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才网

靠什么提升对海外人才的竞争力【3】

本刊记者 温金海

2013年01月22日09:18    

提升人才竞争力关键在体制机制改革

尽管国内有着广阔的事业舞台、众多的发展相遇,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却也面临着不少顾虑和障碍。

据有关机构调查,海归回国最主要的障碍有四个方面:社会文化障碍(79.6%)、政策制度障碍(69.6%)、家庭生活障碍(67.2%)、职业发展障碍(67.2%)。不同

类型海归的归国障碍存在差异:

——从年龄上看:年轻的海归(80后海归)由于缺乏财富和经验积累,比年长的海归更多地顾虑国内职业发展和生活条件方面的障碍。

——从出国时间长短看:短期出国海归所积累的能力和资本尚且不足,而长期出国海归习惯了海外优越的生活条件,二者因难以适应国内的薪酬和生活条件,较为顾虑家庭生活障碍和职业发展障碍。中期出国海归由于既有了足够的积累,又仍保留着回国的适应能力,对家庭生活障碍和职业发展障碍的顾虑相对较少。

——从职业发展方向看:就业型海归在社会文化、政策制度、家庭生活和职业发展方面顾虑较多,而创业型海归相对顾虑较少。

对于留学人才归国的障碍,参加第二届中国人才发展论坛的许多专家都把原因归结为“环境”。

“国内主要是体制机制问题,让留学人才感到顾虑。”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及科学学院副院长崔大伟说,目前“千人计划”回来的很大部分是企业家,并且90%是长期回来,10%短期回来。相比之下,大学教授长期回来的少,大部分是短期回来的。这是因为政府给企业家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相比之下,在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教授,所获得的条件就差一些,环境也差一些。而这些教授在国外往往已经有很好的科研生活条件,权衡之下他们不愿意回国。

崔大伟举例说,国内论资排辈严重,人际关系复杂,不仅有洋博士与土博士的矛盾,还有早回来的海归与晚回来的海归之间的矛盾。一些拿到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感到论资排辈难有出头之日,对归国望而却步。

面对留学人才的担心和顾虑,应当从哪里着手,提升人才竞争力?

广东省外国专家局副局长钟敏言说,这几年各地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对海归的资助力度。一些地方甚至出现相互攀比的现象,你给80 万,我就给100 万。从积极的角度说,这说明各地人才竞争意识的增强,“但我们不能永远追求资助额度的提高,下一步要突破环境制约,从服务上做文章。”

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李曙光说,困扰海归的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户籍和发展空间,二是文化与环境的挑战,三是政经制度环境,包括法律制度。下一步应当着力优化人才环境,环境改善了,就能吸引海归。

“未来30 年人才发展主要靠体制机制改革。” 上海市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名誉所长、著名人才研究专家沈荣华说,我国依然存在着人才危机,人才危机表现是三次人才外流,环境的困扰是人才外流的重要原因。一是法制环境,法制还不健全,很多事情主要靠政策;二是教育环境,中小学应试教育状况没有改变,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严重脱节;三是文化环境,官本位愈演愈烈。

“人才危机的出路在于体制机制改革。”沈荣华认为,一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启动“中国人才开发促进法”,不能再摸石头过河。二是改革教育培养制度,强化素质教育,抓好创新教育。三是改革人才评价办法,对人才的评价要转到业绩、能力上。四是改革分配政策,科技人才没有积极性,主要是他们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不高,要通过分配方式改革,充分激发人才的潜能。”

(责任编辑:权娟、高雷)

重大工程

  • 千人计划
  • 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 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计划
  • 大学生优选计划

专家解读

王通讯:《规划纲要》实施后,以中关村为代表的科技园区提出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目标。[全文]王通讯:《规划纲要》实施后,以中关村为代表的科技园区提出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目标。[全文]

在线调查

你认为十六大以来我国人才发展最突出的成就是:
科学人才观日益深入人心
制定和实施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海外高层次人才掀起回国热潮
高层次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
人才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加大
形成了党管人才工作格局
其他

我要留言

姓名:

提交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