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才网 >> 研究与思考

各地各部门不断创新加快确立人才优先战略布局

《中国人才》记者

2013年01月30日14:13    

 

中科院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图为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研究人员给青年人才授课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积极落实人才优先发展布局,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方式方法,人才百花园争奇丰艳,亮点纷呈。

上海:精细化服务助力人才创新创业

上海市在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同时,积极为引进人才在参与科技专项、产业扶持和生活待遇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为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上海市科技政策资源比较丰富,分为税收、奖励、国家资金的地方配套等7 大类共29 项。利用好这些资源,促进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领衔或参与重大科技专项以及重大产业项目,是发挥海外高层次人才作用的一个重要途径。2011 年10 月,上

海在市科技人才开发交流中心,建立了“千人计划”科技事业发展服务专窗,重点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科技政策咨询、计划项目申报等方面的服务,实现科技项目申报“前置受理、全程代办”。科技专窗成立以来,有针对性地推送科技政策、项目申报信息2950 余人次,解答了328 人次的项目申报政策咨询问题,协助67 位“千人计划”引进人才顺利申报了相关项目,受到了海外引进人才的广泛欢迎和好评。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上海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2012年8 月份,上海在市发改委建立了上海“千人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专窗,把“千人计划”引进人才及其团队作为重点扶持对象,采用“专人负责、专场宣讲、专项申报、专题协调”的形式,积极帮助“千人计划”专家了解相关政策,指导申报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推动海外高层次人才投身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上海市已为21 位“千人计划”专家所在企业提供了30 多亿元的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

广西:柔性引才助力腾飞

广西科教基础薄弱,可用财力有限,引才育才条件远不如发达地区,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匮乏问题尤为突出。区党委政府抓住西部大开发、帮扶民族地区发展的历史机遇,借助国家平台和优势资源,积极争取中央单位支持,先后与教育部、工信部、国务院国资委等12 家部委,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2 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把合作培养人才作为解决地方高层次人才问题的便捷途径。

广西连续两年从区管企业、高校选派74 名管理和技术骨干,到宝钢、华润、中铝、国家开发银行等29 家中央企业和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28 所部属高校挂职培养。借助“西部之光”人才项目,先后选派135 名中青年科技骨干,到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国家科技创新平台深造,使他们在“国字号”的环境中得到了锻炼提高。自治区还积极争取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在广西大学、广西药用植物园建设重点实验室,争取人社部支持广西建设46 个博士后“两站”。

通过联合培养人才、科技协作攻关,广西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增长近3 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 项,有效缓解

了多年来国家级平台欠缺、高层次人才培养乏力、科研成果层次偏低等问题。

2010 年以来,广西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积极争取中国科学院、工程院帮扶,在覆盖全区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的62 家依托单位,陆续聘请116 位“两院”院士担任自治区主席顾问。通过组建服务机构,配备工作力量,安排专项经费,以“一个产业、一位院士,一个基地、一组团队,一个领域、一批成果”工作模式,突破高端人才“瓶颈”制约。中国工程院钟志华院士受聘后,指导五菱汽车公司解决了微车碰撞安全、车身冲压成型等关键技术难题,推动五菱微车成为国内第一个单一车型年产销超100 万辆的汽车品牌。

最近,广西决定再投入1.5 亿元,建设占地150 亩的院士综合服务基地,支持各地31 个院士工作站建设;投入4 亿元,支持建设23 个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25家工程研究院、105 家企业研发中心,更有力地承接中央单位人才和智力帮扶。

广西还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培育需要,先后设立了42 个区级人才小高地、103 个市级人才小高地,在引才政策、育才资源、收入分配、科研立项、成果奖励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为高层次人才打造了一批干事创业“小特区”。广西玉柴集团通过校企合作,成立玉柴研究院,自治区支持其建设“柴油动力人才小高地”,设置了4 个八桂学者、特聘专家岗位;当

地党委政府为企业量身订制住房、津贴、进修、奖励等一揽子高层次人才政策,激励优秀人才潜心研究、克难攻坚,推动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连续10 年实现年均30% 以上的增长。

中科院:把青年人才培养作为战略任务

中国科学院始终把青年人才培养摆在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创新政策,完善机制,搭建平台,强化激励,有效促进了青年人才成长和进步。

