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周刊--新聞報道--人民網

 

 

編者按:

    中共中央政治局於6月22日至25日召開專門會議,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切實加強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教育﹔回顧總結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情況﹔聯系思想實際和所分管地方部門單位的工作實際,分析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方面存在的問題,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研究提出加強作風建設的措施及有關制度規定。
     這次會議通過談心談話聽取了有關方面意見和建議,圍繞加強作風建設、發揮表率作用進行了反思和剖析,自己動手撰寫了發言提綱。

聚焦(中央)
李克強主持部署加快棚戶區改造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加快棚戶區改造,促進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
網友我愛櫻楓:奏好"四步曲"助棚戶區華麗轉身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居民的住房條件明顯改善,但仍然有相當一部分低收入和特殊困難群眾居住條件較差,城市棚戶區大量存在。作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棚戶區改造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民生工程,既利當前、又利長遠。因此,實施棚戶區改造,意義重大。
網友祝宇軒:改造棚戶區,實干才是硬道理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站隻有新起點”,總書記的指示余音未落,加快棚戶區改造的決議部署便接踵而來,黨對群眾的那種無法令人言表的深情厚誼和愛民、憂民、思民的朴素情懷沒有豪言卻往往潤物無聲。在我們這個有著“安其居而樂其業,甘其食而美其服”傳統價值觀的古老國家中,房子是每個人幸福生活的基石,一個人隻有安居才能樂業。而加快棚戶區改造的部署決議不但讓我們看到了中央對民生的關注與重視,更讓我們感受到中央政府下大力度改善民生的決心、勇氣和擔待。
思考辨析
關鍵詞:劉志軍 勸女不從政

