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一篇讀罷頭飛雪”

——毛澤東與“二十四史”概議

陳晉

2013年10月17日08:2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五、古為今用目的

毛澤東不是職業的歷史學家。他讀史,除個人興趣,主要是為了以古鑒今,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這是毛澤東的一個長處和優勢。他時常從歷史中獲得靈感,提出適合今日需要的對策﹔也從古人的失敗中得出教訓,以免今日重蹈覆轍。他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評論,不光停留在“知其然”,還力求“知其所以然”,考得失,明事理,認識和把握歷史規律。毛澤東喜歡把“二十四史”中一些他覺得有意義的人物傳記,送給其他中央領導人閱讀,有樂趣共享,有史識共鑒,有經驗共取,有教訓共勉,也都是為了古為今用。

毛澤東把歷史讀活,把歷史與現實聯系起來古為今用的立場,撮其縈縈大者,可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關注古代經濟社會的發展經驗。比如,他讀到《史記》記載蕭何曾經實行“耕三余一”的政策,就思考:“那個時候能夠做到這一點,可能是因為地多人少,土地肥沃。現在我們的東北,有些地區也還可以種兩三年地,多余出一年的糧食來。但是,全國現在很難做到‘耕三余一’,這個問題值得研究一下。”他在《漢書》裡讀到漢武帝曾經沿汾河乘樓船到聞喜一帶,就感慨地說:可見當時汾河水量很大,現在汾河水干了,我們愧對晉民呀!由此他贊成“引黃濟汾”的工程計劃。

二是研究歷代戰局、戰略、戰役材料。毛澤東對史書上記載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尤感興趣,批注最多,評論也最多。諸如《史記》所載楚漢成皋之戰,《后漢書》所載劉秀指揮的昆陽之戰,《三國志》所載袁曹官渡之戰,曹孫赤壁之戰,吳蜀彝陵之戰,《晉書》所載謝安、謝玄等人指揮的淝水之戰,這些大戰,都是雙方強弱不同,弱者先讓一步,后發制人,因而取勝。毛澤東讀之,批注有加,在論著和談話中經常引用。這是因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戰爭,也是長期處於弱勢地位,這方面的歷史經驗格外有用,體會也很深。毛澤東讀專業兵書並不很多,其軍事知識和戰略戰術,既源自實踐,也多從讀史得來。

三是看重記敘亂世和反映人才輩出的內容。毛澤東早年在讀《倫理學原理》的批語中,就表達過這種讀史興趣:“吾人覽史時,恆贊嘆戰國之時,劉、項相爭之時,漢武與匈奴競爭之時,三國競爭之時,事態百變,人才輩出,令人喜讀。”延安時期,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令部派到延安任聯絡參謀的徐復觀,曾向毛澤東請教如何讀歷史,毛澤東的回答是:“中國史應當特別留心興亡之際,此時容易看出問題。太平時代反不容易看出。西洋史應特別留心法國大革命。”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對《史記》、《三國志》、《南史》、新舊《唐書》、《五代史》等批注較多,也應是這個緣由。比如,他讀《舊五代史》卷26《唐書•武皇本紀》下,其中說到李克用解朱全忠合圍晉陽城之危的情節,就批注說:“沙陀(少數民族的沙陀部,代指唐朝晉王李克用,作者注)最危急之秋,亦即轉守為攻之會,世態每每如此,不可不察也。”亂世之際,“事態百變”,總有經驗可循﹔亂世之際,“人才輩出”,更說明時勢造英雄的規律。毛澤東喜歡讀此類史書,說明他注重總結歷史發展中的治亂規律,注重思考人才培養鍛煉規律。1969年夏夜,他在武漢讀《南史•陳慶之傳》,興奮批注,“再讀此傳,為之神往”,表達的就是這種讀史心境。

四是汲取古人積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風。這方面的內容,最能方便古為今用,用起來也很具體。諸如,讀《史記•陳涉世家》,他認為陳勝率先起義卻很快失敗,原因在背故舊、用小人這“二誤”﹔讀《漢書•元帝紀》,他提出漢元帝靠儒學治國,是“衰國之君”﹔讀《后漢書•陳寔傳》,認為陳寔鼓勵小偷重新做人,說明“人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改造的”﹔讀《三國志•袁紹傳》,結論是袁紹多端寡要,“得計遲”﹔讀《北史•王建傳》,批注王建是個庸人,“不懂政治”﹔讀《舊唐書•高祖本紀》,提出李淵“遇事無斷制”﹔讀《舊唐書•李百藥傳》有關李世民的內容,批注“李世民的工作方法有四”﹔讀《新唐書•姚崇傳》有關評論姚崇、宋璟兩位名相的治國之策,批注“二人道同,方法有些不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毛澤東讀《南史•韋睿傳》,批注達24處之多,稱道韋睿領兵打仗“善守”、“將在前線”、“敢以數萬敵百萬,有劉秀、周瑜之風”。除了贊賞韋睿的軍事才能,毛澤東更看重的是韋睿“不貪財”,遇功不爭,遇事敢擔當,能夠團結干部,善於“躬自調查研究”,是一位“勞謙君子”,因而“仁者必有勇”等等,結論是:“我黨干部應學韋睿作風”。

古為今用的讀史目的,實際上就是著眼於現實,汲取歷史經驗教訓,借鑒治國理政方法。

毛澤東說過五句話,反映出他為什麼如此酷愛讀“二十四史”,以及他讀史的收獲所在。第一句是1920年12月給蔡和森等人的信中說的,“讀歷史是智慧的事”﹔第二句話是1958年1月在最高國務會議上說的,“讀歷史的人不等於是守舊的人”﹔第三句話是1961年6月在中央工作會議上說的,“隻有講歷史才能說服人”﹔第四句話是1964年1月會見外賓說的,“馬克思主義者是善於學習歷史的”﹔第五句話是1964年7月會見外賓說的,“看歷史,就會看到前途”。

這五句話,傳達出毛澤東的讀史理念,也反映了他一生的讀史情狀。或因太過閱讀歷史和熟悉傳統,毛澤東有時會受到一些負面影響,對此也應承認,不必回避。但用上面這五句話來揭示毛澤東和“二十四史”的關系,總體上卻是符合實際的。

〔作者陳晉,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北京100017〕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趙晶)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毛澤東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