院党组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先后出台《关于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提出加强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在各类科技项目中,把青年人才培养作为一项刚性要求,规定必须配备青年人才作为项目主要承担人,同时把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支持情况,作为项目评估的重要内容。还要求各单位预留10% - 20% 的高级岗位,用于聘用35 岁以下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为青年人才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中科院积极创新青年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成立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为35岁以下青年人才提供专门经费,支持他们自主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并通过社会实践、国际化培养等方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目前已吸纳优秀青年会员1000 名,不少会员已崭露头角。二是支持不同学科不同单位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组成“交叉与合作团队”,开展合作与交流。通过学科交叉融合,提高他们的原始创新能力。三是通过“爱因斯坦讲席教授”计划,每年邀请3 - 5 位国际顶级科学家到中科院访问讲学,并重点选派优秀青年人才回访,使青年人才直接接触到国际科技大师和国际科技前沿。通过与德国马普学会合作组建青年科学家小组,走出一条“强强联合、相得益彰”的青年人才培养之路。

中科院启动了实施“3H”工程,帮助各类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解决好住房(Housing)、子女入学和配偶工作(Home)、健康就医(Health)等方面的问题。经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部分问题已得到缓解,北京、上海、昆明等地青年人才周转房建设已经启动。

目前,中科院35 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员已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3%。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33%,具有硕士学位的占34% ;全院共有963 人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76 人获得了中国青年科技奖。

宁波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人员平均年龄只有32 岁,青年人才已成为科研人员的主体。全所35 岁以下的课题组长超过1/3,35 岁以下的科研项目负责人占一半以上,青年学术带头人已挑起科技创新的大梁。潘建伟从海外回国时,刚刚30 岁出头,通过10 多年的培养支持,他和他的科研小组已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其研究成果6 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他本人于2011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内目前最年轻的“70后”院士。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周琪研究员,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时,年仅31 岁。他先后主持了973 计划、863 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创新科研成果,先后在《自然》、《科学》等权威科研刊物中发表SCI 论文近70 篇,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

国家电网:倾力打造国际化人才队伍

配置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团队,是加快推进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国家电网公司分四个层次优化国际化经营管理团队。一是委派一批政治素质高、领导能力强、视野宽广、勇于开拓的高级管理人员。先后有17 名局级干部经过考核进入公司驻外企业和办事处班子任职。二是选拔一批长于学习沟通、善于解决问题、具备跨文化管理能力的中层管理人员。先后选拔和聘用126 名优秀管理人才,负责推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项目。三是派出一批专业技术水平高、实际操作能力强的技术技能专家。先后派出646人作为海外电网建设、运行、维护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四是储备一批年轻、外语好、发展潜力大的国际化后备人才,每年选拔和培养国际项目管理和技术骨干200 人,目前已形成1800 多人的后备梯队。

国家电网公司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升国际化人才队伍素质。精心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适应力和竞争力,实施专项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和跨文化管理能力,各级人员培训率均达到了100%。狠抓实践锻炼,利用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实践平台培养国际化人才。推行多岗位锻炼,目前70%的中、高级管理人员曾在两个及以上驻外企业或办事处工作。注重交流提高,与东京电力、新加坡电网等6 家企业开展同业对标,派出650 多人赴国际先进企业培训和挂职锻炼。在驻外企业中注重使用本土化人才,在与本土人才的共事与交流中,公司人才的跨文化经营能力快速提升。

引进国际化高端人才,是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渠道。根据企业国际化发展不断创新超越的需要,国家电网公司先后3 次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录用85 名电力、法律、金融等专业高层次人才。深入落实中央“千人计划”部署,先后四次组团赴欧美引才,从欧美重点实验室、科研机构和世界500 强企业成功引进21名国际知名专家,形成了242 人的引进专家储备库,建立了一批世界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引进专家不仅在解决重大技术难题中发挥突出作用,而且充分运用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推进公司对外交流与合作,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和规则,有力促进了公司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公司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的不断加强,创造了国际化发展的丰硕成果。公司多名专家成为国际电工委员会等国际组织相关专业组的召集人,特高压电网建设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在世界能源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目前,公司在6 大洲9 个国家设立企业或办事处,海外投资已经超过50 亿美元,总资产达到80 亿美元以上,净资产回报率在两位数以上。

此文刊于2013年第1期《中国人才》杂志

(责任编辑:高雷、权娟)

重大工程

  • 千人计划
  • 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 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计划
  • 大学生优选计划

专家解读

王通讯:《规划纲要》实施后,以中关村为代表的科技园区提出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目标。[全文]王通讯:《规划纲要》实施后,以中关村为代表的科技园区提出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目标。[全文]

在线调查

你认为十六大以来我国人才发展最突出的成就是:
科学人才观日益深入人心
制定和实施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海外高层次人才掀起回国热潮
高层次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
人才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加大
形成了党管人才工作格局
其他

我要留言

姓名:

提交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