劉志軍勸女不從政是對從政的污名化
  和落馬貪官紛紛勸誡子女莫為官形成鮮明對比,現實中爭考公務員已是獨特風景。很多地方官員,紛紛使盡解數將子女塞進公務員隊伍,也不是什麼新聞。所以,對於落馬官員要子女不當官,並非是他們真的看輕功名利祿、決心清白做人,而是很可能把當官、從政,當成一種易“落馬”、難清白終老的行當。這是對當官、從政的污名化。
雄風A:劉志軍緣何叮囑女兒"千萬不要從政"? 
  無論是官員本身,還是他們的子女,隻要是憑自己的真本事當了官,隻要能走正道,淡泊名利,時刻關注民生,時刻把老百姓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不論他們當多小多大的官,老百姓都會堅決擁護。反之,那些動機不純、心術不正、一心想當官發財的,不管他們採取了什麼手段當上了官,不管他們的官當的有多大,不管他們斂財的方式有多高明,不管他們隱藏的有多深,他們遲早都是要翻船。
黎國寶:劉志軍勸女兒"千萬不要從政"非真清醒
  有些官員對諸如“有錢好辦事”、“官大一級壓死人”等所謂的“潛規則”,不但不去堅決地制止,反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劉志軍位居高官,道德敗壞、底線喪失,對一些"潛規則"非但沒有痛斥排斥,反而樂此不疲,最終將自己送上了斷頭台。其提醒女兒“千萬不要從政”,也是默認或屈從了官場“潛規則”。
網友午夜聽蟬:劉志軍"千萬不要從政"錯在哪
 在某種程度上講,官場如戰場,各種誘惑,考驗著官員的定力。任何一位官員都懂得貪腐是犯罪,輕則毀了前程身陷囹圄,重則葬送性命。但有的官員行如飛蛾扑火,對金錢帶來的享受、性賄賂帶來的感官刺激痴迷追尋,什麼原則、什麼道德、什麼法律統統拋在腦后。到頭來基本都落得個傾家蕩產、身敗名裂的可悲下場。
關注(地方)
安徽考官否認口袋掉考生照片 紀委介入
    記者從安徽省公務員局獲悉,目前被舉報考官否認存在不當行為,希望爆料考生現身提供相關証據。
網友呂鬆:堵住“后門”,公考才有“出路”
  公考的公正性關系人心向背、安定團結,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選人用人標准,奉行“公開、公正、公平”的考核原則不是一句口號,必須狠抓落實。揭露公考各個環節中的黑幕,不能寄托於網友的“怒發揭黑”和考官“大意現形”身上,還得靠責任部門層層把關,主動出擊,做到滴水不漏,用重拳堵住黑幕的“后門”。
網友陳良強:持"照"面試還得反思公考制度補漏
  按規定,公務員面試採取“雙抽簽”的方式,在抽簽之前,考官和考生對自己將要面試和被面試的人員均一無所知。考官在面試時不得掌握考生的任何個人信息,考生也不得在面試中透露自己的姓名、報考職位等情況,隻能說明自己的抽簽號。可是,身為考官,褲兜裡竟然兜著一張寫有考生相關情況的照片,這擺明是為了方便對照片認人,為送分開方便之門。考官兜裡兜著的實際上就是貓膩,是金錢權力干預機會公平、破壞考試規則的骯臟交易。
深入開展教育實踐活動
網友倪洋軍:“七一”慰問要堅持走群眾路線
  一滴水可以折射整個太陽的光輝,一個細節可以映照干部作風的好壞。“七一”走訪慰問要搞,但是群眾路線更要走,群眾觀點不能忘,優良傳統和作風不能丟。要將“七一”慰問當做群眾路線教育實踐的重要載體,自覺接受群眾的檢閱,從而促進干部作風的大轉變、群眾幸福指數的新提升。
網友糖糖妹兒:三公經費"縮水"彰顯中央"過緊日子"決心
  各個部門切實落實中央關於厲行節約的要求,大力壓縮"三公經費",以及因開展黨政機關公務用車轉向治理工作,一些部門暫停公務用車購置,減少相關支出。由此可以看出,中央預算執行單位晒"三公"的制度日漸成熟,一些常年存在的違規問題開始被晒在陽光下。一邊是"三公"數據越來越公開透明,一邊是中央三令五申要求縮減“三公”規模。"三公經費"已走在"透明"和"縮水"的路上。
網友任仲然:群眾究竟是誰
  歷史是群眾創造,現實由群眾決定,未來需群眾開辟。以為群眾愚昧,其實自己愚昧﹔以為群眾低下,其實自己低下。說到底,群眾是“民”,民意不可違,民心不可瀆,民眾不可欺。視群眾為水而時刻敬畏,把群眾當根而自覺回歸,拜群眾為師而真心尊重,這就真正懂得了群眾究竟是誰。
網友武陵仙山客:理解和信任“一個都不能少”
 “上級壓下級,一級壓一級級級加碼馬到成功﹔下層蒙上層,一層蒙一層層層摻水水到渠成。”黨內唯上的現象仍然突出,一些干部為了在領導面前露臉,千方百計地揣摩領導的意圖,迎合上級的口味,很多利民惠民的好點子和好措施,在執行中逐漸變了味,政府不僅“費力不討好”,群眾還會認為這些干部在“瞎搞”。
妙 論

對黨說句心裡話

    理論上,公務員是人民的公仆,之所以公務員群體能在身份上“逆襲”,一方面是公務員終身制很容易衍生出“老爺”思想、行政效率低下、主動作為意識欠缺等諸多弊端,另一方面是現有法制體制缺乏對公權力的有效制衡,以至於部分“公仆”僭越了邏輯上的服務與被服務關系,更有不少手握權力者濫用職權,大謀私利、大搞特權,角色錯位。
 
您認為,造成公車改革“回潮”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地方碎片化嘗試缺乏頂層設計和統籌
改革觸及官員的既得利益,阻力較大
權力缺乏外部監督,改革具有隨意性
車改方案制定因缺乏民眾參與引質疑
我要發表留言(現有留言: 條)
  • 匿名發表  署名:
  • 驗証碼:

  •    
  • 留言須知
  • 責任編輯:方蕊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