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才网 >> 研究与思考

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面临的几个问题

王通讯 苗月霞

2013年01月29日08:48    

 2010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改进人才管理方式,鼓励地方和行业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与国际人才管理体系接轨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规划纲要》实施以来,以北京中关村为代表的很多科技园区提出了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目标。

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依托科技园区而建,并非偶然。科技园区是指选择一定的区域在科学、技术、人力、物力、财力上形成相对集中的优势,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开发高新技术,吸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聚集,从而形成规模经济效益的区域。科技园区可把政策、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综合集成,形成有利于高新技术迅速实现产业化的局部环境。

自195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在其校园内创办了斯坦福研究园进而迅速发展成闻名于世的“硅谷”之后,在硅谷成功经验的带动下,建设高新科技园区成为世界各国发展高新技术的普遍做法,各地出现了很多类似的科技园区,比较著名的有英国剑桥的剑桥科技工业园,德国布伦瑞克生物科学园,法国梅斯2000科技园,日本筑波科学园,韩国大德科技城等。典型的科技园区通常都是通过采取较为优惠的特殊政策,来吸引更多的人才与投资者,创造更大的价值。例如,日本规定金融机构与基金会对开发区项目提供优惠贷款;法国的法兰西岛科技城科技人员个人所得税减半,科技人员的带薪休假比普通科技人员多一倍;新加坡有薪资与住房补贴,给予中介机构费、来往机票费,低息贷款,交通补贴,海外旅行补助;韩国对科技人才奖励与优惠并举,可为科技人才配备助手,和私人实验室;香港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仅17%;台湾补助项目包括薪金、机票费、离职储金、保险费及薪金差额补助金。可见,实行特殊政策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适用的成功经验。

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在中国的出现,表面看是对各地科技园区的附加称谓,其实反映了人们对时代变迁的深刻理解。中国改革开放,前30年依靠的战略资源与后30年依靠的战略资源不一样。前30年招商引资,后30年招才引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就是实行特殊人才政策的区域。通过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依托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学科和优势企业事业单位建设集聚高层次人才,培养造就领军人才,并有效发挥人才的第一资源作用。

我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在一些地方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分析总结,为以后各地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同质化竞争问题。目前我国多数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所吸引的对象都是自然科学高科技人才,所发展的产业都是高科技产业,自身特色不大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形成同质竞争,结果必然是拼待遇、拼资金、拼资源,相互恶性竞争,导致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整体发展陷入困境。

微笑曲线占低端问题。台湾企业家施振荣描绘的微笑曲线形象地说明处于世界产品价值链不同部位的价值收益:研发设计者处于曲线高企的左端,销售处于曲线高企的右端,制造者处于曲线的最低端。目前我国的高科技园区,多数从事高科技产品的制造工作,产品价值大部分都属于外国专利所有者。

国际化程度不够高问题。发达国家的科技园注重吸引各国优秀人才,相较之下,我国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对国外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不够。北京和上海是我国国际化程度较高之地,但是据中关村软件园人力资源报告提供的数据,2010年,在中关村工作的外籍工程师仅260人,占比为1.1%。上海市常住人口中外国人占比是0.7%,近年还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这是个全局性问题,需要逐步解决。

市场化程度待提升问题。发达国家的高科技园区主要依靠的是市场的力量,也就是需求与供给的相互作用,注重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我国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明显属于政府推动型。政府的力量是纵向的,市场的力量是横向的。提高试验区的市场化水平,有利于形成自动生发机制,推动试验区不断发展壮大。提升市场化水平,重在两条:一是要让用人主体去发挥引才用才作用,二是政府逐步从“前台导演”转变到“后台服务”的角色。

生态化本质体现的问题。所谓生态化有几个特征,比如多元构成,相互联系,优胜劣汰,合作共赢等等。目前,首先要关注的是多元性。在试验区内,不仅要有高科技企业,还需要有中介机构,社会组织,政府办公机构,文化娱乐、休闲养生场所等等。这些组织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也需要认真对待。生态化的本质与功能是多元合作增强。这就要倡导协同互助、共赢发展,形成合作创新的社会力量。

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是我国科技园区的创新发展,在其过程中积累的成功经验需要及时总结,可以推广的要及时推广应用到其他地区;同样,对于当前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要引起高度重视,否则就会影响《规划纲要》的落实。针对上述问题分析,我们对完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要充分认识国外科技园区的发展变化。当前,全球科技园区正出现向第三代科技园区发展的动向。与第一代科技园区突出科技推动,第二代科技园区强调市场拉动不同,第三代科技园区是基于知识生态理念,以人才为引领、以创造力为核心,强调社区和城市融合,突出网络创新的新科技园区发展模式。以人才引领就是要从全球人才库中寻找到优秀的研发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为他们提供更能产生创意的环境,使人才引领科技园区未来发展,这是科技园区在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架构专业运行模式之后的最大挑战。从关注技术与市场,转向更加重视人才、重视创新的开发与管理,这是第三代科技园区的一个转向,也是科技园区向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发展的必然趋势。

要把“生产特区”变为“创新特区”。有专家指出,国内的不少高新科技园区实际上缺少创新,只是生产那些专利权掌握在国外的高科技产品。这样的科技园区产生的附加值很低。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关键是要推动原始创新,通过原始创新掌握别人难以模仿的核心技术,从而具备竞争优势。为此,应完善有利于创新、创业开展的基础设施,加大研发、资本、市场、专业服务等支持条件的建设力度,激发创新潜力,提升创新能力,为新一代科技园区的发展奠定基础。

要认识到创新并不一定都要依靠高科技。提起创新,特别是附加值高的创新,一般人就想一定是依靠高科技。其实不尽然。要相信蕴藏在中国普通老百姓中的聪明才智,对一切能够带来较大效益的发明创造都应给予支持。尤其是对广大西部地区来说,不一定非生产高技术产品不可,要害在于价值。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谢德荪教授最近指出,创新可以基于科技,也可以基于欲望,例如商业模式创新,善于开拓新市场也能够创造极大的价值。

要认识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生态特性。硅谷之所以能够成为全世界发展的引擎,关键是那里有一种适合创新者成长的生态环境,我们可以称之为“人-境系统”。对硅谷有专门研究的马丁.凯瑞将硅谷的“人-境系统”之外在因素归结为五条:创业文化、专利保护、金融服务、中介组织,以及政府作用(人力提供、财务服务、法律支持、技术转让),这些方面需要构成一种相互依赖支撑的生态关系。总的看,当前我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还没有形成良性的生态环境,还需要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共同努力,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特区环境。(作者单位: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

刊于2012年第12期《中国人才》

(责任编辑:权娟、高雷)

重大工程

  • 千人计划
  • 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 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计划
  • 大学生优选计划

专家解读

王通讯:《规划纲要》实施后,以中关村为代表的科技园区提出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目标。[全文]王通讯:《规划纲要》实施后,以中关村为代表的科技园区提出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目标。[全文]

在线调查

你认为十六大以来我国人才发展最突出的成就是:
科学人才观日益深入人心
制定和实施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海外高层次人才掀起回国热潮
高层次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
人才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加大
形成了党管人才工作格局
其他

我要留言

姓名:

提交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