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始终与灾区人民风雨同行——

四川省抗击“4·20”芦山7.0级强烈地震七日记

2013年04月27日08:04   来源:四川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2013年4月27日,全省哀悼日。

七天前,“4·20”芦山7.0级强烈地震袭来,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财产巨大损失,累计有200多万人受灾,196名同胞遇难,21人失踪,13484人受伤。

蜀中缟素,低头悼逝者。

距“5·12”汶川特大地震不到5年,四川,再一次被推向与灾难殊死较量的战场。

七天,漫长、艰辛;七天,气壮山河、难以忘怀。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党政军民和社会各界的大力驰援下,四川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实现了生命救援、伤员救治、临时安置的初战告捷。

回望风雨同行的七个日日夜夜,整个抗震救灾工作紧张有序、科学高效。省委、省政府靠前指挥、统筹各方、领导有力,始终是灾区人民打赢这场硬仗的坚强主心骨。

灾情如命令,迅速调集和统筹安排各种救援力量——

七个风雨同行的日日夜夜,见证对责任的诠释、对人民的深情

震级高、破坏大、余震多、救援难……灾情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心,牵动着全国各族人民的情。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得知消息后,当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科学施救,最大限度减少伤亡。

震后5小时,受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赶赴灾区察看灾情,现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心系灾区,情动于衷。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时间作出指示,提出工作要求。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抗震救灾的战斗迅速打响。

国务院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抗震救灾Ⅰ级响应。从人民解放军到武警部队,从公安消防部队到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从国家卫生应急队到国家矿山救援队,一支支救援队伍从北京、四川等地赶往灾区……救援力量迅速汇聚。

这是一场生与死的较量,也是一场对四川省委、省政府执政能力的大考验。7个日日夜夜,记录着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对责任的诠释、对人民的深情。

地震一发生,省委大院内,心急如焚的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明迅速赶到办公室,询问灾情,紧急批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马上派出救援力量赶赴灾区并即刻组织当地力量进行救援,首先以抢救伤员为第一要务。”

犹如一道动员令,省委书记第一时间发出的声音振聋发聩,传向巴山蜀水,凝铸起9000万四川人民迎战大灾的坚强决心。

震后不到半小时,王东明和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直奔雅安。他们在途中发出一道道指示,命令省内各方面救援力量,争分夺秒立即向震中芦山集结。

余震不断,道路崎岖。11时50分,王东明、魏宏到达震中芦山县龙门乡察看灾区,现场指挥、调度。

余震不断,路断桥毁,但挡不住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公安干警、民兵预备役和全省党员干部、广大志愿者,与受灾群众一起共御灾难的匆匆脚步。

13时30分,由王东明任指挥长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在震中芦山县龙门乡成立,魏宏和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柯尊平任副指挥长。指挥部下设抢险救援、医疗救助、道路抢通、物资保障、群众安置、新闻宣传、社会稳定等工作小组,分别由省委常委和副省长牵头负责。实行省、市、县指挥机构三级合一,省统筹指挥,市里具体安排,县里抓好落实,形成了上下联动的高效组织指挥体系。

相关新闻: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