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咏南 朱海兵
启示之四:专群结合是基石
有一些队伍,一直奋战在平安浙江建设的最前线。
在宁波慈溪,我们看到,来自江西的五塘新村和谐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吴有水,整天忙个不停,带着新老村民一起开展平安夜巡、志愿服务等。2006年4月20日,五塘新村成立慈溪市也是全国的首个和谐促进会。目前,慈溪347个村、社区全面组建和谐促进会,8.4万名会员活跃在基层,成为政府与新市民联系的桥梁、新老市民沟通交流的平台以及社会稳定的“润滑剂”。
在丽水松阳,我们看到,每天零点整,古湖东小区就有3位居民戴上头盔,套上“治安巡逻”袖章,准时在小区里巡逻。该小区曾是一个盗窃等案件高发的小区,最严重的一次,竟有15家住户在同一天被盗。2004年9月,小区在社区民警李松林的帮助下成立了平安夜巡队,120多户居民家家户户主动派人义务参加,小区从此重归平静。居民们说:“治安防范要靠大家一起参与。案件少了,我们自己也睡得踏实了。”
在湖州南浔,我们看到,和孚镇荻港村活跃着一群戴着红袖章的老人。他们,正是由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职工、老队长和老农民组成的村“六老”队伍。从民主管理监督、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督查,到不稳定因素排查、矛盾纠纷调解,他们样样都管。退休老教师章宇民说:“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也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平安,我们老年人可不能闲着。”
每一个人都是平安的享有者,更是平安的建设者。
平安浙江建设近10年来,我们也深切感受到,平安建设的理念与实践,已经渗透到浙江城乡的角角落落,渗透到生活在浙江这块土地上的每个人心中,成为人民群众心中的“金字招牌”。
从原先的自发行动,到如今的有组织参与,浙江各地的平安巡防组织,最能体现平安浙江建设的广泛性与群众性。如今,不管是繁华的街道,还是僻静的巷弄,都有协警、保安、治安志愿者等平安巡防队员警惕的目光……
平安浙江建设伊始,我省就明确提出把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作为最大优势,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动员各种职业化、社会化力量广泛参与,努力构筑和完善全方位、全时空、多层次的立体化社会平安防控体系,共同确保人民群众住得安稳、行得安全、过得安宁。目前,全省仅专兼职或义务治安巡逻队就有两万多支、40多万人。
平安不平安,首先看治安。多破案、快破案、办好案。我省各级公安机关始终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对违法犯罪活动一直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大力加强街面巡逻、社区群防、重点部位监控、卡点堵截、区域警务协作、网络空间管控“六张网”建设,最大限度遏制滋生违法犯罪因素,挤压违法犯罪活动空间。
群众动起来,警车跑起来。从去年5月开始,温州市在全市城乡交通要道建立起2235个联防岗亭,每天夜幕降临后,警察上岗,警灯闪亮,社会治安防控网高速运转。群众评价说,警灯亮起来,警察上街来,治安好起来,安全感多起来。
日前深夜11时,温州市鹿城区一女子下班途中包被抢夺,报警后不到15分钟,歹徒就被正在江滨路岗亭执勤的民警抓获。“警灯工程”运行一年多来,温州市抢劫、抢夺案件下降41%,命案下降40%。
至今,我省公安民警人均破案数已连续15年居全国首位,全省刑事案件多年来的高发势头也得到有效遏制。
平安和谐,子弟兵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近10年来,驻浙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消防、边防官兵主动服从服务大局,积极参与平安建设,尤其是在应急抢险中充分发挥突击队、主力军作用,为推动浙江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实保障。
今年10月7日,强台风“菲特”突袭浙江,一幕幕军民同心抢险救灾的感人画面,再次纷纷涌现——
瑞安26个村被大水围困,武警官兵火速驰援转移千余村民;杭州北苕溪溃堤,陆军第一集团军某部千余官兵勇堵决口;余姚主城区过半面积受淹,又是橄榄绿的身影冲在最前面……
“治天下者,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枫桥经验的核心内涵,也是平安建设的题中之义。平安浙江建设的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始终以群众利益为重、以群众期盼为念,才能保证社会治理的正确方向,才能不断开创和谐稳定的新局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