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中共江苏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

(二○一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2013年12月02日09:10   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中共江苏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

九、深化社会事业改革,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是改革的根本目的,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38)加快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锻炼,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积极推进省部共建教育现代化试验区建设,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水平,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积极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立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创新学校人事制度、师德教育、专业培训和激励导向机制,推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协调发展。

(39)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完善公共投资促进就业机制,实现扩大投资与增加就业相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保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坚持创业培训、政策扶持、创业服务三位一体,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完善城乡均等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完善就业失业监测统计制度。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畅通职工表达合理诉求渠道。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更多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健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提高公务员定向招录和事业单位优先招聘比例。整合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把未就业的纳入就业见习、技能培训等就业准备活动之中,对有特殊困难的实行全程就业服务。

(40)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更大力度推进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等因素变化,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健全支付保障机制。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制度。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扩展投资和租赁服务等途径,优化上市公司投资者回报制度,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突出农民、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增收,完善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完善慈善捐助减免税制度,支持慈善事业发挥扶贫济困积极作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4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确保参保人权益。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建立健全合理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健全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落实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建立符合省情的住房保障标准体系,优化保障性住房筹集和使用方式,完善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机制。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监管机制。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制度,完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确保用于社会保障事业的资金逐年增加。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和监督,推进基金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保险,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养老资源配置,推动基本养老服务均衡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鼓励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

(42)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人事薪酬制度。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落实政府责任,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建立合理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廉价药品价格制度,建立科学补偿机制。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完善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相适应的医保筹资机制和财政补助增长机制。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社会资金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十、创新社会治理,确保社会和谐安定有序

社会发展既要充满活力又要安定有序,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深入推进平安江苏建设,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43)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进一步加大党委统筹推进力度,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引导社会各方面有序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依法治理,完善社会治理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坚持综合治理,整合资源力量,健全工作体系,综合运用法律规范、道德约束、行政管理、经济调节和舆论引导等多种手段,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妥善处理和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和下访制度,健全县(市、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等社区组织架构和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完善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厘清行政事务和社区自治事务、政府委托事务和社区自治事务边界。

(44)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推进政府与社会组织在机构、职能、经费、人员等方面分开,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支持发展志愿服务组织。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支持行业协会一业多会,实现适度竞争、优胜劣汰。推动社会组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评估机制,推进信息披露,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政策,提高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开展公益服务和中介服务的能力。坚持积极引导和依法管理并重,促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加强对在苏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引导其依法开展活动。

(45)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重大决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关注网络民意,引导不同利益群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建立科学有效的矛盾调处机制,建立社会矛盾大排查、大调解组织管理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促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积极推行刑事和解,形成多层次、宽领域、规范化的大调解组织网络体系。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健全联合接访机制,建立健全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46)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实行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和质量标识制度,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防灾减灾应急体制机制,强化事前预警、事中救援和事后恢复的综合处理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立体化、现代化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防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健全互联网管理部门执法协作机制,确保信息和网络安全。完善国家安全体制机制,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分裂、渗透、颠覆、窃密等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