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安徽師范大學國土資源與旅游學院團委創辦的“國旅風華”團學骨干論壇始於2010年,四年來經整合提升,已由原來的院級團干培訓班擴展成全院團學骨干青年理論學習、技能培訓、志願服務、交流研討的重要平台,培養出了一大批杰出學子,如全國“自強之星”提名獎獲得者、安徽省十佳大學生、安徽省十大杰出青年志願者王娟,全國第十四、十五、十六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黃翠婷、王美、李穎、劉冠琪、王琪琪,“益暖中華”—谷歌杯中國大學生公益創意大賽獎學金獲得者張梓桐等;同時,2010年,時任團委書記施華轉老師榮獲蕪湖市首屆“十大慈善人物”獎﹔2012年,院團委下屬愛心者協會被蕪湖市民政局、慈善總會授予“蕪湖慈善獎”愛心單位榮譽稱號,並頒發“蕪湖慈善獎”杯﹔2012年被蕪湖市婦聯評定為蕪湖市“巾幗志願服務示范基地”﹔在蕪湖市2013年度志願服務表彰大會中,又榮獲“卓越貢獻獎”。
一、項目組織開展與成效
一個中心:該論壇服務於全校人才培養方案,立足於專業特色及素質拓展,以培養信仰堅定、作風扎實、能力卓越的青年大學生骨干為中心任務。
兩個階段:論壇每學年舉辦2期,第1期於10-11月開展,重在培養骨干工作技能及協同創新能力﹔第2期4-5月開展,重在培養骨干理論素養及自主研討能力。
三個層面:論壇覆蓋面實現了“3個3”,即涉及大一至大三3個年級,團委、學生會、社團3類組織,院級、班級、團小組3級維度,先后參與論壇活動的團學骨干人數高達550余人。
四種路徑:為了確保骨干參與及提升的實效,論壇創新了開展形式,如攝影、寫作、電腦等技能培訓,專家領導講座,校內外骨干交流研討,社會實踐及服務等。
已邀請開展的專家講座有全國“師德標兵”、全省“優秀德育工作者”、碩士生導師路丙輝副教授的《我們的大學何以不是夢》,安徽師范大學黨委學工部部長、學生處處長台啟權老師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成長路徑》等﹔全國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我校優秀學子的杰出代表吳青山,蕪湖市2011年度“十大慈善人物”暨“十大新聞人物”程志華先生,也應邀參加“國旅風華”團學骨干論壇,暢談志願服務與奉獻人生。
同時,為了拓展團學骨干的組織實踐及協同創新能力,論壇還邀請安徽工程大學體驗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薛保紅老師開展了戶外體驗式互動培訓項目,以“抱團組隊”、“跳躍對抗”、“穿越電網”等喜聞樂見的活動設計,著力培養團學骨干們的“領導力、創新力、協調力”。
每年,論壇還會依托學院社團骨干,組織開展迎新導游、禮儀服務、賽事服務、雷鋒導游、防震減災知識宣講等眾多志願服務活動,並要求骨干們以座談、演講、征文、論文、筆談、新聞稿、思想匯報等形式,以QQ群、飛信群、博客、微博、網站等平台為交流載體,引導他們學方法、找思路、樹榜樣,並實事求是地運用於工作實踐之中。
五大成效:
1、培養了一批優秀大學生典型,如全國“自強之星”提名獎獲得者、安徽省十佳大學生、安徽省十大杰出青年志願者王娟,全國第十五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王美,“益暖中華”—谷歌杯中國大學生公益創意大賽獎學金獲得者張梓桐等﹔
2、鍛造出一支忠於黨的教育事業、熱愛團的任務崗位,勝任學校、學院團學工作,善於推動學生群體健康、文明發展的骨干隊伍﹔院團委下屬學生會及各社團,年年獲評校級“十佳”及“優秀”稱號﹔
3、作為團校的形式,既實現了對大學黨校培養的補充醞釀,又直接與大學黨校相銜接,為團員推優入黨提供了切實有效的培養路徑及鑒定意見﹔
4、引領當代大學校園文化風尚,豐富了大學生校園生活,先后榮獲蕪湖市“慈善獎”及“愛心單位”等稱號,蕪湖市“巾幗志願服務示范基地”等殊榮,以及獲得安徽師范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下屬社團及所開展的活動多次獲評“感動師大•十佳事跡”等校級榮譽﹔
5、創立了“雷鋒導游”、“防震減災”、“綠色志願者”、師大禮儀隊等一批志願服務品牌,累計服務5萬余人次,捐資捐物6萬余元。
二、項目總結反思與展望
“國旅風華”團學骨干論壇自創辦以來,在校院黨政領導的關心關懷和大力支持下,樹立了一些典型,培養了一批骨干,豐富了大學校園文化,但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與缺點:第一、資金有限,未能深入創新活動形式﹔第二、活動偏多,部分擠佔了團學骨干的休息娛樂時間,可能會影響到同學們對課堂教學的預習復習時間﹔第三,新媒體、自媒體運用不足,線上線下互動不夠,輻射影響效應不大。
對此,擬開展的對策和方案有:第一、積極宣傳論壇的品牌活動,爭取政府、學校及企業的資金支持﹔第二、優化結構、整合項目、打造精品、堅持品牌,避免沖擊課堂教學效果,確保骨干學業成績﹔第三、爭取創立“未來領袖”獎學金,獎勵在論壇活動中表現優異的團學骨干赴國內外深造交流﹔第四、創辦有水平、有品位的論壇刊物,將論壇活動成果及時固化,烘托理論研討及創新氛圍﹔第五、提高論壇成員或學員在新媒體、自媒體的運用程度,設立專屬網站、博客及微博,佔據網絡宣傳陣地。
相關專題 |
· 中國共青團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