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統一戰線(1921.7至1927.7)【5】

2013年12月17日17:24   來源:山西統一戰線

(三)廣東境內叛亂的平息與革命根據地的鞏固

國民革命聯合戰線的建立和廣東工農群眾運動的日益高漲,引起了帝國主義和反動勢力的恐慌。在英國帝國主義的操縱下,以買辦陳廉伯和大地主陳恭受為頭子的廣州商團,於1924年10月10日在廣州發動叛亂,妄圖推翻廣東革命政府,建立所謂商人政府。以黃埔學生軍教導團為骨干組成的革命軍事力量,很快平定了叛亂。

1925年初,廣東軍閥陳炯明乘孫中山在北京看病之機,在英國帝國主義和段琪瑞的支持下,策劃從潮汕一帶進攻廣東革命政府。在中國共產黨的倡議下,廣東革命政府於2月1日舉行了第一次東征。在蔣介石、周恩來的率領下,經過黃埔軍校學生軍的英勇奮戰,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打敗了陳炯明軍隊的3萬多人。第一次東征的勝利,是國共兩黨合作組建新軍隊的勝利,具有重大的意義。

在第一次東征戰斗正酣的時候,表面上擁護孫中山三民主義的滇、桂軍閥楊希閔、劉震寰,暗中同英國帝國主義勾結,乘機在廣州發動叛亂,妄圖顛覆廣東革命政府。由於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廖仲愷等人堅決主張迅速平定叛亂,東征軍回師廣州,叛亂得以平定,使廣東政府轉危為安。

由於東征軍回師廣州,陳炯明又重新佔領東江,井與另一軍閥鄧本殷同謀,糾集各路反革命勢力,企圖進犯廣州。10月下旬,國民革命軍又舉行了第二次東征。到1926年2月,不僅陳、鄧的反動軍隊主力被殲滅,連海南島也被國民革命軍佔領。至此,廣東全境統一於廣東革命政府管轄之下。這不僅使革命根據地得以鞏固,也為后來的北伐奠定了基礎。

(四)在工人運動中的統戰工作

當1925年5月,上海日商內外棉七廠工人為抗議日本資本家無理開除工人而舉行罷工。15日,日本資本家向工人開槍,打傷10余人,工人顧正紅(共產黨員)被打死。這一事件,激起了上海工人、學生和廣大市民的憤怒,紛紛起來進行斗爭。而日本資本家面對憤怒的群眾,不但不思悔改,反而採取高壓政策,完全關閉罷工的紗廠,妄圖以此脅迫工人停止罷工。5月30日,在中共中央的領導下,2千多學生在租界內進行反帝宣傳,聲援工人斗爭,要求收回租界,隨后又舉行了有1萬余人參加的游行示威。當游行群眾到達南京路租界巡捕房門前時,英國巡捕竟向手無寸鐵的群眾開槍,當場有13人被打死,數十人受傷,造成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

“五卅慘案”激起了上海各界對帝國主義的憤恨。6月1日,在上海爆發了反對帝國主義的總罷市、總罷工、總罷課。與此同時,中共中央決定公開成立上海市總工會,以李立三為總工會委員長,劉華為副委員長。6月4日,成立了上海工商學聯合會。由於帝國主義對上海總商會的拉攏、破壞,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妥協,大資產階級的背信棄義,使這一場反帝統一戰線遭到了破壞,斗爭隻取得了部分的成果。

上海的“三罷”斗爭,得到了全國人民的同情與支持,在全國掀起了一場反帝革命風暴。其中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是廣東的省港大罷工,即廣州、香港工人的聯合大罷工。1925年6月23日,廣州各界愛國群眾,10萬余人舉行游行示威。當游行隊伍路過沙基時,英國帝國主義開槍打死50多人,打傷100多人,造成了“沙基慘案”。這更激起中國人民的憤怒,香港罷工工人由19日的10萬人激增至25萬多人,其中有13萬人返回廣州。

