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全國基層團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中國地質博物館展區服務中心:傳承地學文明 弘揚地學文化

2014年10月21日14:2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地質博物館青年參觀永遠的雷鋒展覽

中國地質博物館青年參觀永遠的雷鋒展覽

關鍵詞:事業單位 北京 教育 青年需求 國土資源 宣傳

中國地質博物館展區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服務中心)承擔中國地質博物館(隸屬國土資源部) 接待觀眾、宣傳普及國土資源文化、開展科普教育活動、樹立國土資源公眾形象等主要職能。服務中心現有工作人員11人,其中35歲以下人員9人,是一個充滿朝氣的年輕集體,年均接待觀眾量30萬人。近年來,服務中心在館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團委和業務主管部門的大力指導下,通過制度建設強化中心內部管理,通過建設梯隊人才隊伍,開展多元化科普活動和志願服務,承接科研項目和課題,不斷創新展區建設成功完成接待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王岐山、賈慶林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及數百名省部級領導專場參觀。這支年輕的隊伍,在工作中求實奮進、勇於創新,不斷在工作中煥發出蓬勃的朝氣,努力使博物館真正成為國土資源文化建設的“主陣地”,展區服務中心成為中國地質博物館展覽展出、接待觀眾、宣傳地博科普文化以及對外交流與形象展示的“大窗口”。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一、以人才為本,不斷加強綜合素質,創“學習型”隊伍。

一是增強政治素質。服務中心狠抓團員青年的政治學習,嚴格堅持政治學習制度,將選編好的學習內容通過微信、QQ等現代化平台發送到每個青年職工手中,定期進行政治學習。通過工作日晨會、《走進地博》專欄等媒介積極溝通學習成果,積極參與時事政治知識競賽、撰寫讀書心得、義務植樹、參觀雷鋒事跡展、參觀復興之路展覽等方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是加強專業知識。服務中心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對於地學類知識專業性較強的特點,制定具體的培養計劃,通過組織館內外專家授課、野外實踐、工作技能比拼、查詢展品背景故事等多種方式,使得工作人員對地學知識全面深入的掌握,更主動優質地發揮科普職能。

三是提升業務水平。服務中心人員積極參加“北京地區博物館科普(文博科技)培訓、北京文物局講解員培訓班等各類業務培訓﹔參與“2013年北京數字博物館研討會”、“第六屆博物館教育•北京論壇”會議、第四屆博物館教育•北京論壇會等博物館系統論壇研討會﹔組織對國家博物館、中國農業博物館、中國抗日戰爭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湖南博物館、鄭州博物院、12336土地法律熱線,京內及京外十余家相關單位進行學習調研,開展館際交流活動。工作人員對於學習成果及時總結交流,形成成果。部分工作人員為了加強專業技能還主動選修了播音、生物、外語等業務相關課程,加強服務水平。

過硬的綜合素質培養讓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屢獲佳績,近兩年有四名同志分別榮獲“北京市十佳講解員”、“北京市優秀講解員”、“西城區首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十佳講解員”、“西城區首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優秀講解員”稱號。

二、以奉獻為先,打造國土資源窗口,創“服務型”隊伍。

一是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服務中心針對博物館系統節假日人流多於工作日的特殊性,制定完善的工作安排及保障體系,工作人員任勞任怨,客服各種難題,甚至很多同志曾帶病堅持工作,一年累積加班上千人次,維持了博物館正常有序的開放。

二是提升水平,豐富形式。服務中心利用博物館現有的資源優勢,加強博物館的文化傳播功能。工作人員針對不同的講解群體編寫了多套講解詞﹔融入到地質科普廣場的建設和維護﹔根據觀眾需求提供岩石、礦物的鑒定及科普咨詢,為觀眾提供全方位服務。

三是豐富載體,拓展功能。服務中心及時對館內展覽設備、導覽設備進行更新維護,積極推出觀眾喜聞樂見的臨時展,編寫《藏品背后》《走進地博》等科普讀物,通過各種載體進行科普工作。服務中心積極加入科普小組和青年志願者服務隊,使服務和地學知識傳播向其他領域縱深。

展區服務中心優質的服務吸引了慕名而來的眾多同行業單位,天文館、中國科技館、首都博物館、中國農業博物館、湖北荊州博物館、河南王屋山地質公園博物館、湖南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安徽黃山地質博物館、安徽地質博物館等多家博物館來館交流學習,並為中國地質博物館九個分館提供了豐富的服務經驗與指導。

三、以開拓為魄,推進工作全面發展,創“創新型”隊伍。

一是創新內部建設方式。服務中心組織工作人員著手起草集規章制度、人員管理、崗位要求等內容為一體的《地學類博物館社會教育工作指導手冊》、《中國地質博物館教育計劃書》等讀物,從簡單的建立健全前台各項規章制度,完善崗位職責和工作細則,走向工作人員不斷自我完善提高工作水平的同時給行業內提供參考借鑒。工作人員創作並參演的微電影《一個講解員的告白》和自己作詞、譜曲、演唱的歌曲《地博之歌》在國土資源部舉辦的五四青年節活動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增強了凝聚力。

二是創新館校合作模式。服務中心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建立了長期合作方式,服務中心為在校生提供定期來博物館志願講解服務崗位,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課業內容,增強社會奉獻精神。同時與皇城根小學、北京四中等多所學校探索出多種館校合作模式,延伸博物館在教育領域所發揮的作用。

三是創新科普教育形式。服務中心主動性開展“天使的翅膀——自閉症兒童繪畫作品展覽”的公益活動、“老北京的玩意兒”展示、“石頭作畫,發現美麗”DIY手工繪畫活動、《來自大地的瑰寶——見証生命與自然》《認知化石做模型》為主題的流動博物館、“蝌蚪之夜—瘋狂的石頭”專題沙龍等活動。

通過不斷創新,打響了博物館多個品牌性。在特定節日、紀念日,如“世界地球日”、“全國土地日”、“全國科普日”和“全國科技周”等,舉辦專題展覽與科普講座,承擔了 “北京市中小學生自然科學知識競賽”、“社會大課堂”、“博物館之春”、“志願北京之博物館行動”等活動部分職責。同時,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參與了國土資源部“博物館公眾服務研究與建設”項目,把進一步發揮博物館社會教育職能,提升博物館綜合公共服務水平,構建與青少年科普教育相結合的立體化公眾服務體系與科研立項相結合。

服務中心是一支青春的隊伍,他們奮斗在博物館和國土資源文化傳播的最前線,愛崗敬業,團結協作,創先爭優,成為開創傳承地學文明,弘揚國土文化的先鋒!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