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机关 江苏常州 引导青年 维护青少年权益 创新活动载体 激发组织活力 关爱新市民子女志愿服务 与爱童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劳动力来到城市,他们的子女也跟随父母踏进了现代化都市。然而,由于传统观念、生活习惯、文化认知等方面的差异,加上父母因忙于生计忽视对子女的看护和必要的教育,许多新市民子女面对陌生环境产生了诸多负面心理情绪,给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障碍。为此,常州市民防局团委以新市民子女占学生总数超过85%的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为主阵地,创设“基地+活动”模式、组织“青年+学生”群体、充实“服务+需求”内容,努力让关爱新市民子女的活动更持久、更广泛、更有效,让新市民子女真正感受到常州新家的温暖。
一、背景与起因
近年来,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的子女也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特别是在融入城市生活的过程中,孩子们往往容易出现认知偏差、情感失落、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2012年以来,常州市民防局团委以“与爱童行”为主题,以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为基地,广泛发动和组织民防系统的青年志愿者,深入开展关爱新市民子女志愿服务活动,引导新市民子女子女在活动中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学会感恩,陪伴他们健康成长。
二、做法与经过
(一)打造“基地+活动”模式,让关爱行动更加持久
一是建设有形基地。2012年3月,常州市民防志愿者服务基地在丽华三小成立,作为志愿服务的深化和延展,2013年5月,常州市民防局团委又再该校成立了全市首家民防生命学堂。两大活动阵地的建立,为常州民防青年参与志愿服务、融入社会发展、奉献民生福祉提供了崭新舞台,更是民防志愿服务常态化、生活化的生动体现。
二是策划有神活动。着眼活动的长期性,分阶段分步骤设计系列活动,每次活动围绕一个方面,从精神陪伴到互动交流,从困难资助到相互激励,从科普宣传到实境体验,塑造新市民子女全方位的精神支柱。
三是争取有力保障。“与爱童行”项目得到了团市委、市民防局和丽华三小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活动开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自活动开展至今,已累计投入资金逾3万元,参与人数超过2000人次。
(二)组织“青年+学生”群体,让关爱行动更趋广泛
一是组织发动各类青年。我们通过组织推报和个人自荐申报相结合的方式,在民防系统所辖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招募“与爱童行”志愿者,并根据活动要求不定期接受其他社会组织或非在册志愿者参与。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参加“与爱童行”活动的各类青年志愿者超过500人次。
二是分类覆盖学生群体。丽华三小绝大部分学生为新市民子女,但他们个体差异较大。为让更多的新市民子女参与到活动中来,我们采取分类分批的方式开展活动。如开展“雨荷娃乐过常州年”、“探索城市文明,乐当常州主人”等活动时,重点选择了一批学校小记者和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的学生;在“六一”游园活动中,重点为一至四年级的孩子提供志愿服务;而开展爱心捐赠活动则遴选了家庭困难急需帮助的学生。此外,在开展民防生命学堂教学时,我们采取分块包干的方式,将参与志愿服务的宣讲员分配到授课教室,定人定点,定制课程,尽可能照顾到更多新市民子女。
三是吸纳扩充社会力量。随着活动深入和宣传见效,“与爱童行”活动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活动中不时有新成员加入进来,他们有的是志愿者的亲戚朋友,更有一些则是慕名而来。在“与爱童行”爱心义卖义拍活动中,包括艺昕童画在内的多家商业机构及其业主也纷纷捐款捐物,奉献自己的爱心。活动至今,先后有30余名社会人员参与了此项爱心活动。
(三)注重“服务+需求”内容,让关爱行动更富实效
一是注重学生个性需求。每次活动前,我们都会与校方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学生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开展活动。例如,得知因父母整日在外奔波,许多孩子对常州几乎一无所知,我们便组织了近50名学生,在青年志愿者的陪伴下,参观了常州民防科普教育馆、常州规划馆、常州博物馆等地。“六一”节当天,志愿者们走进孩子们的课堂,和他们一起过节玩游戏。新学年伊始,我们发动青年将家中闲置的物品捐献出来,举办爱心义卖义拍活动,并将所得的款项全部捐赠学校用于资助贫困学生。课余时间,我们组织志愿者来到设在校园一角的“雨荷农场”,和孩子们一起种菜收菜,听他们讲劳动心得。新春佳节前夕,我们还与留守常州的学生一起包饺子过大年。
二是注重青年作用发挥。当代青年热心社会公益,也具备一定的反哺能力。为此,我们利用周末、下班后等工余时间,组织青年参与“与爱童行”活动,得到了大家的积极支持。活动中,有些志愿者感觉这样的活动很有教育意义,不仅自己踊跃参与,还把自己的孩子带进了活动,与新市民子女同玩同学同劳动。
三是注重群体互动交流。由于大部分新市民子女在家与父母交流时间较少,生活中缺乏精神陪伴,因此我们在每次活动中都特别突出志愿者与学生群体的互动交流。有的在活动中结对交流,有的在课堂上提问交流,还有的在课后书信交流。一两次活动下来,许多志愿者和学生不仅相识,更在活动中成为了朋友,甚至有的还彼此交换了QQ等联系方式,实现经常性沟通。
三、成效与反响
“与爱童行”关爱新市民子女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为丽华三小的孩子们带去了生活的必需和精神的快乐,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民防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展示了民防青年的慈善志愿和民防职工的精神风貌。该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普遍认同,人民网、中国网、中国共青团网、新华报业网、江苏文明网、常州电视台、常州晚报等新闻媒体以及《中国人民防空》、《江苏民防》等专业杂志都对活动予以了关注和报道。该活动也相继获得常州市共青团创新创优项目一等奖、常州市优秀特色科普活动等殊荣。
四、主要启示
活动是共青团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团组织实现工作意图和工作目标的重要形式和载体。而要使团的生命力更加旺盛,则应使活动更具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多年来,我们为“与爱童行”活动付诸了很多想法,也收获了很多快乐,更见证了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成长。
一是组织的引领作用更强。团活动不仅要有形式,更要有内容、有意义。“与爱童行”活动立足关爱农民工子女这一社会热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团员青年投身社会活动,帮助社会化解难题。注重把有意义的活动做得“有意思”,让团员青年从“要我来”变成“我要来”,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结合活动对象需求适时增加内容,努力抓好长效活动,让团活动更具生命力,也让团员青年在活动中更有归属感。
二是团干的工作能力更强。团干部是活动的核心,在“与爱童行”活动中,基层团干部充分凝聚智慧,碰撞思维火花,精心设计活动,努力让每一次活动都能有所新意,每一个活动都能具体可行,团干部的创意策划、沟通协调、组织执行等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极大提高,组织活动的经验也更加丰富。
三是团队的合作意识更强。对于许多从事技术工作的青年来说,日常工作往往埋头局部领域,对身边的事物、外界的变化关联度和关注度相对较低。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把许多一线青年纳入全新的团队,为他们设置合作项目,引导他们跨出自我的小圈子,投身项目团队,彼此间加强沟通,取长补短,许多青年从陌生到熟悉,从合作到和睦,实现了组织凝聚的目的。
四是青年的服务功能更强。踏上工作岗位后,许多青年想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但往往缺乏有效的途径。“与爱童行”采用志愿服务的方式,为青年反哺社会搭建了平台,让青年能在工作之余参与社会活动,倾情奉献爱心,并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提升和传递正能量。
相关专题 |
· 中国共青团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