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始终与灾区人民风雨同行——

四川省抗击“4·20”芦山7.0级强烈地震七日记

2013年04月27日08:04   来源:四川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人民至上,始终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

七个风雨同行的日日夜夜,见证以人为本、人民利益重于一切的执政理念

24日晚8时,100个小时过去了,聚集在省医院的顶级医疗专家团队,还在全力救治仍未脱离危险的地震重伤员李军。“只要有一丝希望,医院就会尽100%的努力。”省医院副院长邓绍平说。

震后第四天,生命奇迹还在延续。震后第六天,拉网式排查搜救工作还在继续。坚持全力搜救、不留空白的方针,即便已过“黄金72小时”,也决不放弃,不留空白、不留死角。

从地震发生始,“生命至上”的理念贯穿始终,彰显以人为本的情怀。

“救人是第一位的,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尽最大努力。”在指挥部的有力指挥下,生命大救援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结合过渡的大山里展开。

一组组数据凝聚战果:“黄金72小时”内,人民子弟兵搜救治疗群众2800多人,协助安置转移群众2.4万多人,运送各类物资1300多吨;公安消防部队搜救遇险被困人员165人,其中生还150人,转移和疏散群众6976人;卫生计生部门累计救治伤员15554人次,其中住院治疗6087人,治愈出院4619人。

关键时刻,一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坚强战斗堡垒;一位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省委动员和带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迅速集结,5100多支党员突击队、8万余名党员冲锋在前。震后20多个小时,灾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实现逐村逐户搜救,从废墟中救出320多人。“党旗飘起来,党徽亮出来,党员站出来”。临时安置点上,随处可见佩戴袖标的党员身影。

正是这样的戮力同心,坍塌的废墟中,抢险救援人员一鼓作气救出一个又一个生命。“如果不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就不会有那么快的速度,更多的伤员将面临生命危险。”帐篷医院里,医生感受深切。

“该及时转移的,一定要送到更好的医院接受治疗,尽可能减少因伤致死、致残。”七天来,省委、省政府领导一直高度关注医院。他们俯身握着地震伤员的手嘘寒问暖、加油鼓劲的画面,令人潸然。

始终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用最好的医疗资源救治伤者——在省委、省政府统一指挥下,卫生部门共向川大华西医院等医院转移900多名重伤员。国家卫生计生委25日通报:经积极救治和专家排查,截至当日12时,又有66名危重症伤员转危为安。

强烈地震,往往伴生次生灾害。芦山地震灾区地处高山峡谷,余震频繁,雨水较多,极易发生严重次生地质灾害。这成为横亘在临时安置过程中的最大隐患,防范得不好,极易造成新的人员伤亡。

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专门作出指示。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出明确要求。

这个战场,一直不曾被忽视。震后8小时,王东明、魏宏就在震中龙门乡强调要切实防治次生灾害,当天下午即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22日,指挥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23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做好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范治理工作的紧急通知》,雅安启动地质灾害防治预案一级响应。26日,第一批次生地质灾害隐患点公布,电视24小时滚动播出。

“要避让地震断裂带、避让山洪泥石流排洪通道、避让地质灾害隐患点”,“确保抗震救灾任务顺利完成、确保救灾过程中不产生新的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三个避让”、“两个确保”,我省打响了芦山强烈地震灾区防范次生灾害的战斗——

查险:17个专业地勘单位、315名专业技术人员,以雅安市为中心全面开展地毯式排查和评估。

避险:196个临时安置点风险评估全面完成。在已发现的隐患点设立警示标志,设置专职监测员,逐一制定监测预警、有效撤离和应急救援预案。

除险:公路干线危险性评估全面展开,逐点逐段实施排危除险。

治险:着手编制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有针对性地实施监测、避险搬迁、工程治理等措施。

一切为了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誓要打赢防范次生地质灾害这场硬仗——战斗正在有序展开。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