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一篇讀罷頭飛雪”

——毛澤東與“二十四史”概議

陳晉

2013年10月17日08:2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二、階級史觀線索

立足於歷史唯物主義的階級史觀,是毛澤東理解中國歷史發展運動基本線索的一把鑰匙。

從毛澤東在三個不同時期對中國歷史的整體評述,可知他一以貫之的階級史觀。

1926年5月至9月,毛澤東主持廣州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為學員講授“中國農民問題”等課程。據保存下來的學員聽課筆記,毛澤東對中國歷朝興衰作過以下分析:

秦朝末年,陳勝吳廣不堪其苦,遂輟耕而嘆,揭起義旗,他們純粹是代表農民利益者。同時有漢高祖項羽等皆起兵討始皇,結果漢高祖勝,項羽等失敗。高祖雖為地主階級,但他勝利的原因在於,初入秦時,即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得一般人之信仰,故秦人大悅。項羽入關,粗惡無比,不得一般人之信仰,又一至咸陽便大焚秦之故宮,遂大失地主階級之信仰,此其失敗之主要原因也。……均田制是王莽時倡的,可見他注意到農民問題了。因為農民問題最重要者唯其土地,而他先節制田地。地主階級見王莽所行的政策,諸多不利於己,欲尋一代表本身利益之人,起而代之。而劉秀遂於是時起來了。倡人心思漢,以迷惑一般人之耳目。蓋因王莽代表農民利益,不得地主階級擁護,劉秀則代表地主階級之利益,故能得最后之勝利。唐末黃巢起兵,所向皆克,由於不代表地主階級利益,被地主們宣傳為強盜、無惡不作,遂失敗了。

毛澤東此時的認識,還不像后來那樣明確和深刻,表述上也還有邏輯不甚清晰之處,但這畢竟是他直接用階級分析方法來評說中國歷朝興衰的集中實例,或者說是他的階級史觀的較早表述。他當時的主要認識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根本上是地主階級的政治﹔歷朝皇權的更替,都是“代表農民的利益”和“代表地主的利益”兩種力量斗爭的結果﹔失敗者常常是代表農民利益的,成功者是代表地主利益的,或靠代表農民利益起事,隨后又去代表地主利益了。在大革命時期,如此表述歷史觀,和毛澤東著眼於農民運動這個現實需要有關。

1939年12月,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把他的上述歷史觀表達得更為明確,也更有理論深度了:

地主階級對於農民的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迫使農民多次地舉行起義,以反抗地主階級的統治。……每一次較大的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的結果,都打擊了當時的封建統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只是由於當時還沒有新的生產力和新的生產關系,沒有新的階級力量,沒有先進的政黨,……使當時的農民革命總是陷於失敗,總是在革命中和革命后被地主和貴族利用了去,當作他們改朝換代的工具。這樣,就在每一次大規模的農民革命斗爭停息以后,雖然社會多少有些進步,但是封建的經濟關系和封建的政治制度,基本上依然繼續下來。

毛澤東在大革命時期的那段論述,更多的是以宣傳家和鼓動家的身份來表達自己的歷史觀﹔這段論述,則主要以理論家的身份來說明自己的歷史觀,使用的也是相當規范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概念。毛澤東寫《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和《新民主主義論》,幾乎是在同時,說明當時他論述中國歷史演變規律,和他從理論上思考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實踐,是互相聯系互為補充的。

到了晚年,毛澤東立足於階級史觀來讀談“二十四史”的立場,越發鮮明強烈。凡被“二十四史”當作“賊”、“匪”、“盜”、“寇”來描寫的歷代農民起義及其領袖人物,毛澤東都給他們以很高的歷史地位。他比較喜歡看人物傳記,包括農民起義領袖的傳記。陳勝、吳廣、張角、張魯、王仙芝、黃巢、李自成等的傳記,他是常要看的,而且看得很細。讀《舊唐書•黃巢傳》,還特意畫了一張黃巢行軍路線圖。

1964年,毛澤東寫《賀新郎•讀史》,以詩論史,把他立足於階級史觀立場讀“二十四史”的感受,作了更加精煉和鮮明的提示:

人猿相揖別。隻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銅鐵爐中翻火焰,為問何時猜得,不過幾千寒熱。人世難逢開口笑,上疆場彼此彎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讀罷頭飛雪,但記得斑斑點點,幾行陳跡。五帝三皇神聖事,騙了無涯過客。有多少風流人物?盜跖庄屩流譽后,更陳王奮起揮黃鉞。歌未竟,東方白。

“二十四史”的內容,以“幾行陳跡”一言蔽之﹔“五帝三皇”的內容,以“騙了無涯過客”一言蔽之﹔階級史觀的內容,以“彼此彎弓月”一言蔽之﹔數中國歷史上的風流人物,畢竟要從盜跖、庄屩、陳勝、吳廣這些底層造反者說起。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趙晶)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毛澤東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