市社保中心在各大市场设立“市场团建百宝箱”,服务市场青年业务提升、就业创业等需求;位于商圈核心地带的崇安寺街道团工委立足辖区内高收入、高层次、高压力的高知白领楼宇青年众多的情况,充分借助区域内企业和社会资源推动区域化团建,打破行业、产业、楼宇、所有制之间的界限,打造“无锡曼哈顿”商圈团建,通过微电商创业培训、英语沙龙、单身青年俱乐部、音乐梦想空间等项目,提升了共青团在青年工作集聚地的活力与生命力;上马墩街道团工委则另辟蹊径,在街道党工委、辖区企事业单位支持下,由街道团工委牵头,以区域化团建为平台,通过活动共建、荣誉共享、平台共用等方式凝聚各辖区单位,搭建青年交流、交友的信息平台,并从思想引导、人才培训、提升能力等方面入手,全力实施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广瑞路街道辖区内聚集了大量新市民青年,街道团工委充分依托区域化大团建工作平台,吸纳教育、医疗、劳动保障等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成员单位,整合多方资源帮助新市民青年解决创业就业、婚恋交友、学习成长等遇到的难题;而情况与之相仿的通江街道团工委则将主要目光聚焦在新市民子女这一群体身上,在原有的如“红星塔教育园”、“乐环保-青少年绿色方舟”等工作项目基础之上,重新梳理,借力区域化团建,整合原有团青工作,与交巡警大队、金陵大饭店、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等单位合作,推出了“彩虹梦工坊”青少年成长空间项目,开展各类体验式教育,力求从学业辅导、亲情陪伴、心理疏导、感受城市、兴趣培养等各方面为新市民子女提供关爱服务;除了这些群体以外,重点青少年群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全区6个街道中江海街道辖区内此类群体的比重较高,江海街道团工委将辖区范围内公、检、法、政和职介、精神卫生中心等相关单位团组织纳入共建委员会,联手打造以“就业创业助力计划、成长课堂、心蕾助学、阳光心灵、护航成长”为主要内容服务重点青少年群体的“绿丝带工作室”。在区级层面,团区委还通过大团建协调委员会,与成员单位达成战略合作,联合打造了“青春微公益”、“行知崇安”寻访实践、“率先小主人 邀约党旗下”党团队手拉手以及都市男女风尚交友等一批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项目,并与广电合作推出“我是你的眼”为盲人讲电影项目,与广通数字移动电视公司共建“希望来吧”之“光影间体会童趣”项目,与医管中心筹措“爱心小药箱”项目,地税、商院还选派12名优秀青年骨干赴崇安各街道团工委挂职锻炼。

二、启示与思考

区域化团建为基层团建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格局和方法,把隶属不同系统、掌握不同资源、联系比较松散的团组织组成了紧密型的团建共同体,将全区的团建“小循环”变为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的团建“大循环”,基层组织体系从以往的本单位、本系统内部,向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拓展,从以往的人员固定、边界分明、自我封闭向区域化、开放型转变。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突破、融入和服务”是区域化团建工作的关键,也为新形势下做好青年群众工作带来了有益的启示与思考。

1、创新为魂,突破——激发了活力。突破了传统的“单位团建”限制,以“区域不变”应“单位万变”,通过统筹的办法,把各领域基层团组织建设联动起来共同推进,破解了团建工作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难题。共建委员会的成立和运转,切实增强了驻区单位参与区域发展、推动区域共建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更使得机关、街道、社区、“两新”组织、其他行政组织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在以往靠面子、靠感情维系沟通的基础上,多了靠组织、靠制度协调约束的渠道和保障,激活了全区范围内团建工作的每个细胞。

2、发展为根,融入——增强了动力。共建委员会完成了区域化团建的形态构建,团组织与团组织之间、团组织与社会之间良性互动、融入融合,推动了各个团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同时共建委员会这把“金钥匙”,开启区域资源“大宝库”,让人才、信息、技术等各类资源从单位“走”出来,在区域内“动”起来,在全社会“转”起来,释放出了更加巨大的能量和动力。

3、青年为本,服务——凝聚了人心。区域化团建工作重视和引导各类团组织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推动组织互联、工作互动、功能互补,整合、协调各种资源,为各类青年群体提供生活、权益、文化等多种服务,建立了联系服务青年的工作体系和平台载体,以更加柔性的方式开展青年工作。为辖区内各类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联系青年、服务青年提供了最直接、最现实、最广阔的平台。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