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盤點2018年最受關注的10大養生方式【3】

對照看看你做對了嗎?

2019年01月11日15:14    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網

 

【食療】

生活中,當身體出現不適或簡單的疾病,可以先選取藥食兩用的食材來做簡單的食療。所以我們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飲食禁忌。

小麥

藥性微寒,具有補益心氣、養心安神、清熱除煩的作用。早在漢朝時就用來治療“婦人臟躁”。此病多為心陰血不足症,主要表現為失眠多夢、心悸不安、喜悲欲哭(相當於現代所說的更年期綜合征等疾病),這種情況我們可用小麥與大棗、甘草同食,小麥的常用劑量為30∼60克。需要指出的是,小麥與面粉的藥性不同,將小麥制作成面粉以后就沒有除熱止煩的作用了。日常食療可以應用小麥熬粥(麥仁粥),對口干、心煩、失眠有一定療效。

大麥

大麥一般用來釀造啤酒,市售的八寶粥裡往往放大麥仁。中醫認為大麥的作用和小麥類似,大麥發芽后就是生麥芽,它有助消化的作用。生麥芽中所含的麥角類化合物,有抑制催乳素分泌的作用。用生麥芽煎湯內服,可用於產婦回乳(斷奶),用量是每天100克左右,一般2~3天就斷乳了。注意麥乳精也有回乳作用,哺乳期女性需要特別注意。

炒麥芽也是由大麥制成的,將大麥帶著谷皮炒至棕黃色就是炒麥芽了,它是傳統開胃消食中成藥大山楂丸裡的主要成分。炒麥芽含有多種消化酶,中醫講“焦香入脾”,麥芽炒制以后有消食、健脾胃,增加食欲的作用,我們臨床往往對食欲不佳者,用炒麥芽、炒稻芽、炒谷芽,各種10克,煎水代茶飲用。注意炒麥芽也有一定的回乳的作用。

薏苡仁

中醫認為,薏苡仁藥性微寒,它主要是祛濕的。現代社會大家生活條件好了,進食往往偏多,容易出現脾虛,另外吃甜的多,這樣就更容易生“濕氣”,這種“濕”是飲食造成的。外部環境也可以引起濕氣,如居住的地方比較潮濕。中醫認為濕的表現主要有舌頭邊上有齒痕、下肢發沉、關節疼痛、大便溏稀等,我們就可以用薏苡仁來食療,主要是熬粥,可以和大米、小米、蓮子肉、紅小豆等一起煮,薏苡仁不容易煮軟,煮前可以提前放入水中浸泡1~2個小時再和其他米一起熬煮,這樣煮出來的薏苡仁特別軟糯。

薏苡仁藥性稍涼,敏感的人可能有輕微腹瀉,所以大便稀的人不要多吃久吃。現代醫學認為薏仁有一定的抗腫瘤及興奮子宮平滑肌的作用,孕婦要慎用。

綠豆

綠豆裡面的氨基酸含量比較完全,尤其苯丙氨酸和賴氨酸含量較高,如與大米混合食用,更能提高它的營養價值,西醫認為綠豆有一定的降脂、保肝、解毒作用。中醫認為,綠豆藥性寒涼,有清熱解毒、消暑利尿的功效。中醫一般認為“熱”的表現主要有嗓子疼、口苦、長癤子、眼睛紅赤、口干想喝涼水、尿黃等症狀,這些情況可以試著喝喝綠豆湯,注意一定要帶皮食用,綠豆皮的清熱力量更強。夏天可以取綠豆和鮮荷葉、冰糖煮水,冷卻后可作解暑涼茶,並可去痱子。中醫上認為綠豆是“解藥毒”,吃中藥時(尤其是補藥)不要進食綠豆。怕冷、腹瀉的人要少吃綠豆。

山藥

山藥可補脾胃,補腎壯陽。有些老人愛困,白天也困倦乏力、飯后想睡覺,可以吃些山藥。男性身體弱的,可以吃,山藥有補腎強壯,增強男性功能的作用。

山藥有菜山藥和藥用山藥的區別。河南焦作(古代稱為懷慶府)所產山藥最為好,被稱為懷山藥,藥力強。在市場裡更多的是“菜山藥”,它比較粗,藥效相對弱一些。山藥可以煮粥,也可以蒸熟以后蘸白糖吃,有些飯店會用它來制作藍莓山藥等甜點。

