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中共青海省委關於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全面推進依法治省的實施意見

(二○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中共青海省委十二屆七次全體會議通過)

2014年12月03日15:21   來源:青海日報

原標題:中共青海省委關於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 全面推進依法治省的實施意見

三、圍繞“五位一體”建設總體布局,推進各領域法治建設

(一)推進經濟領域法治建設

1.依法規范經濟活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充分發揮法治功能,善於運用法治方式推動經濟發展,提高依法加強宏觀調控、調整經濟關系、維護經濟秩序的能力。堅持以保護產權、維護契約、統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有效監管為基本導向,更加尊重市場規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2.完善地方性經濟法規。健全以公平為核心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和自然人財產權的保護,清理有違公平的地方性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創新適應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的產權保護制度,加強對國有、集體資產所有權、經營權和各類企業法人財產權的保護。加強企業社會責任立法。完善激勵創新的產權制度、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加強市場法律制度建設,完善發展規劃、投資管理、土地管理、能源和礦產資源、農牧業、財政、金融等方面的法規制度。加快制定與循環經濟基本法配套的地方性法規,依法保障和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先行區建設。

3.依法維護市場秩序。依法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依法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保護企業以法人財產權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企業有權拒絕任何組織和個人無法律依據的要求。建立公平、透明的市場准入規則,構建各種所有制經濟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依法規范市場主體和交易行為,保証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加強對壟斷性部門和行業的監管,嚴厲查處不正當競爭和限制競爭等違法行為。依法打擊各種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犯罪活動,促進各類市場主體依法經營。規范各類中介機構和服務市場,促進社會中介組織依法運行。加快推進企業信用建設,建立健全企業守信自律和失信懲戒機制。

(二)推進民主政治領域法治建設

1.加強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設。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証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加強和改善黨對人大工作的領導,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行職責,實現立法權、監督權、決定權、任免權行使的科學化、民主化、規范化。依法規范和改進人大代表選舉工作,拓寬人大代表知情知政渠道,加強人大代表同選民的聯系,完善人大代表列席人大常委會會議制度,健全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聯系本級人大代表機制,支持和保証人大代表依法履職。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加強自身建設,健全人大機關組織制度、工作制度、議事程序,優化人大常委會、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結構。加強縣(市、區)、鄉(鎮)人大建設。

2.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建設,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構建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協商民主體系。在黨委領導下,以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為內容,在全社會開展廣泛協商,堅持協商於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拓寬協商民主渠道,深入開展立法協商、行政協商、民主協商、參政協商、社會協商等。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發揮統一戰線在協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同各民主黨派的政治協商,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意見。完善民主黨派省委直接向中共青海省委提出建議制度。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推進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制定並組織實施協商年度工作計劃,健全有關重要決策聽取政協意見制度。完善協商機制和形式,更加活躍地組織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完善委員聯絡制度,鼓勵和支持政協委員充分履行職能,發揮他們在推進法治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3.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全面貫徹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法,完善民族區域自治配套法規,規范民族區域自治相關法規制度。堅持統一和自治相結合,堅持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依法保障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權,保障自治地方各民族享有平等法律地位,共同建設各項事業。高舉民族團結旗幟,推進民族宗教法治建設,依法妥善處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會問題,促進民族關系、宗教關系和諧。加強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創建制度建設,推動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加大民族區域自治法律法規貫徹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法律法規正確實施。

4.完善和發展基層民主制度。依法推進基層民主和行業自律,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居)民自治制度,提升民主選舉質量,規范民主決策程序,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村(居)民委員會等基層自治組織規范化水平。健全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職工參與管理和監督的民主權利。

(三)推進文化領域法治建設

1.加強文化地方立法。建立健全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遵循文化發展規律、有利於激發文化創造活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文化地方性法規制度。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文化法治建設的指導引領作用,注重把核心價值觀相關要求上升為具體法律規定,形成有利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法治環境。加快公共文化服務保障立法,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健全文化產業促進立法,把行之有效的文化政策法定化。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地方性法規規章,注重運用法律手段加強對少數民族優秀文化的挖掘、搶救和保護工作。完善網絡信息服務、網絡安全保護、網絡社會管理等方面法規規章,依法規范網絡行為。

2.依法加強文化市場監管。加強文化市場監管,依法查處違法經營,維護文化市場正常秩序。理順執法層級權限,加大城鄉網吧、娛樂、演出市場等管理力度。嚴厲打擊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損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社會風氣的行為。深入整治非法出版物、音像制品和非法衛星接收設施。打擊侵權盜版行為,加強對文化權益的法律保護。

