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全國基層團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江蘇常州民防局:“與愛童行”,與新市民子女間的暖心橋

2014年09月25日16:0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關鍵詞】機關 江蘇常州 引導青年 維護青少年權益 創新活動載體 激發組織活力 關愛新市民子女志願服務 與愛童行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大量勞動力來到城市,他們的子女也跟隨父母踏進了現代化都市。然而,由於傳統觀念、生活習慣、文化認知等方面的差異,加上父母因忙於生計忽視對子女的看護和必要的教育,許多新市民子女面對陌生環境產生了諸多負面心理情緒,給他們的學習和成長帶來了障礙。為此,常州市民防局團委以新市民子女佔學生總數超過85%的常州市麗華新村第三小學為主陣地,創設“基地+活動”模式、組織“青年+學生”群體、充實“服務+需求”內容,努力讓關愛新市民子女的活動更持久、更廣泛、更有效,讓新市民子女真正感受到常州新家的溫暖。

一、背景與起因

近年來,大量農民工涌入城市,他們的子女也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大熱點,特別是在融入城市生活的過程中,孩子們往往容易出現認知偏差、情感失落、自我封閉等心理問題。2012年以來,常州市民防局團委以“與愛童行”為主題,以常州市麗華新村第三小學為基地,廣泛發動和組織民防系統的青年志願者,深入開展關愛新市民子女志願服務活動,引導新市民子女子女在活動中學會生活、學會關心、學會感恩,陪伴他們健康成長。

二、做法與經過

(一)打造“基地+活動”模式,讓關愛行動更加持久

一是建設有形基地。2012年3月,常州市民防志願者服務基地在麗華三小成立,作為志願服務的深化和延展,2013年5月,常州市民防局團委又再該校成立了全市首家民防生命學堂。兩大活動陣地的建立,為常州民防青年參與志願服務、融入社會發展、奉獻民生福祉提供了嶄新舞台,更是民防志願服務常態化、生活化的生動體現。

二是策劃有神活動。著眼活動的長期性,分階段分步驟設計系列活動,每次活動圍繞一個方面,從精神陪伴到互動交流,從困難資助到相互激勵,從科普宣傳到實境體驗,塑造新市民子女全方位的精神支柱。

三是爭取有力保障。“與愛童行”項目得到了團市委、市民防局和麗華三小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為活動開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保障。自活動開展至今,已累計投入資金逾3萬元,參與人數超過2000人次。

(二)組織“青年+學生”群體,讓關愛行動更趨廣泛

一是組織發動各類青年。我們通過組織推報和個人自薦申報相結合的方式,在民防系統所轄的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中招募“與愛童行”志願者,並根據活動要求不定期接受其他社會組織或非在冊志願者參與。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參加“與愛童行”活動的各類青年志願者超過500人次。

二是分類覆蓋學生群體。麗華三小絕大部分學生為新市民子女,但他們個體差異較大。為讓更多的新市民子女參與到活動中來,我們採取分類分批的方式開展活動。如開展“雨荷娃樂過常州年”、“探索城市文明,樂當常州主人”等活動時,重點選擇了一批學校小記者和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的學生﹔在“六一”游園活動中,重點為一至四年級的孩子提供志願服務﹔而開展愛心捐贈活動則遴選了家庭困難急需幫助的學生。此外,在開展民防生命學堂教學時,我們採取分塊包干的方式,將參與志願服務的宣講員分配到授課教室,定人定點,定制課程,盡可能照顧到更多新市民子女。

三是吸納擴充社會力量。隨著活動深入和宣傳見效,“與愛童行”活動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可,活動中不時有新成員加入進來,他們有的是志願者的親戚朋友,更有一些則是慕名而來。在“與愛童行”愛心義賣義拍活動中,包括藝昕童畫在內的多家商業機構及其業主也紛紛捐款捐物,奉獻自己的愛心。活動至今,先后有30余名社會人員參與了此項愛心活動。

