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

(二○一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共甘肃省委十二届六次全委会通过)
2013年12月06日16:35   来源:甘肃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

十一、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大省建设。

(39)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构,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

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完善基础管理、内容管理、行业管理以及网络违法犯罪防范和打击等工作联动机制,建立全省网络信息内容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构建新闻发言人制度、政府网站、新媒体“三位一体”的信息公开平台,推动新闻发布制度化。严格新闻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加强互联网从业人员管理。重视新型媒介运用和管理,有效规范传播秩序。

(40)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明确政策规定,为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提供政策保障,推动文化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流动。推进大景区建设,加快文化、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以劳动密集型文化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加快 “文化集市”建设。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探索国有文化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培育上市文化企业,鼓励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对按规定转制的重要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在坚持出版权、播出权特许经营前提下,允许制作和出版、制作和播出分开。允许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参与对外出版、网络出版,允许参股、控股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改制经营,允许进入国家法律、法规未禁止的文化产业领域。促进小微文化企业加快发展。

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现代文化商贸流通体系、文化电子商务平台和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加快发展人才、技术、版权等中介服务机构,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相结合。落实有关文化经济政策,扩大政府文化资助和文化采购,加强版权保护。健全文化产品评价体系,改革评奖制度。实施文化品牌战略,推出更多文化精品。

(41)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加快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有效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以“乡村舞台”和“社区舞台”为抓手,建设村镇、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明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实现公益目标。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

鼓励社会资本依法自办、控股、参股、冠名、捐助公共文化事业。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

(42)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发挥兰州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打造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搭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平台,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加大内外宣工作的统筹协调,提高对外宣传水平。培育外向型文化市场主体,积极引进境内外大型、优势文化企业,引进有利于文化发展的人才、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加强对文化产品和市场的引导与管理。切实维护文化安全。

(43)加强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继承弘扬和创新发展相统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统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梯次推进原则,推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的有机协调、相互促进、融合发展。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平台,统筹全省文化资源和各类生产要素,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强顶层规划设计,加快丝绸之路文化带、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和陇东南文化历史区建设。开展全省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发挥学术平台作用,完善工作机制,为传承与创新各项工作提供保障。

十二、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

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

(44)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课程内容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改进美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建立以县为主、县和乡镇(街道)共管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建立职业教育与企业对接的立体化模式,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探索中高职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探索中职毕业生注册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继续学习制度。优化高校学科设置,面向社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实施高等院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加强大学生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探索本科阶段通识教育新模式。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把特殊教育纳入各级政府教育督导和评价体系。推进继续教育与人事管理制度的衔接。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加快推进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支持民族教育发展,完善双语教学,加强少数民族适用人才培养。

推进各类学校管办评分离,扩大普通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模式、资源配置、合作办学等方面的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制定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办法,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形式进入非义务教育公共服务领域,推动民办教育发展。

(45)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目标责任管理、督促检查,完善工作考核办法。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就业歧视,确保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健全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形成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就业服务的新机制。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实施失业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建立健全就业失业信息统计和失业预警制度,加强失业动态监测,完善失业预测预警监测通报制度,增强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加强和完善政府、企业、职工三方协调劳动关系机制,在企业推行设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畅通职工表达合理诉求渠道。

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就业援助制度。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结合产业升级,创造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统筹实施“三支一扶”、进村进社区等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项目,健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保障机制,提高公务员定向招录和事业单位优先招聘比例,拓展公益性岗位,着力解决好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

(46)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制度。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强企业工资指导线的约束力,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企业职工工资与企业效益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制度,建立艰苦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津贴合理增长机制。

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科学确定企业高管人员与职工收入的合理比例,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

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建立合理的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共享机制。完善和严格执行慈善捐款减免税制度。

(47)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建立国家对个人创办养老机构的扶持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加快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体系。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完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加强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土地政策,优先安排保障性住房用地,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和各类棚户区改造,制定完善保障性住房准入、使用、退出等机制。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

探索建立面向特殊人群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和医疗卫生融合发展;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更加注重残疾预防,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健全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鼓励引导慈善组织、社团机构和爱心人士参与发展儿童福利事业。

(48)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康复医疗、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等领域综合改革。建立县以上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口协作机制。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人才培养、人事薪酬制度,稳步推进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强化群众就近就医机制,建立村镇、社区医生和辖区居民契约服务关系。鼓励各地整合医疗卫生资源,促进资源共建共享。改革药品集中采购办法,合理降低药品费用。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加快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

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健全加快陇药产业发展体制机制。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相关专题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热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