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依法行政體制和工作機制,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7.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法無授權不可為,行政機關不得法外設定權力,沒有法律法規依據不得作出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其義務的決定。推行權力運行責任清單制度,法定職責必須為,建立崗位責任制和限時辦結制,堅決克服懶政、怠政,堅決懲處失職、瀆職行為,促進機關效能建設。建立行政審批負面清單制度,負面清單以外的事項一律取消審批,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
依法推進各級政府事權規范化、法律化,強化自治區政府統籌推進全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職責,強化市縣政府執行職責。
8.健全依法行政決策機制。制定出台重大行政決策規則,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証、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作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堅持開門決策,凡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事項,都要向社會征求意見,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述權、監督權。凡專業性強的決策事項,都要開展專家咨詢論証,健全決策咨詢制度,建立決策咨詢專家庫。凡涉及公共利益決策事項,都要組織聽証,注重聽証參加人的廣泛性和代表性,使他們平等、充分的參與質証和辯論。健全完善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建立政府法制機構人員為主體、吸收專家和律師參加的政府法律顧問隊伍,積極培養建立公職律師隊伍。
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重大行政許可事項合法性審查機制,進一步完善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未經合法性審查、風險評估或經審查不合法、評估不合格的,不得提交討論。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對決策嚴重失誤或者依法應該及時作出決策但久拖不決造成重大損失、影響惡劣的,嚴格追究行政首長、負有責任的其他領導和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9.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根據不同層級政府的事權和職能,按照減少層次、整合隊伍、提高效率的原則,合理配置執法力量。推進和規范綜合執法,大幅減少市縣兩級政府執法隊伍種類,重點在食品藥品安全、工商質檢、公共衛生、安全生產、文化旅游、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林水利、資源環境、社會保障、知識產權等領域開展綜合執法工作,有條件的領域推行跨部門綜合執法。加強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構建設。探索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在銀川市開展設立行政審批局試點。
強化市縣政府行政執法職責,推進執法重心和執法力量向基層下移。凡是法律、法規、規章未明確由自治區級行政主管部門實施的行政執法事項,一律下放到市縣執行﹔凡是法律、法規、規章未明確規定委托其他組織實施的行政執法事項,各級行政機關一律不得委托。
嚴格落實執法人員資格管理制度,實行執法人員持証上崗制度,未經執法資格考試合格,不得授予執法資格,不得從事執法活動。嚴格執行罰繳分離和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罰沒收入不得同部門利益直接或者變相挂鉤。
健全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完善案件移送標准和程序,完善行政執法機關、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信息共享、案情通報、案件移送制度,堅決克服有案不移、有案難移、以罰代刑現象,實現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無縫對接。
10.嚴格規范行政執法行為。進一步規范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細化、量化行政裁量標准,規范裁量范圍、種類、幅度。改進執法方式,積極推行治理式執法、行政監管勸勉、輕微問題告誡、突出問題約談、重大事件回訪等柔性執法。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梳理執法依據,分解執法職權,完善行政執法公示制、行政執法評議考核制。加強行政執法監督,建立行政執法行為法制監督機制、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和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制度。完善執法程序,加強行政執法和行政執法監督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共享,推行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和行政處罰信息公示制度。
相關專題 |
· 聚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