3.依法維護信息安全和網絡秩序。健全互聯網管理長效機制,建立網絡監控體系、網絡安全技術保障體系,提高對網絡安全事件的應對和防范能力。依法加強對網絡社會和網絡技術應用的管理,加強輿情動態監測、分析和研判,依法強化對破壞網絡安全等重點問題的治理,加大對利用信息網絡危害國家安全和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強化網絡法治意識。進一步推進行業自律,引導和督促各類網絡經營主體和網民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履行社會責任。

(四)推進社會領域法治建設

1.加強社會法規制度建設。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治理體制創新法規制度建設。依法加強和規范公共服務,完善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食品安全、扶貧、慈善、社會救助和婦女兒童及特殊群體合法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規制度。完善地方教育立法,依法促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民族教育、民辦教育、特殊教育等健康發展。完善地方病防治、促進中藏蒙醫藥發展等方面的法規,為各族群眾生命健康提供保障。建立健全宗教事務地方性法規規章,依法規范宗教活動、加強宗教管理,維護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群眾合法權益。

2.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入開展法治市(州)、法治縣(市、區)、法治鄉(鎮、街道)、法治示范村(社區)以及法治寺院等創建活動。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支持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建立健全社會組織參與社會事務、維護公共利益、救助困難群眾、幫教特殊人群、預防違法犯罪的機制和制度化渠道。支持行業協會商會類社會組織發揮行業自律和專業服務的功能,發揮社會組織對其成員的行為引導、規則約束、權益維護作用。加強基層法治建設,推進基層組織、基礎工作和基本能力建設法治化。建立完善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傾的法治工作機制,改善基層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和人民法庭等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推進法治干部下基層活動。依法加強和改進寺院管理。

3.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糾紛機制。強化法律在維護群眾權益、化解社會矛盾中的權威地位,引導和支持人們理性表達訴求、依法維護權益。深入推進涉法涉訴信訪改革,把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保障合理合法訴求依照法律規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結果。建立健全社會矛盾預警、利益表達、協商溝通、救濟救助等維護群眾利益的制度體系,暢通群眾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法律渠道。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完善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加強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健全行政裁決制度,強化行政機關解決同行政管理活動密切相關的民事糾紛功能。妥善處理維穩和維權的關系,針對征地拆遷、勞動爭議、草場和虫草資源佔有等方面發生的矛盾沖突,有效開展依法維權和糾紛化解工作。

4.依法維護社會安全穩定。按照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推進公共安全法治化的要求,將維護社會安全穩定納入法治軌道,依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以維護藏區安全穩定為重點,嚴格依法治理,推動維穩工作由較多依靠應急處置向更好依靠長效機制轉變。用足用好法律武器,旗幟鮮明地依法開展反分裂、反滲透、反自焚斗爭。依法查處、打擊利用宗教進行違法犯罪的活動。對違法現象突出的重點地區,依法開展專項治理和集中整治。依法查處非法民間調解、利用調解謀取私利等違法行為,破除索賠“命價、血價”等“習慣法”現象。深入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化平安青海建設,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依法嚴厲打擊暴力恐怖、涉黑犯罪、邪教和黃賭毒等違法犯罪活動。依法強化危害食品藥品安全、影響安全生產、損害生態環境、破壞網絡安全等重點問題治理。健全群體性事件、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依法做好防范、預警和相應處置工作。

(五)推進生態文明領域法治建設

1.健全生態文明法規制度。加快建立有效約束開發行為和促進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的生態文明法規制度,堅持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建立健全自然資源產權法規制度,完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方面的法規制度,制定完善生態補償和土壤、水、大氣污染防治等法規制度。落實我省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總體方案,圍繞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建立生態文明評價和考核等制度,建立健全生態保護和建設的地方性法規、規章和制度規范。完善環境信息公開機制,健全排污單位環境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和落實環境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上接第二版)

2.嚴格依法保護生態環境。以生態文明理念統領資源開發和經濟建設,依法保護生態環境。實施嚴格的生態保護紅線管控,在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逐步構建全面、穩定、有效的生態補償機制,依法推進生態環境跨流域、跨行政區域的協同保護。完善生態保護目標責任制,落實各級政府生態保護責任。開展環境污染損害評估,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依法嚴格保護水資源和土地資源,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統籌推進草原、森林、濕地、荒漠等生態系統保護和建設工程,保護生物多樣性。

3.加大生態環境執法司法力度。強化生產者環境保護的法律責任,大幅度提高生態違法成本。健全生態環境執法機構,著力提高生態執法能力,切實加強生態執法工作,依法及時有效查處、糾正生態違法行為。探索建立生態環境審判法庭,進一步發揮司法機制在生態保護中的重要作用,推進環境公益訴訟,及時受理和審理各類生態環境案件。圍繞社會反映強烈的生態環境問題,依法制裁破壞生態、污染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玉、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