中國共產黨為加強對運動的領導,成立了罷工委員會。蘇兆征被推選為委員長,鄧中夏、陳延年等參加了罷工委員會的工作。在領導省港大罷工當中,中共成功地運用了統一戰線的策略:其一,加強廣州工人和香港工人內部的大聯合、大協作。其二,爭取國民黨、國民政府的支持。聘請廖仲愷為罷工委員會顧問,罷工工人支持國民政府,得到了國民政府在政治上、活動經費方面和居住條件方面的支持。其三,派人下鄉發動農民,組織農民協助工人封鎖海岸,查禁日貨等,以加強工農的聯合。其四,在政治上團結廣東資產階級。在經濟上保護其利益,爭取他們同情工人的斗爭。其五,對華僑的商務活動,給予方便,爭取華僑支援工人的斗爭。中共運用上述統戰策略,擴大了反帝聯合戰線,使罷工斗爭持續16個月之久,在我國工運史上是罷工時間最長的一次,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不僅使香港一度財政收入銳減,公共事業癱瘓,變成了“死港”、“臭港”,蒙受了很大的打擊,而且大長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志氣,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人民中的威望。

此外,在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還在少數民族中,在倡導召開國民會議、抵制段琪瑞策劃善后會議等斗爭中,做了大量的統戰工作,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工農運動的迅猛發展

(一)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

廣東革命根據地統一后,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以及廣大工農群眾,強烈要求以革命戰爭的手段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在中國的統治。與此同時,盤踞在中國中部、北部的各軍閥看到廣東革命力量的日益壯大,圖謀聯合起來,對付廣東革命政府。根據這種政治形勢,廣東革命政府著手進行北伐戰爭的准備。由於廣西李宗仁和湖南唐生智部隊宣布接受國民政府的領導,在北伐前夕,國民政府共組建成國民革命軍8個軍,其總兵力約10萬余人,由蔣介石任總司令,李濟深任總參謀長。一些共產黨員擔任各軍的黨代表或政治部主任,並聘用了蘇聯顧問,顯示了國共合作的特點。5月初,共產黨直接領導的以葉挺擔任團長的國民黨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奉命擔任北伐先遣隊,從肇慶經韶關挺進湖南,從而揭開了北伐戰爭的序幕。7月4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正式發表《中國國民黨為國民革命出師北伐宣言》。根據蘇聯顧問的建議,北伐軍採取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長驅直入的戰略方針,分西、中、東三路向北挺進。葉挺獨立團所在的西路軍首先擊退軍閥葉開鑫部,相繼佔領長沙、平江、岳陽,前鋒直指湖北戰場。經過與吳佩孚主力於武漢外圍的汀泗橋、賀勝橋兩場惡戰后,擊潰吳部主力。10月10日,北伐軍佔領武漢三鎮,基本上消滅了軍閥吳佩孚的主力。在這次戰役中,獨立團英勇善戰,紀律嚴明,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贊揚,被譽為“鐵軍”。八月初,國民革命軍於南潯鐵路一線殲滅孫傳芳部主力,相繼佔領南昌、九江。此時,原駐粵閩邊界的第一軍一部也乘勢向福建進軍,於12月中旬佔領福州。在北伐軍大獲全勝的同時,經過李大釗、劉伯堅、蔡和森長期的教育、幫助,原直系軍閥馮玉祥於9月17日率部在五原誓師,宣布正式加入國民革命軍序列。到1926年底,北伐軍已殲滅吳佩孚、孫傳芳兩部主力,控制了除江蘇、浙江、安徽以外的南部各省。馮玉樣部也已控制了中國西北部陝甘地區,將東出潼關,進軍河南。這將造成南北兩路大軍夾擊軍閥勢力,會師鄭州的有利態勢。

北伐戰爭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打垮了軍閥吳佩孚,殲滅了軍閥孫傳芳的主力,革命勢力從廣東迅速擴展到長江流域,佔領了半個中國。盡管這是短暫的勝利,但它嚴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在中國的統治,顯示了國共合作的巨大威力。這是國民革命軍的勝利,也是國共合作的勝利。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黨員學習微平台”
分享到:
(責編:閆妍)
相關專題
· 統戰百科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