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被億萬富翁黃坤意舉報“擁有兩個身份証和坐擁192套房產”,陸豐市公安局黨委原委員、碣石鎮鎮委原副書記趙海濱坐在了風口浪尖上。在“房氏家族”被高度關注的背景下,其力壓一眾“房姐”“房叔”被冠以“房爺”的稱號。在一片質疑聲中,2013年3月26日晚,趙海濱被陸豐紀委雙規帶走,同一天被宣布“雙開”。
然而,雙規持續了近兩個月,日前,趙海濱被曝已經從紀委的調查中平安歸來,並否認名下有房,目前正在廣州某醫院養病。而舉報人黃坤意則涉嫌參與斗毆被陸豐警方網上通緝,兩人的命運竟然發生了如此戲劇性的反轉:被舉報者安然歸家,而舉報者則亡命天涯。
“房爺”沒事,舉報者“有事”,讓人遐想。暫且先不談“房爺”到底還有沒有問題,值得注意的是舉報人以涉嫌參與斗毆被陸豐警方網上通緝。還是巧合還是意外?目前還沒有更多詳細情況的說明。不管怎麼樣,這時舉報人被網上通緝多少還是顯得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容易給人形成是打擊報復的印象。若是“房爺”真的清白沒有問題,那最好的辦法是控告舉報者誣陷罪。然后警方以誣陷罪通緝,這於情於理都說得走。
無論是巧合還是意外,隻有公開才是解決問題的良方。有效回應展現的不僅是一種態度,同時更是一門藝術。針對政府公共危機的處置原則,美國著名的危機管理專家諾曼 奧古斯丁在其《危機管理》一書中主張:“說真話,立刻說。”這一觀點同樣適用於官方對熱點問題的回應。猶抱琵琶半遮面,擠牙膏式的回應,吞吞吐吐之間,也許時間和其他因素能轉移,但對政府公信力的影響一定是硬傷。
總之,隻有說清“房爺”為啥沒事?舉報者為啥“有事”? “遐想”才不會成“瞎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