(三)注重“服務+需求”內容,讓關愛行動更富實效

一是注重學生個性需求。每次活動前,我們都會與校方進行充分溝通,了解學生的不同需求,有針對性地設計開展活動。例如,得知因父母整日在外奔波,許多孩子對常州幾乎一無所知,我們便組織了近50名學生,在青年志願者的陪伴下,參觀了常州民防科普教育館、常州規劃館、常州博物館等地。“六一”節當天,志願者們走進孩子們的課堂,和他們一起過節玩游戲。新學年伊始,我們發動青年將家中閑置的物品捐獻出來,舉辦愛心義賣義拍活動,並將所得的款項全部捐贈學校用於資助貧困學生。課余時間,我們組織志願者來到設在校園一角的“雨荷農場”,和孩子們一起種菜收菜,聽他們講勞動心得。新春佳節前夕,我們還與留守常州的學生一起包餃子過大年。

二是注重青年作用發揮。當代青年熱心社會公益,也具備一定的反哺能力。為此,我們利用周末、下班后等工余時間,組織青年參與“與愛童行”活動,得到了大家的積極支持。活動中,有些志願者感覺這樣的活動很有教育意義,不僅自己踴躍參與,還把自己的孩子帶進了活動,與新市民子女同玩同學同勞動。

三是注重群體互動交流。由於大部分新市民子女在家與父母交流時間較少,生活中缺乏精神陪伴,因此我們在每次活動中都特別突出志願者與學生群體的互動交流。有的在活動中結對交流,有的在課堂上提問交流,還有的在課后書信交流。一兩次活動下來,許多志願者和學生不僅相識,更在活動中成為了朋友,甚至有的還彼此交換了QQ等聯系方式,實現經常性溝通。

三、成效與反響

“與愛童行”關愛新市民子女志願服務活動的開展,為麗華三小的孩子們帶去了生活的必需和精神的快樂,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民防青年的社會責任感,展示了民防青年的慈善志願和民防職工的精神風貌。該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普遍認同,人民網、中國網、中國共青團網、新華報業網、江蘇文明網、常州電視台、常州晚報等新聞媒體以及《中國人民防空》、《江蘇民防》等專業雜志都對活動予以了關注和報道。該活動也相繼獲得常州市共青團創新創優項目一等獎、常州市優秀特色科普活動等殊榮。

四、主要啟示

活動是共青團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團組織實現工作意圖和工作目標的重要形式和載體。而要使團的生命力更加旺盛,則應使活動更具凝聚力、影響力和號召力。多年來,我們為“與愛童行”活動付諸了很多想法,也收獲了很多快樂,更見証了基層團組織和團員青年的成長。

一是組織的引領作用更強。團活動不僅要有形式,更要有內容、有意義。“與愛童行”活動立足關愛農民工子女這一社會熱點,有針對性地引導團員青年投身社會活動,幫助社會化解難題。注重把有意義的活動做得“有意思”,讓團員青年從“要我來”變成“我要來”,增強團組織的吸引力。牢固樹立品牌意識,結合活動對象需求適時增加內容,努力抓好長效活動,讓團活動更具生命力,也讓團員青年在活動中更有歸屬感。

二是團干的工作能力更強。團干部是活動的核心,在“與愛童行”活動中,基層團干部充分凝聚智慧,碰撞思維火花,精心設計活動,努力讓每一次活動都能有所新意,每一個活動都能具體可行,團干部的創意策劃、溝通協調、組織執行等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極大提高,組織活動的經驗也更加豐富。

三是團隊的合作意識更強。對於許多從事技術工作的青年來說,日常工作往往埋頭局部領域,對身邊的事物、外界的變化關聯度和關注度相對較低。通過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把許多一線青年納入全新的團隊,為他們設置合作項目,引導他們跨出自我的小圈子,投身項目團隊,彼此間加強溝通,取長補短,許多青年從陌生到熟悉,從合作到和睦,實現了組織凝聚的目的。

四是青年的服務功能更強。踏上工作崗位后,許多青年想為社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但往往缺乏有效的途徑。“與愛童行”採用志願服務的方式,為青年反哺社會搭建了平台,讓青年能在工作之余參與社會活動,傾情奉獻愛心,並在活動中陶冶情操,提升和傳遞正能量。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