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22日15:15
袁隆平在超级杂交稻试验田间
“国家特支计划”的实施,将为培养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的世界级顶尖人才奏响最为强劲的音符
“这个计划将会极大地鼓励国内人才的士气,让他们感受到,不管在哪里成长,都能够成为国家重视的人才。”听闻“国家特支计划”出台,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林忠钦教授表示。
林忠钦教授1978 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学习, 从此迈入科学的殿堂。此后他在这里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从讲师、副教授、博导一路走来,如今成长为上海交通大学的机械学科的带头人、“薄板产品制造与质量控制”领域的顶尖科学家。
作为在国内成长起来的科学家,林忠钦十分关心“国家特支计划”。而他的话,也说出了众多国内人才的心声。
制度设计令人振奋
日趋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经济转型升级的繁重使命,让我们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尤其是顶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然而,我国人才资源总量虽然已经达到1.2 亿人,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紧缺,人才队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却是个不争的现实。“为什么我们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一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一直困扰着我们。
作为目前针对国内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扶持的层次最高、覆盖最广、力度最大的重要人才工程,“国家特支计划”从内容设计、制度设计、遴选标准等方面,直指高端人才培养。它在培育和扶持顶尖人才上发力,格外令人关注。
“突出高端”,这是实施“国家特支计划”的基本原则:立足高端引领,优化结构,重点选拔支持一批能够代表国家一流水平、具有领军才能和团队组织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有重大创新前景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人才。
“计划”围绕国家高层次人才开发的战略部署,聚焦重点支持对象,重点扶持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等三个层次、七个类别的人才——以“培养世界级科学家”为目标的“杰出人才”,计划遴选出100 名“具有成长为世界级科学家的潜力”的杰出人才加以扶持;
着眼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领军人才”,将重点支持8000 名国家科技发展和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领军人才;着眼于提升我国未来科技和人才竞争力的“青年拔尖人才”,将重点支持2000 名35 岁以下具有特别优秀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潜能、科研工作有重要创新前景的青年拔尖人才。
三个层次的梯队设计畅通了人才向高层流动的渠道:支持杰出人才成长为世界级科学家;支持具有潜力的青年拔尖人才成长为各领域领军人才,支持领军人才成为代表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杰出人才。
分析人士指出,这个设计体现了人才开发突出高端、亟需优先、梯次配置的基本理念,有利于解决我国大师级人才匮乏、各领域创新创业骨干人才不足以及青年人才难以脱颖而出等最迫切的问题。
经费问题一直是困扰科学家们开展科研工作的难题。“国家特支计划”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力争在配套措施、政策支持尤其是经费保障给予人才特殊的支持——
针对“杰出人才”,设立科学家工作室,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采取“一事一议、按需支持”方式给予经费保障,支持其开展探索性、原创性研究。
针对“领军人才”,改革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优先立项、滚动支持。创新经费支持方式,落实期权、股权和企业年金等激励措施。
而且,“国家特支计划”特殊支持经费和“千人计划”的经费补贴不一样,“千人计划”的国家补贴主要是用于帮助引进人才安家落户,“国家特支计划”特殊支持经费主要是用于自主选题研究、研究人才培养和研发团队建设等。特殊支持经费由财政部专管,商经各主管部门统一拨付。
这些措施对于鼓励优秀人才潜心科研,多出成果,将有极大帮助。
为顶尖人才培养添动力
多年来,我国一直重视顶尖人才培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早在“国家特支计划”出台之前,国家就出台相关规划和项目,打开人才迈向世界顶尖的大门。国家十二大人才工程《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提出,为积极应对国际科技竞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眼于培养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在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科研领域设立100个科学家工作室。
各地各部门也出台了许多培养高端人才的措施、规划。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973 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各种提供给杰出科学家的项目和奖励, 帮助了高端人才成长。
2010 年北京市人才工作会议指出,要将北京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人才之都”,培育100 位国际级科技领军人才;培育10至20 名世界级产业领袖。2010 年底开始,北京市启动了首批领军人才选拔推荐工作,确定了入选人员27 人。2012 年,第二批“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的选拔工作启动,目前确定提名人选65 人。
早在2005 年上海市就发布《关于加强上海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指导意见》,正式启动上海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到如今,这项计划已经累计选拔培养领军人才707 名。据不完全统计,在领军人才中,已有8 名领军人才先后当选为两院院士,有21 人担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和“973 计划”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2000 年, 天津启动了“131” 人才培养工程。2006 年结合自主创新的需要,更名为“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目前,全市培养的创新型人才中,已经有4 人当选两院院士;64 人成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77 人承担了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该课题;
2010 年3 月,重庆市启动被誉为“院士工程”的“两江学者”计划。2010 年8 月,首期“两江学者”评审结束,16 名海内外专家入选。两年来,已取得初步成效:有3 人成长为“两院”院士候选人,6 人获省部级一等奖以上奖励。
“目前,国家有不少用来支持科研的项目基金,这些基金对中国科研的平台建设和创新研究工作的支撑比较充分而有力,也越来越科学。”第三军医大学病理学研究所所长卞修武表示。他曾经获得过包括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在内等多个人才计划和973 计划等科研项目的支持。
“国家特支计划”的出台,将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扶持增添强劲动力。“‘国家特支计划’对推动青年人才的培养和进步作用很大,对一线科技工作是一种保障和促进。一旦青年人才强大了,我国未来科技工作的持续发展和质量提高就有了保证。而对相对成熟的科学家来说,更是一种荣誉、鼓励,激励他们继续奋进向前,这对顶尖人才的成长都大有裨益。”卞修武表示。
可以想见,在“国家特支计划”的影响和带动下,我国杰出人才和领军人才的培养,将迎来崭新的局面。
刊于2012年第10期中国人才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