高粱米

高粱脫殼后即為高梁米,高粱有紅、白之分。紅色的主要用於釀酒,食用的一般選白高粱。高粱藥性偏溫,有益脾胃、止瀉作用。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大便稀軟人群的可以煮粥食用,高粱米煮粥一定要注意煮前先泡半小時,關火后再蓋蓋燜一刻鐘,否則不容易熟。也可以同大米一起蒸二米飯,同樣煮前先泡,電飯鍋跳閘后,要再燜一段時間才熟。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說的食療粥都是不適宜糖尿病人食用的,粥類對血糖的影響比較大。

喝對粥可養生防病

粥,兩個“弓”夾著一個“米”,意指粥應以五谷為基礎。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周迎春指出,選擇不同的煮粥原料,可實現不同食療效果。

大米粥。楊力說,大米粥對五臟的保養作用較為均衡,適合絕大部分人群。糯米作為大米的一種,含有較多黏質,補氣作用更好。

小米粥。小米養心和胃,對胃有一定養護作用,且有助安眠。對老人、病人、產婦來說,小米粥是理想的滋補品。

玉米粥。研究証實,玉米中除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胡蘿卜素外,還含有核黃素、鈣、鎂、硒及多種維生素,有助預防心臟病、高血壓、高脂血症。

紅薯粥。紅薯能養胃健脾,預防便秘。脾胃不好的人,適合加紅薯煮粥。

燕麥粥。堅持喝燕麥粥,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水平,防治高脂血症。哈佛大學研究証明,每天喝一小碗粗糧粥,如燕麥粥,可延年益壽。

身邊食材可降火

天氣越來越寒冷了,人們喜歡進食溫熱食物來避寒取暖,於是,麻辣火鍋、燒烤肥甘、魚蝦牛羊、火腿及煎炸五辛等熱性食品成了冬季的家常便飯。中醫認為,冬至過后,人體內陽氣開始逐漸升發,如果屬於實熱體質,則很容易導致人體陰陽失衡而出現內火旺盛等上火現象。

生活中有一些人上火后,總是急於去服用清熱藥,其實,如果不嚴重,不妨先用食物來降降火毒。正如唐代孫思邈所雲:“安身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為醫者,當須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后命藥。”五臟皆有火,看看你是什麼火?

肝火熾盛

【臨床表現】頭暈脹痛,目赤腫痛,口苦口干,急躁易怒,耳鳴如潮,甚或突發耳聾,失眠多夢,陽痿早泄,濕疹疱疹,頭發油垢,脅肋作痛,小便短黃,白帶黃臭,大便秘結。

【中成藥】龍膽瀉肝丸、當歸龍薈丸、加味左金丸。

【食物療法】枸杞尖、芹菜、茼蒿、薄荷、黃瓜、薺菜。

肺熱熾盛

【臨床表現】咽喉疼痛,咳嗽痰黃,痰少而黏,痰中帶血,鼻衄出血,面部痤瘡,口唇干裂,皮膚干燥,大便干結,舌苔黃而干。

【中成藥】養陰清肺丸、清肺抑火片、黃連上清丸。

【食物療法】魚腥草、梨、柚子、白蘿卜、蓮藕。

心火亢盛

【臨床表現】面赤顴紅,口渴心煩,失眠多夢,口舌生瘡,潰爛疼痛,急躁易怒,小便短赤,灼熱澀痛,舌尖紅,脈數有力。

【中成藥】導赤丸、久芝清心丸、上清丸等。

【食物療法】苦瓜、蓮子、綠豆、草莓、番茄。

相火妄動

【臨床表現】頭痛頭脹,眩暈耳鳴,潮熱盜汗,口干煩熱,腰膝酸軟,牙齒疼痛,性欲亢進,男子夢遺,女子夢交,足跟作痛,舌紅少苔。

【中成藥】知柏地黃丸、左歸丸、大補陰丸、三才封髓丹。

【食物療法】桑葚、黑木耳、黑豆。

脾胃之火

【臨床表現】消谷善飢,胃中嘈雜,灼熱陣痛,牙齦腫痛,口氣熱臭,口腔潰爛,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質紅。

【中成藥】牛黃清胃丸、清胃黃連丸、防風通聖丸。

【食物療法】白菜、梨、豆腐、豆漿、大米。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呂騰龍、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