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新春天
——感受新鼓舞,掌握新規律,與百姓生活同頻共振
“一個文藝創作的新春天已經到來了!”會前、會中、會后的採訪中,這樣的聲音不絕於耳。參加省委文藝工作座談會的藝術家們道出了自己的心聲。
“關鍵是要靜下心來,創作出真正的精品。”長期浸淫於文藝創作一線的程蔚東深有體會地告訴記者,偉大的時代應該有偉大的作品,衡量一位藝術家的成就,看的不僅是有作品數量,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有經得起時間檢驗的精品。而要創作出精品,文藝工作者必須要有冷靜的頭腦。隻有靜下心來,才能融入到人民和生活中去。
對精品創作的關注,也是浙江華策影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趙依芳最大的共鳴。這樣的座談會,令她再一次感受到鼓舞和鞭策。這些年來,華策影視以真善美的價值觀為底線,以主流價值觀的傳播為核心競爭力,一直堅守精品創作原則,生產了一批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的作品,比如今年,華策影視就有3部作品《國家命運》、《推拿》、《聽風者》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趙依芳說:“現在,我們又處在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文化企業承擔著更大的社會責任,需要我們更加傳承先輩智慧、中華文明、藝術生命、思想哲學,推動人類的文明和進步,創新生產更多體現中國故事、中國文化、中國精神的影視作品。”
在徐永輝看來,文藝作品的主題是靈魂所在。要把鏡頭對准這個偉大時代的進步和真善美,用鏡頭講好中國故事,要突出發現、創作體現當代中國精神的作品,宣傳愛國主義精神的作品,用好作品鼓舞廣大人民的斗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擁抱文藝創作的新春天,最重要的就是要接地氣。”魯迅文學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得主黃亞洲說,“人民大眾是文藝的需求者,也是文藝的評判者。文藝創作的脈搏要時刻保持與百姓生活同頻共振。”
“繁榮當代文藝,一定要研究互聯網,將文藝放到時代的語境中,研究文藝傳播規律。”程蔚東認為,文藝工作者一旦掌握了新的傳播規律,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作家通過新媒體手段,第一時間與讀者進行點對點式的溝通﹔比如電視劇通過由電視台和視頻網站同步播出,積累人氣,利用相關大數據開發衍生產品等。”
傳統並非不創新,古典並非不時尚。2012年,“小百花”將德國著名戲劇家布萊希特的名著《四川好人》改編成新概念越劇《江南好人》搬上舞台。今年6月,歷時一年打造,雲集原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小百花人”的新編越劇《二泉映月》,以既有探索新意又滿含詩意回歸的姿態,打響了浙江小百花越劇院 “三十而立”慶生系列演出的頭陣,以藝術為情懷,舒展出精神的企及,在傳統抒情與現代思辨之間找到了平衡點。
在這次省委文藝工作座談會上,中國美術學院建筑藝術學院院長、普利茲克建筑獎獲得者王澍一邊聽一邊思考,共鳴和收獲都很多。他說,習總書記曾說過的“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其實也提出了一個文化發展的大命題:青山綠水,談的是經濟與生態﹔鄉愁,則談的是文化,是對我們民族自身文化價值判斷的再思考。
也因為這種思考,如今的他一大半工作重心轉向鄉村計劃,去改造修繕那些有著真實生活形態的建筑,去做鄉村新農居建設,“這是最著急的事情。”
不知不覺中,在熱烈的氣氛中,150分鐘悄然過去。除了9名文藝工作者,許多與會代表都沒有來得及發言,盡管如此,能親身參與省委文藝工作座談會,感受省委對文藝工作的重視,依然讓藝術家們激動萬分。“振奮”、“鼓舞”成為記者採訪時頻頻聽到的詞匯。採訪中,記者看到微笑一次次綻放在他們臉上,那是他們從內心迸發出的喜悅:“堅守文藝事業是值得的。”(記者 吳孟婕 李月紅)
![]() |
相關專題 |
· 中共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